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4个锦囊从以形传神到洞悉心灵
—学会人物塑造

2021-05-06

作文新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金圣叹李逵传神

文学是人学。写人,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元素。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说过:“从一个人物开始,你会发现你创造了一种类型。”许多传世经典都直接以人物名字命名,例如《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骆驼祥子》等,不胜枚举。作家的创作从人物写起,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也往往最终定格在人物身上。正如创意写作导师杰里米·鲁滨逊所说:一个好的创意吸引我们去看一个故事,但真正根植在观众内心深处的,是那些角色。比如,漫威系列电影,你可能忘了情节,但记住了拥有不同个性和能力的超级英雄。现在,请给自己两分钟,回忆一下,超级英雄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除此之外,你读过的小说,看过的电影、动漫里,最让你难忘的角色有哪些?想一想这些打动人心的人物都具备哪些共同特征。

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下面我来说说创意写作导师们的答案,看看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一方面,一个好的人物,是外表特别,灵魂也特别的人物。外表上,他们能够被读者一眼识别出来,具有鲜明的外部特征。性格上,他们又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弱点,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人物,在名著里最多。比如,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写道:“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为什么呢?因为《水浒传》把108个英雄好汉的个性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明代睡乡居士评价《西游记》时也说:“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师徒四人、妖魔鬼怪都具有真实而丰富的人格特征,所以读来,感觉真切传神,回味无穷。

另一方面,一个好的人物,一定是行动中的人,是不断变化和成长的人。许多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人物写成静态的雕塑人,只是描摹了外表,人物既没有对话,也没有动作,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样的人物,就像是一条没有眼睛的龙,是无法飞起来的。一个饱满的人物,从一出场,就有自己的行动目标。例如,大侦探福尔摩斯,一出场就一定要去破案;哈姆雷特一出场,就一定要复仇;《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一出场就一定要捕大鱼。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少写一些定论式的总结,比如“她是一个内向、沉默的人”,或者“他非常勇敢、机智”——这些表述无法让读者引发共鸣,读者需要看到真实行动的人物,其个性与灵魂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动作和与其他人物的交往不断展现出来的。同时,一个好的人物,一定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正如,童年的你和少年的你,一定是不一样的,人物也在故事中成长。纵观《西游记》的整个历程,就是孙悟空从“猴性”到“人性”再到“佛性”的过程。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借鉴金圣叹的方法,分两步走。

第一步:以形传神。先塑造人物的外在特征,通过外在相貌、体态、说话方式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个性。这就是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所说的,写作要做到“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人有其形状,先要静态展示人物最直观的外貌特点。写人外貌,不必面面俱到,写出其异于他人之处即可。古典小说里,特别重视“画眼睛”。如果我们读宋词或明清小说,就会看到古代作家写女性人物,先花大量笔墨写眼睛,常用“秋水”“明珠”“丹凤眼”等几十种词汇形容女性之眼,甚至还有人专门对眼神进行总结:“睡眼神浊而如睡,惊眼神怯而如惊。病眼神困而如病未愈,醉眼神昏而如醉不醒……”

除了画眼睛,写外貌还要注重捕捉“颊上三毛”的典型细节。此语出自《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人,都要把握住最独特的细节,然后将其放大。《水浒传》中李逵出场,作者用了“黑凛凛大汉”来点出李逵留给宋江的第一印象,“黑凛凛”三字正是“颊上三毛”之笔,它既能写出李逵外在肤色的特点,更写出憨直、大大咧咧的内在性格。这种手法在《水浒传》屡见不鲜:《水浒传》的好汉绰号和外貌描写,都抓住了该好汉的典型特征,并内在隐喻其性格,达到了让读者一眼记住的效果:

绰号名称赤发鬼刘唐丑郡马宣赞火眼狻猊邓飞九尾龟陶宗旺九纹龙史进外在描摹晁盖把灯照那人脸时,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曾用连珠箭打败了番将,所以在王府被招为郡马,故绰号“丑郡马”。善使一条铁链,因双睛红赤,人称火眼狻猊。五短身材,惯使一把铁锹,有的是气力,亦能使枪抡刀,因此人都唤做九尾龟。身上纹有九条青龙,人称九纹龙。颊上三毛之处胎记黄毛,是其区别于他人的外貌特征。强调其丑,丑却有才,有才却又得不到重视,也是颊上三毛之法。红眼的描写,又以猛兽比拟,表现其勇猛,富有野性。以龟喻其矮小,同时也表现出其力大,憨厚。文身的特征最容易被人辨识,也表现出其桀骜不驯,心怀大志的性格特质。

人有其形状,还应动态描摹人物的动作和说话方式,来反映其情绪和性格。在《水浒传》第二回里,鲁达打店小二一段,金圣叹评论道:“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鲁达性格雷厉风行,粗鲁中透着正直,因而打人的动作只用一掌、一拳、一脚,不拖泥带水。而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里,许攸前来投诚于曹操,曹操听闻,“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脚迎接,足见其激动;又以“携手”表明喜悦,以“先拜于地”表现出谦卑之态,只为挽留人才。这些举动,恰恰反映出曹操城府之深,为解燃眉之急,不惜如此表演。

除了动作之外,人物的声口也能反映人物性情。所谓声口,就是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内容和方式。把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对话准确传神地写出来,这叫作“声口活画”,也就是金圣叹所说的“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七回,李逵刚在戴宗引荐下见了宋江,开口就问:“哥哥,这黑汉子是谁?”当得知来者是宋江时,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该段对话里,李逵开口称宋江为黑汉子,十分没有礼数,但也见其天真本质,随后又惊叹,寥寥数语,将李逵的率真、憨厚、可爱的个性展现无遗。而在第四十六回写石秀在祝家庄探路时,老人的对话,写得又是不厌其烦,金圣叹评价说,这就是“老人声口”,只有老人家说话才如此耐心。

第二步:洞悉心灵。以形传神,毕竟是外在的展示。人物内在展示,则是一条完整的性格弧线,也就是金圣叹所说的“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请记住,要把人物当作真实的人去写,站在人物角度去思考,写出真实丰富的个性。初学者在塑造人物时,容易从外在想当然地勾勒人物,并没有走进人物内心。比如,写一个小偷,就天然地认为小偷一定是十恶不赦,却没有进一步追问:他究竟为什么偷东西?他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的?他难道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吗?或者,写父母亲人,根本没有深入地对话去了解他们的故事,而只是外在地“想象”,甚至套用“亲情伟大”的模板。在塑造人物时,我们要学习金圣叹“亲动心而为”的方法,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父亲,如果你是一个老师,如果你是一个清洁工,你会怎么想?会有什么烦恼?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去观察生活,了解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可以借用以下的简易问卷,去了解我们想写的人,或者在你写作虚构人物时,自己站在人物角度回答一下:

(简易版普鲁斯特问卷)

创意写作练习

运用以形传神和洞悉心灵的人物塑造方法,去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可以是你的伙伴、你的爸妈、你的老师、你的邻居。你需要发现他们外在的典型特征和内在的心灵故事。然后,你再去写一个你最陌生的人,可以是门卫叔叔,或者街边的商贩,或者你崇拜的明星。你将会发现: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惊喜在等你书写!

猜你喜欢

金圣叹李逵传神
奇才金圣叹
不打不相识
金圣叹刑场别子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
牧童的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