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掠过潘普洛纳

2021-05-04雷晶晶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牛海明威教堂

雷晶晶

①《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长篇小说,其反映的主题是战争在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对“迷惘的一代”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可以说是海明威“冰山创作原则”的起始之作,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年轻读者的青睐。

②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是基督教的三大圣地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前去该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法国之路”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条朝圣路线,即从法国边境小镇圣让·皮耶德波尔出发,跨越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一路向西,沿途会经过潘普洛纳、布尔戈斯、莱昂等大城市,最终到达位于西班牙西北地区的圣地亚哥,全程约800公里。

③葡萄酒之路,位于西班牙北部的纳瓦拉地区,每年9月当地人会在此庆祝葡萄的丰收。

潘普洛纳,一座普通的西班牙小城,距离马德里约407公里。当地旅游业发达,游客慕名而来多是因为它那张显赫的城市名片——“奔牛节”。得益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①中对节日盛况的详细描写,奔牛节因而声名远播,开始由一个地区性节日变为一个世界性节日。

1923年,海明威与朋友们一起邂逅了一个热情而神圣的地域——潘普洛纳。

没有奔牛节的潘普洛纳是静谧的。《太阳照常升起》中写道:“接着我们驶过一片开阔的平原,右方有条闪烁着太阳光辉的大河从树行间露出面来,潘普洛纳高地在远方的平原上升起,你可以看见城墙、褐色的大教堂以及其他教堂的参差不齐的轮廓。高地后面有山,极目四望,处处都是山,白色的公路向前伸展,跨过平原直奔潘普洛纳城。”正如海明威的描述,潘普洛纳完全称得上“山间之城”,它是人们朝圣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所选择的线路“法国之路”②的必经之地。在这条朝圣路上,当你看见葱郁的森林、古老的葡萄园,以及成片的绿地,就会知道你已经来到了潘普洛纳。即便踱进闹市区,那些双向四车道的马路上依旧人烟寥寥。潘普洛纳,堪称西班牙“最空旷的城市”之一。

在潘普洛纳旧城区东北角的街道尽头,有一座潘普洛纳大教堂,“里面阴沉而幽暗,几根柱子高高耸起,有人在做祷告,堂里散发着香火味,有几扇精彩的大花玻璃窗”。这座教堂是基建于6世纪的罗马式教堂改建而成的,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是因为潘普洛纳比邻法国,所以这种从法国兴起的建筑风格对当地的影响甚大。大教堂左边的大街尽头,是当地纳瓦拉王国时代所建造的城堡,登上城堡可眺望整条阿尔加河以及河上的圣佩德罗桥。

书中的主人公巴恩斯和朋友科恩到达潘普洛纳的第一顿饭是:“有好几碟冷盘小吃、一道鸡蛋做的菜、两道肉菜、几色蔬菜、凉拌生菜,还有点心和水果。要把这些都吞下肚去,必须喝大量的酒。”酒永远是美食的密友,潘普洛纳就盛产各种优质的葡萄酒,个中醇香围绕着当地的一条“葡萄酒之路”③而源远流长。当然,潘普洛纳也有着口感辛辣的烈性酒,以当地特制的印花皮革酒袋盛装。至于要如何饮下这种烈酒,海明威在书中有这样形象的描写:在饮用这个“大块头”时,需要“伸直双臂,高高举起”酒袋,同时用一只手挤压酒袋,让酒顺着“平射的轨道”猛烈地喷射进嘴里,最后“不紧不慢地一口口把酒咽下”。

饱餐一顿后,巴恩斯与科恩又去到当地的咖啡馆喝咖啡。“我们在‘伊鲁涅喝咖啡,坐在舒适的柳条椅里,从凉爽的拱廊下面朝大广场望去。”书中所提到的伊鲁涅咖啡馆于1888年开业,是当时潘普洛纳第一家使用电灯的场所。咖啡馆里灯光闪亮,映射着颇具质感的天花板和迷人的镜子,特别适合进行一场深度思考。大抵因为如此,海明威成为这里的常客,据说《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很多情节都在此诞生。倘若今后你有机会去到伊鲁涅咖啡馆,一定要去问候倚靠在角落里的海明威雕像,想象一下这位作家专心致志在纸上创作故事的画面。

待奔牛节到来,潘普洛纳会立刻回归到一种沸腾的氛围中。

当地历史上的“奔牛”活动始于1591年,原是为纪念潘普洛纳的第一位主教圣费尔明而设立的,当时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后来,市民们决定在天气更好的夏天庆祝圣费尔明节;14世纪以后,商人们也会在夏天将牛从城外赶至城内举行“斗牛”活动。此后这两项活动逐渐融合在一起,因而奔牛节的官方名称叫作“圣费尔明节”。

而奔牛节的起源与富有冒险精神的“斗牛”活动有直接关联——斗牛开始前,人们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并不容易,于是有人突发奇想:在公牛面前奔跑使其愤怒,继而诱其乖乖就范。

当这种奇怪的习俗逐渐演变成多数人的活动,一场繁华的节日盛典便盛大开幕了。海明威写道:“七月六日,星期日中午,节日庆祝活动‘爆发了。那种场面难以用别的字眼来形容。整整一天,人们从四乡络绎不绝地来到……”每年的7月6日至14日,从世界各地赶来潘普洛纳的人们会“入乡随俗”:他们身着洁白的衣裤和运动鞋,只在脖颈上围一条红色的领巾,腰部系一条红色的腰带,鲜明的色彩对比让人显得生气十足。

市政府大楼旁一条狭长的石板路是“奔牛”活动的起点, 6头凶悍的公牛脱离畜栏后,追逐着人群进入位于市中心的卡斯蒂利亚斗牛场。“奔牛”活动的指定路线约800米,整个行程大约要在3~4分钟内完成,这意味着奔牛者在此过程中须保持20多公里的时速,其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人仰牛翻的险象。大部分奔牛者通常会选择其中的一小段来尝试;而有幸跑完全程的胜利者会跟随公牛一起进入人声鼎沸的斗牛场,这被视为无可比拟的荣耀。

潘普洛纳人喜爱奔牛节,除了活动本身带来的刺激感与快乐感,还与当地人“荣誉至上”的民族观念有关。但是,尽管奔牛节是一场冒险者的游戏,人们并不想宣扬有勇无谋的粗鲁和莽撞。想要制服癫狂的公牛,人们必须调用强大的意志、智慧、技巧甚至潛能。几百年来,男人们沉浸在这样的英雄情结里不能自拔,心爱的人儿也会对他刮目相看——《太阳照常升起》中写道,1923年的奔牛节上,当19岁的斗牛士罗梅罗出现时,他的动作优美而洗练,这一度惹得“勃莱特眼里没看到其他的斗牛士”。

近年来,有许多动物保护主义者抗议奔牛节,他们认为被戏弄的公牛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在这些争议声中,潘普洛纳针对奔牛节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举措,如醉酒后不能参加奔牛活动,不允许拍打牛身、拉扯牛的尾巴与犄角,参赛者不可以携带手机和摄像机,小孩子不可以进入奔牛路线,等等。但好在奔牛节还有流传150年之久的巨人和大头娃娃表演,可以与老人、孩子们友善互动。

潘普洛纳晚间的街头则适合停歇奔走的脚步,小作缱绻——那边节日期间的斗牛场硝烟四起,这边的烟花表演、音乐表演、舞剧表演等一派欢乐。

《太阳照常升起》出版后,潘普洛纳的奔牛活动得以扬名世界,大大助推了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为了感谢海明威,人们特意在斗牛场的大门口竖立了一座海明威的雕像,并刻下文字:“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镇的朋友和圣费尔明节的推崇者,他巧妙描述和介绍了潘普洛纳。”

猜你喜欢

公牛海明威教堂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快跳!
公牛的角,不要锯
教堂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