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太行践初心 德技双馨献大爱
——记长治医学院肝病研究所所长赵中夫教授

2021-05-05东来

肝博士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治医学院患者

本刊记者:东来

人物档案

赵中夫: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西省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医科大学和长治医学院内科传染病学硕士生导师;曾任长治医学院副院长、肝病研究所所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第一副院长兼临床医学系主任等职。现任长治医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评审专家,山西省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华肝脏病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肝博士杂志》《临床药物评价杂志》 《实用肝脏病杂志》 《International Hepatology》《Journal of Innate Immunity》等国内外期刊编委和特约审稿人。

走进赵中夫教授的办公室,一幅收放有度毛笔书法条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上对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寄语。此情此景,更激发了我们采访这位被太行山群众赞美为“人民好医生”的浓厚兴趣…….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赵中夫当年考入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长治医学院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她的前身为“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和附属护士学校”,是我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在几十年的办学经历中,长治医学院始终传承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基因,始终以社会发展、光大文明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年轻的赵中夫一踏进学校,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所红色学府!也从此开启了他的追梦旅程——

初心系太行 大爱无疆

心有所想,行必所向。20世纪70-80年代,长治医学院所在的山西省晋东南地区,辖有20个县(市)约500多万人口,经济欠发达,卫生状况较落后,传染病是危害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各类肝炎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生命和健康。“救死扶伤”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使青年赵中夫毅然决然地选择传染病学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学业优秀的他如此抉择引起许多人的不解,家人也为他选择这个职业担忧。然而,他却坚定而平淡地说,“感染科医生容易被感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广大患者更需要学业优秀、技术精湛的医师啊!国家培养我们,就是要我们的服务百姓的需要,我的职业方向的选择就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迫切需要!”

理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留校后,他专注于专业学习和深造,他是长治医学院教师中第一批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在硕士学习期间,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勤学善思,博学明辨,导师称他是“最能在实验室里熬的学生”。三年时间里,赵中夫克服家庭和经济等诸多困难,以优异的成绩如期毕业。上世纪80年代硕士研究生在人们眼中无疑是“天子骄子”,对许多人来说,硕士研究生毕业意味着又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然而,毕业后的赵中夫没有选择去上海、北京、西安等大城市、大医院或研究所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再回太行山,重返母校,继续他的传染病医学事业。“胸怀日月,践行初心,不追名利,以苦为乐”,许多人这样评价赵中夫。当我问及他今天是否后悔当初选择时,赵中夫教授微笑着作答:一个人能力有限,大平台上当大专家,做出大贡献,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基层一线大夫往往更“接地气”,更有机会接触和发现复杂、少见的病例,这也是开展研究和治疗的优势呀!服务基层百姓是我的初愿,我没有后悔过!一番平淡的话,猛然让我们明白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献身革命老区,“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深受病患赞誉的原由。

爱心馈母校 立德育人

牢记使命,立德育人,是赵中夫的理想信念。作为山西省教育厅工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他一贯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1996年,赵中夫升任临床医学系主任后,亲自主持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他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特别重视学生“为什么学医、为谁学医”的医德教育;他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关注教师“讲什么,怎么讲”的教学规范;他关注教学改革,在具体实践中,认真落实“改什么,如何改”的教改效果。他身兼附属医院第一副院长、临床医学系主任、肝病研究所所长,工作异常繁忙,但每项工作他都认真严谨,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着师生。每天最早到实验室的准是他,晚上最迟离开办公室的也是他。连门卫保安人员都熟悉了他的作息习惯。敬业精神和工作业绩受到领导和师生赞誉,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本科教学合格评价”时,统一命题对8所医学院校同时组织理论水平测试,长治医学院本科生摘取了均分第一名的桂冠。赵中夫教授是公认的“本科教学评价功臣”、“教学名师”和“教育管理专家”。

学高为师,以身示范,是赵中夫行为的准则。他不仅坚持为研究生授课,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无论在讲台上教学,还是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每节课他都精心准备,及时用学科前沿动态启发学生思维。课堂讲授认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学生们普遍反映“听赵老师的课收获很大,很享受,你不会走神,也不可能开小差!”。作为山西医科大学和长治医学院两校的硕士生导师,他从来不放松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机会,不惑之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医学博士研究生。作为系主任,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他不仅重视教学,更关心家境和生活困难的学生。90年代初,他倡导和组织同学开展“一元钱”献爱心基金活动,不仅解决了部分同学的实际困难,而且培养了同学们仁爱之心。一次家访,他得知本系一农村同学因家父突发脑梗,无力支撑兄妹两个大学生学费而决定辍学时,立即将自己刚领取的奖金和学科带头人补贴金全部捐给了这个学生。在采访中,这件事尽管过去了许多年,但同事、当年的学生仍由衷地称道:赵中夫老师使我们终生受益的不仅源于他的知识传授,更源于他助人为乐的人格魅力和仁爱之心!

仁心佑生命 悬壶济世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赵中夫把生命至上,患者利益至上的理念牢记于心,贯彻于行。早年他作为住院医生是这样做的,后来他当了领导,成为专家教授也丝毫没有改变。采访期间,同事们讲起有关他为患者慷慨解囊、抢救患者不顾个人安危,住在科室、泡在病房等传奇般的故事无不感人至深。更令我们感到敬佩的是他成为学院领导之后(省管干部),仍能坚持每周二专家门诊,偶尔因公耽误还要找时间补上。他说“我不能辜负每一位患者希望和信任”。他博学明辨,能将有关本学科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尽力对疑难杂症和复杂的病例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遇到危重病患,他总能亲力亲为反复核实病史,认真分析检测报告、观察病情演变过程,大胆细致作出决断,指导抢救治疗。一次次成功抢救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水感染败血症、出血热急性肾衰竭、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等病例被同事们广为传扬,患者和家属每每讲起他了解病因、询问病史、解释诊治方案、跟踪随访预后的事迹时,无不口口称颂他的严谨客观和耐心细致。但是每当接受患者送来锦旗感谢和赞扬他时,他总腼腆地说:好的治疗效果至少一半原因归于患者,没有患者的依从和信赖,我们就难以作出正确诊断,也不可能有好的治疗效果。赵中夫教授身上所表现出的医者仁心、护佑生命、超群医技、救死扶伤的品质令人敬仰!

作为传染病学专家,他积极践行“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方针。在门诊、病房,常常会见到他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讲解预防和接种知识,甚至详细告诫家属讲究卫生、预防感染的具体做法。2003年抗击“SARS”,赵中夫教授亲临一线参加诊疗和收标本集,还应邀作为当地政府的专家顾问,到电视台作专题讲座,宣传防疫知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立即在网络“云课堂”,及时讲授相关“新冠肺炎”科学防控知识,亲赴当地几所高校宣讲,并在网络平台提供免费咨询,为相关单位科学抗疫、安全复学、复工献计出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潜心研学术 志存高远

“立足本职,志存高远。”赵中夫始终追求和坚持医研结合,以科研促进医术提高。客观地讲,他所在的地域和科研条件与许多城市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他扎根太行老区,致力肝病攻关,决心要让基层患者及时接受最新的医学成果。赵中夫保持了他多年的工作学习习惯,谦虚好学,潜心学术,利用新媒体和学术讲座为学生、医师讲解学科研究新知识、新进展。他通过聆听同行专家医学报告,经常追踪上级医院和“大咖”级专家对复杂疑难病的诊治结果,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等多种方式,及时把握本学科前沿学动态。积极在自己的平台开展临床和实验研究,早在1995年赵中夫就应邀出席泰国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作报告。2006年,他的SCI论文“ inhibition of hepetitis B virus expreession and replication by RNA interfrence in HepG2,2,15”,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当年该领域顶级论文前100篇(Top 100 publications)。2010年,他关于“乙肝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耐药预防”的学术论文被选为法国国际肝病会议学术壁报(poster)展示。他重视临床研究的实际应用,结合临床实例,与流行病学专家合作,作为主编出版本科《循证医学》教材。他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深得同行认可,被聘为多个国际专业期刊和国内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人。

为了掌握当地流行病学的第一手资料,赵中夫还借作为扶贫大队长和下乡医疗队长的机会,深入偏僻山村,调查研究,亲临乡镇医院、卫生所,查病治病。希望能通过深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当地传染病信息数据库和政府主导的防治网络,及时有效地发现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被当地政府授予“荣誉公民”!著名全国劳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赞扬他是“有当年老八路精神的好医生”!

采访到此,我们无心再去统计和核实赵中夫教授科研项目和奖励等情况。望着并不健谈但平静似水、甚而有些羞涩的肝病专家,我们仿佛像仰望着一株生长在太行山上挺拔直立的青松翠柏。对!他就是大山中的青松翠柏,用他的仁德和医技默默地献身健康事业,无言地护佑着老区百姓!

采访结束时,赵中夫教授打开他特意关了静音的手机,屏幕竟显示有“11个未接电话!”处于好奇,我们想了解来电事由,他同意了:“2个是门诊患者咨询;2个来自北京《中国好大夫》平台预约患者通话;还有1个联系患者教育讲座时间的……”说完便开始一一回复。无意间,我们从他日常事务细微、平凡之中又感触到一个医者的伟大和崇高。

人生如歌,事业如歌,生命如歌。我们由衷地祝福赵中夫教授在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事业中,播撒真善美,造福千万人,坚守初心,成就梦想。

猜你喜欢

长治医学院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长治实现乡镇(社区)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全覆盖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简介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