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M-MICMAC模型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2021-05-06王佳佳郝生跃

河南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项目风险关键矩阵

王佳佳, 郝生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实施,我国建筑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具有协调设计和施工、降低总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等优势,已成为目前主流的国际工程承包模式[1]. 在国家战略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对外承包业务在国际工程市场业务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到2 602.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新签合同额达到1 548.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9.5%,同比增长23.1%[2].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各国的国情、环境差异,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在承揽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时,需面临比国内项目更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风险,且风险间的关系更为复杂[3]. 近些年不断爆出的海外失败项目也表明我国建筑企业缺乏应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控经验以及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而在海外EPC总承包项目中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可能引起或加剧其他风险的发生,最终导致项目失败[4]. 缺少综合性的分析方法以及对风险因素间相互影响的层级关系评估和研究,是导致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间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控体系,可以为我国承包商参与海外工程项目的竞争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目前许多学者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了较为深入且系统的研究. 朱毅等[1]从总承包商视角出发,分别从国家、市场、承包商及其他参与方四个层面构建了国际EPC 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体系. 叶堃晖等[5]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我国EPC总承包模式“走出去”过程中的8个关键障碍因素,并为我国承包商“走出去”提供了相关策略建议. 蒲天添[6]从预警机制基本概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预警体系,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 另外也有部分学者结合实际的高铁[7]、铁路[8]、水电[9]、核电[10]等海外EPC总承包项目,进行了个案式的风险研究与评价. 在研究方法上,李万庆等[11]利用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价,并结合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孙文建等[12]在构建国际工程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LM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国际工程风险评价,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了它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陶绍钧[13]基于Bayes 网络风险分析模型,得到了海外铁路工程总承包风险强度的排序. 徐过[14]以乍得拉尼亚油田建设EPC项目为研究案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项目的风险评估进行研究. 以上研究对研究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起到了参考和借鉴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对于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的研究多为列出项目风险清单,将其作为孤立的点进行分析,未考虑到风险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使得管理者无法系统全面地认识风险. 其次,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学者多采用贝叶斯网络、模糊评价法、质量功能图等方法分析风险间关系,虽能给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科学管理风险的依据,但是忽略了风险间的相互关联以及传导路径. REN[15]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将风险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为独立、依赖、串联、并联四种. 刘钧[16]基于能量释放理论和多米诺骨牌效应证实了风险可经过传导导致灾害的发生. 因此深入研究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间的层级关系,对于系统识别、控制以及治理海外EPC总承包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鉴于此,为探究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间的关系,本研究引入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的方法,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间的层级关系及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为决策者全面认识风险、治理风险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研究引入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Impact Matrix Cross-Reference Multiplication Applied to a Classification,MICMAC),利用驱动力-依赖性模型对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进行分类,最后在归类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和措施.

1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识别

本研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一带一路”网、大型国企、央企公布的年度数据以及文献分析等多种途径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进行案例收集. 案例选取原则主要包括:①尽可能选取失败案例以及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案例,因为失败项目往往更有利于因素识别;②案例的信息尽可能全面且真实可靠;③案例时间跨度均匀;④项目类型、项目背景、国别市场等尽可能不同. 本着以上四个原则,本研究最终选取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作为风险识别的研究对象. 风险识别过程分为以下三步骤:首先通过案例整理初步识别出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接着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归纳出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并结合案例整理识别出的风险因素确认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清单;最后利用专家访谈法对识别出的风险清单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清单.

1.1 基于案例整理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

分别对选取的17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导致这17个项目失败的原因或者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表1),初步得到22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工期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业主风险、外汇风险、工会风险、项目资金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施工技术风险、工程设计风险、组织管理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技术标准风险、投标报价风险、材料供应风险、材料采购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分包商风险、项目人员风险、沟通协调风险.

表1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案例描述与风险因素归纳Tab.1 Case description and risk factor summary of overseas EPC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s

1.2 基于文献分析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确定

利用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 等文献检索平台,限定期刊来源为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通过输入“国际工程总承包”、“国际EPC”、“海外EPC”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经阅读和比较检索到的文献,最终筛选出7篇文献[1,8,17-21]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同时,将通过案例研究所提取的22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与文献中所提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总结归纳的22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与文献中所提及的风险因素基本一致,故将这22项风险因素视为初始风险清单.

1.3 基于专家访谈的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修正

将基于案例识别与文献分析确定的22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清单通过视频访谈和发送邮件形式询问专家意见,共收到5位专业领域内专家的意见. 根据专家意见对风险因素进行聚类和调整,将外汇风险归纳为经济风险,材料供应风险并入材料采购风险,工期风险、沟通协调风险纳入组织管理风险,技术标准风险并入工程设计风险,工会风险并入社会文化风险,业主风险、分包商风险等总结为项目参与方风险,最终形成15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清单,如表2所示.

表2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清单Tab.2 List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of overseas EPC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s

2 基于ISM-MICMAC构建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模型

ISM模型是将要素间复杂模糊的结构关系转化成直观明了且具有良好层次的结构关系模型[22]. MICMAC方法则是运用系统中各因素的反应路径和层次循环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重要性的方法[23]. 本研究在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ISM模型得到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层级关系图,然后利用矩阵迭代运算得到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驱动力-依赖性矩阵,最后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2.1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ISM模型构建过程

1)建立关键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

在ISM模型中,需要根据关键风险因素之间的导致关系来识别关键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24]. 为了便于书写,本研究对筛选出来的15个关键风险因素进行编号,如表2所示. 本研究采用专家访谈和文献分析法确定任意2个关键风险因素的相互导致关系,并将结果最终转化为15阶矩阵—邻接矩阵A,如表3所示. 其中,邻接矩阵A建立遵循如下规则:若因素Ri直接导致因素Rj,则A(Ri,Rj)=1,否则A(Ri,Rj)=0.

表3 关键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Tab.3 Adjacency matrix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2)计算关键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是借助矩阵形式表达各个关键风险因素之间通过一定长度的有向线段可以达到的程度. 基于布尔幂运算和推移律理论,借助MATLAB 软件编程可求得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M,如表4所示. 同时,定义可达矩阵M中每行元素之和为该行相应风险因素的驱动力Tr,表示对系统中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大小,Tr越大,表明该行风险元素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越大;定义可达矩阵M中每列元素之和为该列相应风险因素的依赖性De,表示受系统中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大小,De越大,表明该列风险因素受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越大.

表4 关键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Tab.4 Reachability matrix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3)确定关键风险因素层级结构

根据计算得出的可达矩阵M,确定各个关键风险因素的可达集、前因集和共同集,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层次划分,最终形成六层解释结构模型图. 根据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划分为深层因素层、核心因素层和直接因素层,如图1所示.

图1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图Fig.1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for overseas EPC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s

2.2 基于MICMAC的风险因素分类

在获得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图后,结合MICMAC 法对矩阵进行迭代运算,计算出各个关键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数值. 建立以依赖性为横坐标,驱动力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并将每个关键风险因素作为一个点绘制在该直角坐标系的四象限中,依次为自发集群、独立集群、联动集群和依赖集群,如图2所示.

图2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驱动力-依赖性分类Fig.2 Driving force-dependence classification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in overseas EPC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s projects

3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图1和图2,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结果分析如下.

1)直接因素层位于ISM模型图的最顶层,包括L1层的项目资金风险及合同风险和L2层的投标报价风险.这三项风险是影响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最直接风险因素,也是导致项目出现问题或者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规避这三项风险是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的关键目标. 通过MICMAC 分析可以发现项目资金风险、合同风险和投标报价风险都属于依赖集群,对其他风险依赖性较高,表明这些风险因素受到系统中其他风险因素影响较多,一旦发生可能会直接导致项目出现问题甚至失败. 例如外汇管制、组织管理不到位、材料采购被限制等风险的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合同风险或项目资金风险的发生. 因此对于此类风险因素,可以通过对其他风险因素的管理防范来实现对此类风险的有效控制. 另外,通过重点监测此类风险因素也可以直观地发现其他层级风险是否被有效控制.

2)核心因素层是连接深层因素层和直接因素层的中间环节,对系统中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L3层的施工技术风险、材料采购风险及组织管理风险和L4层的工程设计风险、市场风险、项目人员风险及项目参与方风险,这些风险基本涵盖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所有相关利益者. 在驱动力-依赖性分析矩阵中,L3层的施工技术风险、材料采购风险及组织管理风险均分布在依赖集群中,表明这些风险因素对系统中其他风险因素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自身也具备一定的驱动力,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风险,及时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 L4层的四类风险因素全部分布在联动集群中,驱动力和依赖性都比较强,说明这四类风险因素不稳定,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也容易导致其他风险发生. 例如,当某一国家经济形势出现问题时,会导致参与项目的部分分包商退出,引起材料采购风险上升,进而引发合同风险. 这四类风险的发生会大大增加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对这四类风险要合理设置好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及时做好风险的预防监管和有效转移.

3)深层因素层包括L5层的经济风险与法律法规风险和L6层的政治风险、社会文化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是项目的外部风险,也是在海外EPC 总承包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任意阶段都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些风险能够通过因素间相互关系将风险向上传递,最终导致风险发生. 通过对MICMAC矩阵分析发现,L5层的两个风险因素与L6层的三个风险因素全部分布在独立集群中,表明这五项风险因素对核心因素层的风险和直接因素层的风险均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也不容易受其他风险的影响. 深层因素层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传递风险影响其他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极有可能造成“风险链”的形成,是导致项目失败的根本风险,因此风险管理者应时刻注意这些风险,尽量控制其影响作用的扩散. 最后针对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如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等,风险管理者可以通过合同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出去,做到对风险的高效管控,进而保障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经济效益.

4)在解释结构模型图中有三组风险属于强关联因素集,分别为L3层的组织管理风险与施工技术风险,L4层的工程设计风险、市场风险、项目人员风险以及项目参与方风险和L6层的政治风险与社会文化风险. 强关联的风险因素集表明系统内部各风险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并且能够起到放大反馈效应,尤其是L4层的四项风险,不仅因素之间存在着强关联,而且自身都具备较强的驱动力和传导性. 因此必须把这些强关联风险当成整体进行统一集中管控,才能够有效降低强关联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5)通过对MICMAC矩阵分析发现,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面临的15项关键风险因素均没有分布在自发集群中,这说明15项关键风险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体现了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特殊性,即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数量多、来源广泛且复杂,大量风险交织汇聚在一起必然会引起风险间的关联与传递. 因此,深入研究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之间的相互层级关系,对于进一步管控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文献资料整理与专家访谈形式识别出了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15项关键风险因素,接着运用ISM模型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了层次结构划分,再通过MICMAC分析法对关键风险因素的驱动力与依赖性进行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出现问题甚至失败的风险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 在对风险进行管控时应分层次管理,首先要控制分布在深层因素层中的根本风险,再依次控制分布在核心因素层和直接因素层中的风险.

4.2 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针对我国建筑企业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承揽海外EPC总承包项目时提供如下建议:

1)增强对项目的外部风险监控.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是海外工程承包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着承包商能否顺利完成项目及实现目标利润. 在承揽海外EPC总承包项目时,我国承包商要面临比国内项目更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外部风险,而且这些风险是导致项目失败的最深层风险. 因此,必须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外部风险进行全面预测、科学评估、实时监控并做好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风险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且严峻的任务,管理人员应将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应时刻加强对风险的管控. 同时还应注意到,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各风险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作用更强,并且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放大反馈效应.因此,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很有必要,针对关联性和传导性强的风险,应将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统一集中管控,确保海外EPC总承包项目既定目标实现的同时,更好地将项目风险转化为项目利润.

3)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通过对大量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案例分析发现,由于合同风险发生所导致的巨额亏损甚至失败的项目很多.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承包商参与到海外市场竞争中去,但因为缺乏对海外工程承包市场运营规律的了解,加之承包商之间过度竞争,所以很多承包商为了承揽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最终导致合同风险发生. 因此我国承包商要十分重视合同管理,减少或避免因合同管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损失.

猜你喜欢

项目风险关键矩阵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高考考好是关键
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航天企业集团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刍议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矩阵
矩阵
矩阵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