APP下载

循证教学法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2021-05-06陈有伟李文林纪辉辉余世炯

上海塑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讲师循证教学法

石 冰, 陈有伟, 李文林, 纪辉辉, 余世炯

(1.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2.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3.上海市聚烯烃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0 前言

循证教学是:“遵循证据的教学,即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教学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教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教学经验,考虑学生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教学方案”[1]。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持续、有效的职业继续教育尤为必要,它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养,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循证教学法已逐渐应用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一改以往完全基于授课讲师经验的“手把手”、“填鸭式”教学方式,培养技术人员自我发现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找到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以传授技能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法。有研究表明,循证教学法能够促进学员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笔者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继续教育过程中引入循证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1.1 学员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792名新材料类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学员年龄在23~59岁,培训时长为3~14天。研究期间,共开设7期新材料领域的专题培训班,每期培训班举办2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学员共398人,实验组采用循证教学法,实验组学员共394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员在性别、学历、年龄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可相互比较。

1.1.2 授课讲师基本情况

授课讲师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工作时间超过7年,在相关专业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每期培训班安排1~3名授课讲师,同期培训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授课讲师保持一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授课讲师的性别、年龄、学历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方法

2组学员在开始培训后,了解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国内新材料发展现状与瓶颈、新材料生产加工工艺、主要设备工作原理、相关标准和法规宣贯、新材料的应用开发等。对照组在授课讲师引领下进行实验室或生产基地的参观,之后授课讲师会按照每期培训的主题来讲授特定材料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每天安排1次集中的小组讨论。实验组其余均不变,仅仅是在培训期间增加循证教学法,具体包括以下5项工作:

(1) 授课前工作。

由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遴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经验,并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来担任授课讲师,此外,授课讲师需要接受完备的系列培训,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资料查询方式,可以根据专题和学员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讲授。学员在参加培训以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相关新材料的各种典型生产加工技术以及不同工艺路线的优势与劣势,了解重要的性能指标和应用需求,并掌握有关循证的知识,如循证教学的理念、核心等。

(2) 采集信息,提出疑问。

授课讲师按照培训计划,不定期对学员在培训期间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授课讲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帮助学员解决疑惑并引导其独立思考与解决困难。

(3) 循证资料收集。

由授课讲师引导学员借助电子信息中心的文献检索功能收集各种有关新材料的资料,找到文献依据并在研究过后再下最后的定论,在收集资料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

(4) 设计新材料生产加工方略。

根据资料收集及研究后的定论,授课讲师带领学员进行小组探讨,分析最合适的加工成型技术。

(5) 检验生产加工方法。

由授课讲师进行引导,再根据新材料的原料特点、经济可行性、设备操作性能和应用需求,学员把分析出的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实践,给出相应的生产加工方法。

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加工成型技术专题培训班”为例:首先,授课讲师在培训班正式开始前带领学员前往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烯烃合成技术及过程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参观,向学员介绍不同应用领域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性能的要求,以及对于这些要求应该采取的生产和加工技术[4];其次,学员结合问题利用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资料库,以及国外一些资料库通过文献专利检索查阅,可采用翻译软件对资料进行翻译,充分了解资料;再次,授课讲师与学员共同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选出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并让学员结合自身所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生产加工改进措施及计划;最后,组织学生对所检索的文献资料、实施的技改措施及计划进行实践检验和评价,将循证的思维进一步强化。

1.2.2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对数据的处理方面,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 MSO软件对2组学员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理论知识考试和应用实践测评成绩采用F-检验法进行双正态总体方差相等的假设检验,当F值小于F单尾临界值,则认为两者方差无明显差异,即方差齐性,反之则接受异方差假设,再进行相应的双样本t-检验。

实习生的问卷调查也基于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的方法,并将p值与0.05进行比较,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意义。t-验证法中,当t>tα/2(n-2)(α为显著性水平,n为样本数量)时,则判定为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意义[5]。

2 研究结果

2.1 培训结业成绩对比

学员在顺利完成培训学习之后,安排一场结业考评。考评题目设置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应用实践测评两部分,总分均为100分,题目的难易程度相似,考试和测评均独立进行。对照组学员的理论知识考试平均分为75.74±7.397,应用实践测评平均分为72.62±6.437;实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考试平均分为81.21±7.392,应用实践测评平均分为78.14±6.009;2组学员结业考虑平均成绩的统计分析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员成绩高于对照组学员成绩(p<0.05)。

表1 2组学员结业考试平均成绩统计分析

2.2 考核成绩优秀率和不合格率比较

定义考试测评成绩≥85分为优秀,成绩<60分为不合格,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最终测验的优秀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不合格率明显低。详细情况见表2和表3。

表2 2组学员的考试优秀率情况

表3 2组学员的考试不合格率情况

2.3 问卷调查

学员在完成培训后需配合进行有关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专业知识有没有熟练掌握、学习的思维有没有转变、学习的兴致有没有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有没有提高等各类问题。对于该问卷调查中涉及到的子项目,即增强创新能力、增强思考与处理问题能力、增强整体实力、有助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增强查阅资料的能力、增进学员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活跃度,评价标准均采用“是、否”的方式,“是”记1分,“否”记0分。2组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2组的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0.05,具有显著差异,即可以参考分数的高低辨别方法的优劣。

3 讨论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循证教学法有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整体实力等。进入21世纪以来,循证教学法率先在高等教育和医学领域得到应用,之后逐渐渗透到了职业继续教育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继续教育过程中需结合文献资料及相关实践经验,为实际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3.1 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法无法使学员主动地学习,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只能进行经验传递[6]。在专题培训采用了循证教学法以后,使学生更加具有创新思维,而且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循证教学法中提及的讨论和授课方式,不仅使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可以提高其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循证教学法属于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不再采用以往以听和记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学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证教学中要找到问题并进行评价,需要主动地采用多种途径来获得相关的资料。在专题培训时,学员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授课讲师要有意识地让学员发现问题,并查找文献资料从中找到相应的结论,然后去查找更多有用的信息[5]。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证据,学员还要分析和总结证据,寻求与工程实际要求相符合的措施。所以在职业继续教育过程中,循证教育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并利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7]。

3.3 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职业继续教育属于一种终身的自我教育,授课讲师要在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培训前要设计好科学的教学方案,还要积极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让学员彼此间展开讨论。这不仅促进了授课讲师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还有助于学员提高综合素质,使学员主动地研究工作上的问题,并对各类问题找到答案,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此,循证教学法使学员有更好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员的工作能力,从知识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

4 结语

循证教学法是职业继续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改进教学质量,调动学员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工作。在专业技术培训中,授课讲师采用循证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工程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员对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使职业继续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使学员思维更加理性,并最终提高学员的综合思维能力。由于受此次研究样本量、时间等限制,循证教学法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员在培训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员培训效果是否有所不同,以及是否更有助于某一类型的学生(如逻辑思维能力强、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强的学生)是否效果更佳,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猜你喜欢

讲师循证教学法
金牌讲师在哪里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专访CEDIA培训讲师薛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数学小讲师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