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5-06□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经济研究发展

□文/ 徐 悦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淮南)

[提要]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各省技术创新投入与GDP 情况,得出技术创新投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创新投入和经济发展正相关,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各地区之间发展有一定差异。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强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概述

(一)时代背景。过去中国的标签是“中国制造”,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中国需要转换身份,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在2014 年,中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到今天仍在不断落实。这是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更是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和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我国从社会主义迈进共产主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中国不断学习创新,技术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发射卫星、提升国防实力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1978 年到2010 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每年9%的高速状态,各省基本实现全面脱贫。技术创新不仅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关乎社会民生等方面,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深化感知国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文在基于国家科技发展投入数据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实际研究,对各省技术创新投入进行聚类分析,找到与各省GDP 的相应关系。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官网,范围从2013 年至2018 年。通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实例数据得出二者关联性。宋杰(2019)选取山东省创新投入数据,创建模型,得出技术创新投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正向贡献率。李慧敏(2017)从山西省创新与经济转型关系出发,阐明山西省科技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建立合理指标体系,得出经济转型离不开技术发展。贺青(2014)利用相关实证方法分析政府投入支出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李苗苗(2015)采用2000~2011 年中国31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法对金融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朱勇(2005)选取了我国经济特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区技术水平高低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和地区发达水平相关。越发达的地方,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不发达的地方,该区的技术创新水平越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低。康萌萌(2006)利用协整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加大技术创新成果对现实经济的贡献率,是我国一项长期任务。

三、国内各省创新经费投入和经济发展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在国家统计年鉴官网中查询到每年各个省和直辖市R&D 经费投入情况,本文选取的是2013~2018 年6 年间的投入情况,同时采用2019 年度各个地区的GDP 比较,探究经济增长和经费投入是否有关。利用R 语言建模,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GDP 增长和R&D 经费是否有关。

图1 地区发展聚类分析结果图

(二)数据结果分析评价。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如下:先将n个样品分类,每个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具有最小距离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所有样品归为一类为止。本文采用的是离差平方和法,计算n 个样品两两间的距离。构造聚类,合并距离最近两类为新类,计算新类与各类距离,最后绘制系统聚类图,确定类的个数和样品名称。

假定已经将 n 个样本分成了 k 类 G1,G2,…,Gk,用 Xit表示Gt中的第i 个样本的变量指标向量,nt表示类Gt中样本的个全部类内离差平方和公式为:

使用聚类分析法,整合“2013 年至2018 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表(以下简称R&D 表)中数据,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总体分为三类,得到最终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图1)

按照R&D 数据,科技经费投入区域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江苏、广东、上海等;第二类有湖北、四川、安徽等;第三类有西藏、宁夏、海南、青海等。第一类省或直辖市GDP 总量位居高位,得益于地理位置和地方政策。第二类省或直辖市为人口大省,区域面积广,GDP 总量处于中游位置,R&D 经费投入较多。第三类省或直辖市由于地处偏僻地区,经济发展有待提升,GDP 总量排名较低,与第一类省或直辖市的水平相差甚远。R&D 经费投入越多的地区,相对来说GDP 排名较高,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有较高正相关性。

四、问题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劣势,技术创新力量不够,并且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逐年稳步攀升,不同地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发展方向不明确。山西、黑龙江等地过去主要依靠非再生能源,伴随着低碳政策,这些地区没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偏远地区地区经济发展仍受制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技术创新没有具体政策。非发达地区现存的往往是老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一些地区引进项目甚至还有“排外”现象,久而久之,非发达地区更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对于偏远地区的省份,加强第三产业发展,如服务业、旅游业,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点,着重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地区发展;二是政府加强扶持小微企业,如减免税收、开启企业办事一体化通道等等,促进就业,刺激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技术发展下经济良好循环;三是规范政府权利,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五、总结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地区差异始终存在,但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从全国还是各省来看,技术创新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原始创新还远远不够,尖端科技仍然依赖外国技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吸引科技产业,加强对外开放。西部地区应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提高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投入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科技化水平,只有新兴产业才能吸引高端人才落户,进而刺激消费,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地区GDP,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经济研究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