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水兴波
——写作技巧之设置悬念

2021-05-06

作文新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井口草丛悬念

◎特约主持:

古人写章回小说,每到一章结尾,常有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后事究竟如何?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又叫“卖关子”,就是通过伏笔引起连续性思维的手法;通俗地说,它在故事开头或中间只亮出谜面,藏起谜底,在结尾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或适当的时候再将其点破,它往往会勾起读者强烈的兴趣,使人欲罢不能。

悬念是记叙文“尺水兴波”常见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悬念这一技法可以收到使文章有起伏、生波澜的效果。

悬念设置通常有三种主要方法:倒叙法、误会法和抑扬法。散文《背影》就是用倒叙设悬。开头叙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的“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开篇扣题又设置悬念,为什么最不能忘记?这个背影有什么非同寻常的意义呢?于是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去探寻这一背影的意义。欧·亨利最擅长用误会法设悬,其标志性的结尾,往往利用误会让人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下文《多情女的面包》就是典型范例。抑扬法更多地指向人物的褒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使情节多变造成悬念,如下文《父爱陷阱》。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王老师点读】

本文就是一篇以悬念取胜的小说,除了上述提到的人物形象反转的悬念之外,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一是“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二是“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三是“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当读者得知陷阱就是父亲所为时才发现那三处伏笔就是三处设悬。父亲为了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的良苦用心就跃然纸上,比起平铺直叙,这样设置悬念的文章更有可读性。

猜你喜欢

井口草丛悬念
小青蛙从井底爬出来啦
草丛音乐会
巧设悬念增魅力
捉蛐蛐儿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草丛上空的白云
天原来那么大呀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下雨岛
井口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