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2021-04-29贾英廷

华声文萃 2021年4期
关键词:汉文天安天安门城楼

贾英廷

在我国古代,匾额是宫殿、坛庙、城楼悬挂的标志性物件,而且通常都悬挂在建筑物最明显的部位。然而,人们却鲜见天安门城楼上的匾额。其实,天安门城楼上原是有匾额的。资料记载,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成时,城楼上悬挂的是“承天之门”的匾额。

清顺治八年(1651年),承天门重建后改称天安门,城楼重檐之间悬挂的是“天安之门”的匾额。木匾宽2.6米,高3米。在此后的岁月里,匾额的文字和字体都曾有过几次变化,最后定格为“天安门”。

新中国成立后,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天安门”匾额,在1950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1周年前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此后时间久了,天安门的匾额也就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巧的是,1987年冬天,“失踪”了几十年的天安门匾额出现在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的露天仓库中,即刻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这时的天安门匾额已经是满目疮痍,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匾额已多处腐朽断裂。匾额上的刀痕和字迹与木质裂纹混杂在一起,隐约可见上有“满、汉、蒙”3种文字,满文居中,汉文排左,蒙文列右。汉文“天安之门”4个篆体字依稀可辨。

在清代,天安门匾额上刻有“满、汉、蒙”3种文字,按满语直译为“天安之门”。后来不知何故,3种文字改为了“满、汉”2种文字。漢文改成楷书字体的“天安门”3个字。因为去掉了“之”字,全部字体也相应扩大。匾额中的“天”字,由原来的200毫米增加到380毫米,几乎增大了1倍。辛亥革命后,天安门和故宫均由北洋政府接管,匾额上只保留有汉文,匾额上的文字又从“满、汉”2种文字改为“汉文”1种文字。这种“3、2、1”的变化,在匾额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为固定“天安门”3个字,“安”字放在了匾额的中间位置上,木匾的中心位置上留有当时钉凿过的钉眼,显然是为固定铜制的“天安门”所形成的。

1987年发现的天安门匾额,有可能是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天安门时开始悬挂的,一直使用到1950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1周年前,历时近300年。其间,匾额上字体虽然经过几次变化,但并未更换木匾。关于天安门匾额后来的命运如何,现在何处留存,至今无文献可证,难以确指。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这块神秘而沧桑的匾额,承载和见证了天安门改朝换代的历史;见证了天安门前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见证了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开国大典。

(据《六百年间天安门》)

猜你喜欢

汉文天安天安门城楼
黑水城汉文文献补考
一封信推动天安门城楼开放
盛世华诞70周年!
天安门前看升旗
天安门城楼开放30年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沈阳故宫门额考
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浅谈如何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文写作能力
绿色的天安迎接ESWC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