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仪器分析技术》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2021-04-30郭丽敏

化工设计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仪器考核技能

郭丽敏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素养即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实践证明企业更青睐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强的学生。

《仪器分析技术》是化工、环境、食品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课程涉及多学科交叉,信息量大,技术密集,应用面广,内容更新快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操作为辅,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懂,对这门课程兴趣不高,操作技能水平不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效果不佳。鉴于这种情况,立足于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工作任务、职业标准对接进行课程改革,开发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混合式课程模式,符合现在学生特点,既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和技能的培养。

1 课程目标和内容

将企业工程师吸纳到教学团队中,通过企业调研和专业分析,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目标围绕以检验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检验员”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培养的学生要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1 能力要求

(1)能读懂较复杂的仪器分析检测方法的标准。

(2)能正确选择仪器并按有关规程对仪器进行校准。

(3)能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固体、液体、气体样品。

(4)能用酸度计测定各种化工产品水溶液的pH。

(5)能按规程操作紫外分光光度计,根据检验需要正确选用测量波长、参比溶液,按有关规程检验吸收池配套性。

(6)能按规程操作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其配套设备,选用符合分析要求的空心阴极灯,合理地调整仪器参数如乙炔气体流量。

(7)能按规程操作气相色谱仪包括其配套设备,合理地调整仪器参数如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温度,选择恰当的检测器。

(8)能按规程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其配套设备,合理地调整仪器参数如检测波长、流动相比例等。

(9)能正确保养、维护及时发现所用仪器设备出现的一般保障。

(10)能正确填写检验报告,数据运算和处理,分析一般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11)能果断对突发的安全事故采取适当措施,并进行事故处理。

1.2 知识要求

(1)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2)掌握各类专用分析仪器的结构组成和校准方法。

(3)掌握常见专用仪器工作原理、结构、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及仪器常见故障现象。

(4)了解相关国家标准中各检验项目的仪器分析法测定化工产品的组分。

(5)掌握安全、环保知识。

(6)掌握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和数据处理计算。

(7)掌握误差分类和产生一般原因。

(8)意外和急救知识事故的处理方法。

1.3 素质要求

(1)具备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的岗位意识。

(2)认真严谨、求真务实,依据检测标准进行的检验和测定。

(3)较强自我学习能力,不断充实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仪器维护能力。

(4)遵守纪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5)具备安全和环保意识。

课程教学内容以检验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主线进行设计。从仪器技能操作技能和基本仪器分析方法的理论知识入手,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技术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常用分析仪器,规范进行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会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从仪器分析实际岗位中和技能大赛项目中,抽取适合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仪器分析技术教学任务设计

2 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课前线上预习

课前教师在雨课堂学习平台上布置预习作业,并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通过雨课堂,查看预习作业,通过已发布的课件、微视频、动画等课程资料,先熟悉项目任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操作,最后通过线上完成预习作业布置的相关测试题。了解学生在预习环节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根据教学重难点调整教学策略。

2.2 课堂任务实施

课堂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包括教师下发任务单,学生沟通交流、梳理检测项目方案并汇报,老师点评并最终确定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以后,老师首先强调实验仪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再对相应工作原理和仪器操作进行讲解和演示,在预习基础上,结合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实施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溶液配制、仪器分析测定、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巡视、考核,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同时穿插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任务实施完成后,每组自评后由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结果和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教师对实训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对每组学生实施的情况进行点评,重点讲解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技能操作的规范性。

2.3 课后线上复习

为巩固课程教学效果,教师针对本次任务重点内容,并结合学生学习薄弱环节,通过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巩固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对相关原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并利用学习平台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延伸,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3 课程考核

教师利用课程平台,采用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表2),将各个部分成绩设定不同权重计算总评。

表2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整体考核内容包括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评价由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组成,线上成绩包括观看视频、PPT等课程资料和完成练习题、作业以及讨论次数等方面的内容,线下成绩包括实训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出勤情况、协作精神、工作态度、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课堂表现、技能操作和数据处理报告等方面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是通过期末试卷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考核通过学生实验仪器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等方面进行评价。

4 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中所需职业素养的构建《仪器分析技术》课程体系,在细化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将分解后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混合式课程模式,充分利用现教学环境,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重视技能操作训练,加强职业精神的培养,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仪器考核技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劳动技能up up!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