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索·力量·格局

2021-05-04费明富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兰花文段黛玉

费明富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简单地讲,结构就是谋篇布局。对于高中生来说,欣赏作品的结构,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线索,这是能将小说各部分内容穿结在一起的因素;二是力量,或是情节的力量,或是情绪的力量,或是材料的组织,这是能让线索穿结在一起的材料具有活性的因素。本期我们就继续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段做具体分析,学习赏析作品结构的方法。

文段一

①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②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③“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

④“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⑤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內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节选自鲁迅《祝福》)

很明显,“祝福”是鲁迅这篇小说的线索。从祥林嫂的角度看,她的故事一定意义上就是“祝福”的故事:第①处情节是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后来到鲁镇,到年底时,她既参与准备“祝福”时所需的祭桌和祭品,又“彻夜的煮福礼”;第②③处情节是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后来到鲁镇,此时的她被剥夺了参与“祝福”的资格;第④处情节发生在祥林嫂已经捐了门槛“赎罪”后,结果她依然不能参与“祝福”;第⑤处情节则是祥林嫂去世了,但因其死于“祝福”时期,仍旧被人们所厌恶。

小说的其他情节都是围绕上述这个“骨架”而发生,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或原因,因而情节的力量让小说事件的接续发生有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并且,小说中人物的情绪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随着祥林嫂阅历的变化而逐渐加强。如鲁家从虽厌恶祥林嫂,但似乎没有对其工作范围加以限制,或对其有明显的歧视;到厌恶而仍旧使用祥林嫂,但对其带有严重的歧视和限制;再到弃而不用祥林嫂、令其乞讨无门,甚至死后还骂其“谬种”。在这个过程中,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其间发生的故事也越来越多,祥林嫂的命运也越来越悲惨。

文段二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②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③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黛玉连忙起身接见。④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⑤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⑥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⑦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⑧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⑨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⑩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红楼梦》中这个片段的结构构成,依赖的也是情节的力量。情节通常被看成是连贯故事的要素,情节之间的组合往往体现了一种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情节的力量也就是逻辑的力量。这个小说片段记录的正是一系列的事件,并且事件之间具有因果的逻辑关系。我们具体来看:

第①处情节中王熙凤的“声至人未至”是第②处情节黛玉心生疑惑的原因,其间有人物的情绪;第②③处情节则是第④处情节的原因,贾母似乎看出黛玉心中的疑惑,因而为她做解释;而第④处情节反过来又是第①处情节的原因之一,即王熙凤的迟到既有其性格原因,又因为她的特殊地位(倍受贾母的信任和宠爱,帮忙料理家务);第⑤⑥处情节则是第⑦处情节的原因,黛玉知晓了王熙凤的身份,因而“以‘嫂呼之”;第⑦处情节是第⑧处情节的原因;第⑧处情节又是第⑨处情节的原因,王熙凤的一番话语很是让贾母开心;而第⑧处情节又是第①处情节的原因之一,这是王熙凤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的表现,也正因为其与众不同的能力,才使得她的出场如此精彩;第⑨处情节是第⑩处情节的原因,是王熙凤对贾母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第⑨处情节也是第处情节的原因,既然贾母要求“快再休提前话”,所以王熙凤岔开话题,开始谈及其他;而第情节也是第①处的原因,因为王熙凤有实权、有威严,所以她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

由此我们可知,文段中的每一个事件实际上都是紧密连结的,所以,我们越读越能感觉到一种呼之欲出的因果关系。

文段三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节选自李德霞《马兰花》)

这里所节选的文段是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文学类阅读文本。该文是以“还钱”为线索来穿结的材料。借了马兰花600元钱的麻婶突然中风,而后进入重症监护室、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还钱”的危机随着麻婶病情的发展而加重,马兰花夫妻之间的冲突也因此趋于不可调和的程度。这是逻辑的力量在活化着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人物情绪的作用也在文段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尤其是马兰花的丈夫,他的情绪化程度强烈,反衬了马兰花的朴实善良、善解人意。

文段四

①“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②“小栓进来罢!”华大妈叫小栓进了里面的屋子,中间放好一条凳,小栓坐了。他的母親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③“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④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节选自鲁迅《药》)

“一个好的结构是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参见温儒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小说欣赏》,第69页)

在这篇小说中,“药”就是这样的“容器”,其中装着夏家的故事(夏瑜被杀,鲜血被用来制作“药”,而且进入了特殊的市场;他的血被人当作药服下;他被杀的原因是参加了旨在帮助包括食他鲜血在内的百姓争取权利的革命,且革命意志坚定;他的去世是寂然的,连其母亲也为他蒙羞)和华家的故事(华家为儿子买药;华家儿子吃药;华家感激助其获得药的刽子手;所谓的药也是无效的,甚至还有可能是“毒药”)。这样的组织形式,我们称之为双线结构。故事中的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

文段五

①微风不断地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②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③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甚至连一只鸟也看不见。

④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⑤在船艄歇息着,时不时嚼上一点儿大马林鱼肉,尽量养精蓄锐,⑥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两条鲨鱼中率先露面的那一条。

“呀!”他大声叫起来。这个字眼是无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种声音,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来的。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参见温儒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小说欣赏》,第70页)

这个文段中,就既有情节的力量,又有情绪的勾连。具体来看:第①处情节是第②处情节的原因,第①②情节则是第③处情节中人物情绪发生的原因——风力不减,危险等级就不会变化,所以老人希望发现“帆”(远处的船)、“船”(视线内能看清楚的船)等能帮助自己的因素,但是他没有看到,于是文字里蕴涵着某种程度的怅然。

第④处情节是第⑤处情节的原因,同时,第①②③处情节也为第⑤处情节做了铺垫,甚至第⑥处情节中也暗含了第⑤处情节的原因——老人意识到危险随时会发生,所以他要做好战斗的准备,“尽量养精蓄锐”。而老人虽然准备着,但是危险的出现还是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所以他才“呀!”地大声叫起来。

课外阅读推荐: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作品,思考小说结构的构成要素。

①李德霞《送羊》

②赵长天《天嚣》

③李娟《我们的裁缝店》

④莫泊桑《保护人》

⑤严歌苓《审丑》

⑥林海音《血的故事》

猜你喜欢

马兰花文段黛玉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偷来梨蕊三分白
打虎跳
马兰花
我和马兰花的单亲房子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