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最严密的制度来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2021-04-25宗禾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酸化永川耕地

宗禾

保住耕地、用好耕地、养壮耕地,是一项涉及中华民族长远利益、根本关切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要求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用最严密的制度来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土壤治“酸” 果实更甜

阳光洒在田野,新栽的菜苗更显生机。梁金文走到地头蹲下身来,察看还田的秸秆被“消化吸收”的情况,“去年种的高粱,收割后秸秆直接还田,看这一季油菜长得多好。”

这里是重庆市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梁金文10年前在这里流转了400亩土地,“没想到土壤酸化严重,种啥都不行,萝卜开口、花菜空心、油菜一排排枯死,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

改变发生在几年前,永川区开始治理酸化耕地,农技部门上门服务。“教了很多招,包括科学实施秸秆还田,招招管用,蔬菜产量质量都上来了!”梁金文说。

土壤“酸”,是永川区农业发展的“心酸往事”。全区95.41万亩耕地,曾经一半是酸化土壤,pH值低于5.5。“主要是撂荒、风化、化肥使用不科学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低的pH值甚至在4.0以下,土壤板结、不透气,基本不适合农业耕作。”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必良介绍,为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永川区从2017年起大力治理酸化土壤,“土壤治‘酸,农业的果实才能更甜”。

3年多来,永川区投入500余万元,购置发放钙质型土壤调理剂2500余吨。以水稻、蔬菜、水果、花椒等作物和易受污染地区耕地为重点,永川区选择种植大户和高耗化肥作物为试点,集中示范、连片推进,推广酸化土壤治理3.5万余亩次,并加强受污染耕地8.74万亩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普及,促使全区耕地土壤平均pH值得以明显提高。

走进重庆陶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青峰镇的蔬菜基地,成片的白菜和生菜长势喜人。暂未种植的菜田里,也有村民在分组劳作。公司负责人徐光成从农用车上搬下一袋土壤调理剂,指导村民按标准翻进土壤里。

“每亩地掌握80到100公斤的量,还要与残菜还田、专用配方肥使用等结合起来。”永川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唐科明是这里的常客,刚到田头就大声叮嘱徐光成。

“要得,要得!”徐光成答应着,跟唐科明报起了“效益账”:经过3年治理,公司流转土地的土壤pH值从5.4提高到了5.7,土壤有机质提高5%;韭黄每茬增产10%,韭菜每茬增产15%;化肥减量达50%,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目前,永川区已建成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12个,加密监测跟踪大面积生产耕地土壤质量变化动态;修订完善主要农作物施肥推荐大配方23个、小配方92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95.1%;加强技术培训服务指导,全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180余场次,培训人员近2.2万人次。

“土是‘酸的,梨子也甜不了,区里治理酸化土壤,我们才敢扩大规模。”重庆钦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在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建起了200亩梨园,在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梨园有机肥替代比例达80%,秸秆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也都用起来了。综合治“酸”,让这片曾经寸草难生的土壤质变,更助推创建“重庆市水果标准园”。公司负责人蔡教奎说:“按照绿色果品标准种植管理,目前梨子不愁销、价格好,新的一年更有希望。”

改良生态 垦造水田

一块撂荒多年的地,垦造后变成了良田,引得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旅游打卡……

几年之前,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南丰村的这块地除了杂草,就没种出过东西,一度成了“垃圾堆”。到了夏天,气味难闻,村民宁愿花半个多小时绕着走。

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通过省属国企和地方自行垦造相结合模式、省市县三级指标分成和“三补偿一补贴”利益分配机制,开展大规模垦造水田工作。经过省市联合工作组勘测判定,南丰村的这块地盐碱度高、地势不平整,垦造难度颇大。

明知是硬骨头,也要啃下来。为调节土壤酸碱度,工作组1个月内6次挖深沟、引淡水,加入土壤调理剂,把渗盐返白的土地调节到酸碱度检测合格。就这样,一边挖,一边填客土,调整高度,平整地块,调节肥力,用黏土质压实犁底层,达到保水保肥、防返盐的效果。此后,台山市又引入广东海洋大学陈日胜教授的海水稻种植团队,建立育种基地,确保新增耕地不丢荒。现阶段,海水稻亩产突破900斤,培育出来的海水稻种子适合在盐碱地生长。

生态环境的改变立竿见影。海水稻田非常适合养殖鱼蟹,实现立体式生态改良;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增加了土壤肥力;既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又可以中和分解盐分含量,收到土壤改良的效果。这种“生物改造”的方法,实现了滨海盐碱地生态的有效恢复和生态化利用,為海岸滩涂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条路径。

“在盐碱地上垦造水田,不仅让耕地提质增量,也开拓了耕地保护的新方向,探索出生态补偿的新路径。”台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汤硕源介绍。

构建“长牙齿”的“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审计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姜大明,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全国政协委员王世元、张德霖、严之尧联合递交提案,建议试行“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审计,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提案建议:构建“长牙齿”的“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审计制度。

一是重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落实“三位一体”保护。2018年修订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质量保护纳入考核范围,主要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动态监测作为考核内容。目前仍需进一步细化耕地质量保护监测指标,明确耕地生态保护的内涵与路径,以构建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体系。

二是变目标考核为责任审计,让耕地保护监督“长牙齿”。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再次明确“推动地方政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但至今尚未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来具体落实。需要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审计制度,细化责任审计结果应用方式,形成“督察—考核—审计”相结合的最严密的耕地保护监督体系,通过责任审计创新促进耕地保护制度“长牙齿”。

三是变行政管理为责任审计监督,打通行政执法与司法监察之间的鸿沟。完善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实现耕地保护相关信息在自然资源、审计、司法监察等相关部门共享,形成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的整体合力。

四是注重“以案说法”,用典型案例宣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针对有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耕地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依然存在等现象,要层层传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党政同责。通过典型案件促使地方党政领导形成主动保护耕地意识,传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强烈信号。

五是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地定养、种养结合。明确耕地生态保护监测指标,落实耕地生态保护监测措施,优化畜禽养殖与种植规划区域布局,提高种植业消纳畜禽养殖污染物水平,扩大生态种养结合以及耕地用养结合的覆盖面。

猜你喜欢

酸化永川耕地
永川:“逐浪奔永”汇聚八方英才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有什么危害?
“永川秀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践与探索
快乐学成语
“城市名片”众望所归
海水酸化,水母独霸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现状及影响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