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双循环新格局
——以制造业为例

2021-04-28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供应链制造业产品

许 来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1599)

一、引言

2020年5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国民的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此之外,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仍不容小觑。传统服务业、旅游业、制造业等产业的产值以及就业率都有明显下降。不仅如此,由于海外部分国家缩短产业链,通过宏观手段提高贸易门槛,导致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的海外订单数量锐减,企业面临濒临破产的危机。全球化水平受到抑制,经济运行规则收到冲击,货物流转速度下降、难度增加,如此种种都不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同年3月4日,USTR宣布自3月25日起将对中国输美产品的第二批排除清单内未获得延长的部分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实施带来了威胁。我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在此背景下发展迟缓乃至停滞,针对此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开拓国内市场的需求,重视西部市场、北部市场,将部分出口转为内销,消化国内产业的产能并刺激经济从疲软状态恢复。当然,新发展格局也不是封闭的、只注重国内的局面,而是开放的、积极迎接外部的机遇。之前“一带一路”的建设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涉及产业包括农林业、能源业、运输业乃至制造业。但我国,一方面,面临着制造业产业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又面临出口困难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该如何解决这部分产能,如何让这部分产能进入经济循环之中,以及如何改善当前的现状。本文将着重讨论优化和升级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来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从而达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双赢局面。

二、文献回顾

1.我国制造业现状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且制造中心的地位在逐渐巩固。中国的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国内大循环的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由于早期的人口红利以及地理资源,产品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导致中国生产及出口商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大,并且这些产品的出口未占据价值链上高价值区段。与此同时,早期的制造业企业分布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这导致生产信息的滞后以及生产数量在各个流通环节上的不匹配,容易形成产品在除瓶颈环节之外各个环节的过剩。另外,这还导致了在流通过程中的一些列资源的浪费,这给整个供应链以及产品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智能制造”呈现出一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态势,“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走向,东部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除此之外,以传统制造业见长的东北地区项目数量也不多。在针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政府推出的“四万个亿”政策来刺激消费者以消化掉多余的制造业产品库存,大量通货膨胀使得外资企业纷纷撤离,这也加剧了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各地区均衡发展,把握好智能制造的时机,让华夏大地遍地开花。当今社会,由于政策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完善,我国社会的制造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目前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中端,改善了以往只能获取“薄利”的局面,但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于精尖技术方面仍需探索,部分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还是依赖于外来进口,对外部资源依赖度较高。有报告显示,我国出口产品95%以上为制造业产品,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可见当外贸状况不佳时,对制造业企业的威胁是巨大的。

表1

2.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

智能化在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智能化可以帮助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提高,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智能化技术可以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处提供信息的互换与交流。制造业供应链产品链的稳定取决于需求扰动和链成员之间关系,而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大数据来分析需求扰动因素,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链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得以维护。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几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则为其保驾护航,这对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一个有利地位十分重要。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应该着重关注成本费用这一块,尤其是物流费用、设施成本等,做好供应链和产品链的成本管理,整合有效资源来降低成本,以增强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中,设计与营销两大环节一般利润最高,所以要想在产品价值链中获取可观利润,加强科研是必不可少的,将加工制造与设计环节有机结合,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而目前校企合作分散,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抑或是科研成果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生态环境这一议题也逐渐被大众熟知,未来的制造业可能会形成能源使用种类多样化的局面,比如说生物能源将被广泛接受,再或者将完善碳排放交易,分级别规定制造业企业允许的碳排放量或者让企业购买一定的碳排放量,以促进企业研究高科技产品,从而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表2

三、问题研究及相关举措

1.挖掘内需的潜力,管理产业供应链

就目前的国际贸易背景而言,中国的制造产品出口多为中低层次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分工地位上并未占优势,再由于受疫情影响,海外部分国家借机提高贸易壁垒,增加关税征收力度,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出口产品的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出口转内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代中国的制造业市场饱和,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在无形中造成了存货积压、资源浪费这一困扰,解决这一困扰的关键再于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以及合理管理供应链。

我国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地域的不均衡,西部市场和北部市场相较东部和南部更加落后,需求潜力也更大,所以通过政策支持去开发新市场以消化多余产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基点。只有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才能疏通供应链,制造业产品才能进入流通领域,为国内经济循环带来新的活力。落后市场可以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比如优惠贷款政策、优惠税收政策等。设定最低工人工资来提高就业率,刺激消费水平。西部与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明确在供应链中的正确位置以及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点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除此之外,合理管理供应链产品链则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疏通各个环节的沟通,尽可能防止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应该重视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按需供应,建立成本控制体系,降低链式流通成本。另外,还应加大提倡科研的力度,加快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扭转制造中低端产品的局面,转而研发技术型产品。

在对需求有一个认知后,明确供应链与产品链的走向。在疫情的冲击下,供应链的稳定存在一定风险,一些依赖进口零部件以及关键技术的供应商还面对供应链断裂的威胁,通过信息平台的互换与沟通来维持现有供应网显得越发重要,关键节点处应找寻代替厂商来分散风险,这样才能稳定供应链和产品链,给国内经济的大循环提供有力保障。

2.找准对接关键点,拓宽产业空间面

后工业时期,针对于制造业产品的利润空间有限,不可能一味压缩成本,所以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未来的制造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供应链在我国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概念在企业中贯彻也不深入,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这对当前供应链理念的管理与发展造成了阻碍。部分企业把与其他企业的关系视作单一的竞争,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处在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实则为合作关系,产品的竞争则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每一家企业都应找准自己在供应链中的位置,积极引进供应链管理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产能过剩的问题仍旧亟待研究。日本丰田汽车提出的“just-in-time”理念则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一种生产理念,强调高质量与按需生产并重,而该理念在我国的落地实施并不广泛。所以加强以需求驱动型供应链网络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可以降低产品库存,降低存货储存成本,对利润空间有限的制造产业是一大革命。除此之外,形成产业集聚区也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以及企业间的合作,缩短空间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缩短上下游企业的物理空间,减少信息失真程度,从而降低存货冗余。不仅如此,产业集群还能够掌握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以让上游企业作出适当的调整。尽管产业集群的分布也呈现出了地域的不平衡态势,加强不同区域间的合作,可以拓宽产业链的覆盖面以及产业链的多样化。加之“链长制”政策的推行,对服务、咨询、协调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规范了运行的规则,使之更加高效。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采用外包服务

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使得供应链的形式得到了调整与变革。比如在家办公给办公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理,供应链的发展逐步趋于多样化,线上发展成为供应链的一种形式。智能仓库、无人运输机等信息设备的出现使供应链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这部分的市场需求量也极大的提高。供应链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物联网、服务器、云平台等设施都在逐步的推广及普及之中。除此之外,注重校企合作可以将理论研究尽快运用到实践当中,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措施。政府也可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吸引投资、给予补贴、税收优惠来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

蔚来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原因被召回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供应链中节点的冗余,各个节点上的供应商缺乏沟通研讨,厂商各自采用不同的制造标准而无法准确融合于产品之中。这不仅会导致额外的、不必要的成本费用,还会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会产生安全隐患,而制造外包服务则可以降低一定风险。外包制造可以使外包机构通过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减少因为制造标准不相符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有利的影响。但外包服务会导致核心技术的泄露,所以制造业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适合的外包服务。外包服务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也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且使整个供应链更加的高效,做到“术业有专攻”,提高制造业产品的质量。

四、结论

在疫情的冲击以及国际贸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指出我们应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部分出口产品内部消化。但我国制造业不仅面临利润微薄、产业分布不均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还面临着制造业中供应链节点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未来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普及智能化生产、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稳定制造业的供应链和产品链,根据此趋势我们应当合理制定目标以及落实措施。首先,明确市场当前需求,并尽可能挖掘市场潜力,这样能使制造业产业的容量扩大,为国内经济大循环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合理管理制造业产业的供应链与产业链,使之在大背景下维持稳定,并解决产业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其次,细化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并在该处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进行产业集聚来降低冗余,贯彻“供应链竞争才是王道”的理念。适当建立产业集群,以降低物流成本等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在落实方面应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使智能化生产普及到各个制造业企业。除此之外,适当的外包也能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规模效应不仅能使供应链的资源成本降低、整合资源,还能为整个行业注入活力,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供应链制造业产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