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海龟一个五星级的家

2021-04-26郑秀亮许丽敏施伟平

环境 2021年4期
关键词:惠州市海龟自然保护区

郑秀亮 许丽敏 施伟平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张海龟产床,也是中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堪称“中国一绝”。

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是绿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龟、玳瑁、红海龟五种海龟的栖息与觅食地,自古就是海龟产卵繁殖的天然场所,每年6~10月的繁殖季节,都有绿海龟洄游前来交配、产卵,当地人称之为“海龟湾”。近年来,保护区紧紧围绕“共建、共管、共研、共享”的“四共”保护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共建共管共享,实现互利双赢

“为了进一步改善海龟生活的环境条件,我们多方争取惠州市、县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护区管护设施升级改造。”保护区负责人介绍说,近五年来,保护区共筹集到市县建设资金3109万元,其中惠州市建设资金540万元,惠东县建设资金2569万元,主要用于保护区工程建设、沿岸观海步道建设、海龟驯养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视频监控警示系统建设、巡护道路建设、科普馆维修、相关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资金的投入,使得保护区在环境面貌、生态保护、管护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面开展海龟人工繁殖、恢复野生海龟种群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同时,保护区也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当中,积极促成了地方政府将保护区纳入其生态建设、旅游发展、社区共管等统一规划。惠东县政府还设立了海龟保护区联席会议制度,专门协调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做到“同谋划,共发展”。目前,保护区在惠州市、惠东县的滨海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实现了海龟保护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互利双赢。

“保护区附近有不少渔村,此前渔民在保护区海域內违规作业捕捞等现象不在少数,对海龟的繁衍生息与保护造成不小的影响。”保护区负责人提到,为了加强管理,2016年起,保护区通过派遣专职工作人员定期驻点惠东县渔政大队,加强与惠东县渔政大队联动的方式,提高了海上执法效率。

2017年,广东省渔政总队在全省保护区设立了首个执勤点——海龟保护区渔政支队执勤点,初步形成了省总队、县大队、保护区支队联合联动的“共管”局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在省总队指导下,保护区与惠东大队实施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执法机制,经常性开展各种联合执法,使保护区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广东省机构改革后,海上执法队伍虽然重新调整,但是保护区与惠东渔政、边防大队建立的互动联络机制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保护区海域违规作业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为早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惠东县大澳村村集体土地被划为海龟自然保护区时,村民补偿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随着惠东县滨海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大澳村村民与保护区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为消除矛盾壁垒,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在多方协调下,保护区与大澳村委达成一致决定,每年将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获得的门票收益的30%作为生态补偿费用给予大澳村村委合理分配,让村集体享受保护区建立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2013年至今,保护区共支付大澳村生态补偿款约492万元。大澳村委也积极配合保护区各项工作,渔民在保护区海域义务巡逻、提供线索,杜绝非法挖沙、捕捞、海域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同时,保护区还在驻地惠东县港口镇的中小学设立了“海龟环保奖学金”,形成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片社区”为宣教理念,以海龟保护区为中心,辐射社区各渔村的海龟保护网络,为保护区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与宣传并进,保护成效显著

“抓好管理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发挥保护区的职能,通过科研攻关,提高海龟的保护与繁殖成效,同时不断强化与科研单位合作,提升保护区科研水平。”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741窝,海龟卵83753个,孵出稚龟68216只;放流海龟64304只(含99只人工繁殖小海龟)。2001年至今,累计救治受伤的野生海龟1056只,其中785只被成功治愈并放归大海。

2017年,保护区技术团队攻克海龟人工繁殖技术,成功诱导5只人工养殖的成年雌龟上岸产卵20窝,共计1616颗海龟卵,孵化出740多只小海龟;2018年成功诱导3只雌龟上岸产卵756颗。2019年产卵季,在海龟驯养中心人工沙滩上,雌龟上岸产卵23窝,共计1320颗海龟卵,孵化出860多只小海龟。2020年产卵季,雌龟上岸产卵的次数和产卵数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共孵化稚龟1000多只,龟卵孵化率更高,稚龟的质量更好。

该项目的成功取得以及日臻成熟,填补了我国在绿海龟全人工繁殖技术上的空白,为全面实施海龟资源增殖放流、恢复我国野生海龟种群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技术保障。

海龟自然保护区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广东海洋大学、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并努力推进与海龟关键洄游通道和觅食地的有关部门合作。

与三沙市海洋国土局签订《海龟保护框架合作协议》,就全面加强我国海龟资源研究与保护达成广泛共识;努力推动建立海南岛东部、台湾岛东部惠东绿海龟觅食场自然保护区。

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和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2家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绿海龟人工繁育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项目”;与河海大学、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合作开展“全人工繁育海龟技术复壮野外种群应用研究项目”;与惠州学院共同开展海龟科技研究项目。

随着这些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保护区推动搭建起了龟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从而把海龟科研水平以及保护区事业推向新的发展起点。

这些努力,也让保护区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得到充分认可。2017年10月,保护区主持召开了海龟学术交流暨突破海龟人工繁殖技术发布会,邀请到美国海洋与大气局、香港渔农署、沈阳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代表单位参会,交流海龟保护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2019年1月,举办了海龟保育学术研讨会暨海龟驯养中心启用仪式,受到国内主流媒体广泛关注。

“提升公众对海龟的保护意识,也是保护区的一项重点工作。”据保护区负责人介绍,2017年,保护区建设了一条海龟洄游科普长廊,制作了一幅大型的海龟洄游图、一幅全球海龟分布图、两套宣传图册及两部科普宣传片,并增设环保标语立牌30余个,营造了浓厚的海洋保护氛围。按现有接待能力计算,这些科普宣传措施的覆盖人数每年在15万人左右。

2019年6月以来,在广东省林学会的统筹指导下,保护区积极开展自然教育,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了《海洋气候与海龟的关系》《海龟的价值与保护常识》《海龟产卵场生物多样性实地考察》等课程,截至目前已为2500多名学员授课,社会反响良好。同时,针对暑期长假,依托海龟湾营地设施,在公益机构志愿者的配合下,开展“海龟夏令营”活动,培育青少年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观念。近几年,保护区年均接待国内外营员近3000人。

“天地空一體化”监管,筑牢生态屏障

保护区的成效也折射出惠州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努力。

惠州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集山、水、林、田、湖、海为一体,坐拥“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胜景。境内“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与“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遥相呼应,群山环绕、绿色覆盖,基本形成了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市、县(区)级保护区为通道,布局合理,类型较齐全、功能较完备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全市共有森林、海洋、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7个、县(区)级自然保护区14个,总面积达188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12%。

“但也正是由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广阔,监管点多面广,传统技术手段落后,单靠人工监管的方式覆盖面窄、时效性低。”惠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与土壤保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早在2016年就开展“绿盾行动”,引入遥感手段对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进行监测,“但国家的监管范围只包含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更广阔的市县(区)级保护区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部门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及时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建设活动,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切实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对自然保护地的监督和执法作用,充分运用先进监控技术手段,构建起一套“天地空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查和长效管理机制,于2019年11月开始启动惠州市自然保护区遥感和无人机协同监管工作。

该项工作实现对全市28个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实行全覆盖,通过使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航拍监测技术,每月更新影像一次,对当月最新的影像资源、高清卫星影像数据的纠正融合、色彩增强、解译及比对等,快速发现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的痕迹线索,并与监管人员实地调查相结合,全面、高效地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自启动以来共发现问题线索200多条,再将结果定期汇总、梳理,把疑似问题清单交办各相关部门并对重点问题开展整改督查,及时有效的遏制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行为。这些工作,对保留自然本底、保护濒危生物物种、筑牢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惠州市海龟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班级里的趣事
可怕:一块塑料便可“杀死”一只海龟
海龟泡饭汤
海龟
海龟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