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9年林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分析

2021-04-25劳万里韩雁明

竹子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学基金项目金额

劳万里,梁 巍,韩雁明,马 青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91)

林学是以森林和木本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其生物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经营管理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程日益深化,林学学科的内涵和范畴也在不断演进。林学学科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基金”)是国家支持林学学科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对林学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3]。因而,自然基金的资助情况备受林业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也一直是行业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林学学科自然基金的研究分析概况大致如下:(1)研究资助项目的主要特征[2,4-5];(2)分析结题项目取得的成果情况[6-8];(3)基于自然基金资助情况探讨林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热点[9];(4)结合本单位自然基金申报及立项情况,分享自然基金管理模式与方法[10]。总体来看,近年来关于林学学科自然基金资助情况的研究视角丰富,成果丰硕,但较少涉及到对林业行业发展的思考。

鉴于此,笔者对林学学科2013-2019年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林业科技工作者科研选题、凝练科学问题提供参考,为林业科技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重点、调整工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林业行业基础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

1 数据与方法

研究数据均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将林学(C16)学科下2013-2019年获批立项项目的信息逐一摘录至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图1 2013-2019年我国林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金额演变趋势Fig. 1 Numbers of forestry projects and total funds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during 2013-2019

2013-2019年,林学共获得2 815项自然基金项目,经费总额达137 486.61万元(图1)。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林学学科基础研究水平稳步发展,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金额呈稳步增长态势。近7年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比2003-2012分别增长54.16%和99.90%[4]。2013年我国林学学科共获得35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总计19 127.65万元,至2019年,项目数量增至467项,年均增长率为4.63%,资助经费总计22 082万元,年均增长率为2.42%。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日益重视科技创新,自然基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稳定增长,林学学科也享受到了自然基金的增长红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日益重视林学基础研究,因而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林学的项目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国内林学科研人员也愈发重视自然基金项目,申报意识逐渐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2 资助项目类型

2013-2019年我国林学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类型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19年我国林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类型情况

由表1可知,近7年我国林学获批的自然基金项目涉及12个项目类型,总体来看,我国林学学科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类别较多,其中,面上类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为主体,优青、重点与国际合作项目稳步发展,杰青与重大项目有所突破。面上项目总计1 263项,总资助经费81 123万元,占比分别为44.87%和59.00%,排名第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计1 012项,总资助经费23 254万元,占比分别为35.95%和16.91%,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总计439项,总资助经费18 395万元,占比分别为15.60%和13.38%。与2003-2012年相比[4],近7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及地区基金项目数量和金额排位未发生变化,但面上项目占比下降,青年基金及地区基金项目占比均有所上升。近7年我国林学获得1项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该项目为“木材高效利用结构调控与定向重组机制”于2018年获批立项,由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储富祥研究员主持;5项国家杰出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分别有23项重点项目和27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资助。值得指出的是,与2003-2012年相比[4],近7年国际合作项目、优青项目分别增长了1.9倍和12.5倍。可见林业科技人员愈发重视技术引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模式,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在此过程中,林业青年科技人员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优秀拔尖青年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2.3 项目涉及学科情况

2013-2019年我国林学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学科总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3-2019年我国林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学科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与2003-2012年相比[4],近7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迅速增长,取代森林健康学成为资助最多的二级学科,占比分别为13.14%和13.47%,说明近7年该领域出现了新的学科生长点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产化学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均排第二名,占比分别为10.76%和11.30%;木材物理学资助经费排名第三,占比为9.67%。与2003-2012年相比[4],近7年林产化学与木材物理学排位未发生变化,说明这2个领域基础研究水平较高,一直是我国林学领域的优势学科。近7年经济林学资助项目数量排名第三,占比为9.59%,与2002-2013年相比[4],项目数量增长78.81%,反映出该领域在产业需求的引领下基础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草地科学和竹学是2019年学科代码调整后新纳入林学学科范畴,2019年分别有77个项目和24个项目获批立项;2019年调整学科代码,去掉了林业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除去这几个二级学科外,近7年森林资源学是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最少,森林资源信息学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排名倒数第二,与2002-2013年情况相似[4],说明这2个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较为落后,高水平研究人才依然匮乏。整体看来,自然基金的资助与支持推动了我国林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全面发展,基础研究水平明显提高,为我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

2.4 项目依托单位情况

2013-2019年,共有320个依托单位获得林学自然基金项目资助,其中高等院校205家,占比64.06%,科研院所115家,占比为35.94%。与2003-2012年相比[4],近7年的自然基金资助的依托单位数量增长了57.64%。反映出近年来随着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校参与到林学基础研究中来,已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界限。从项目数量来看,获得100个项目以上资助的单位共有4家;获得50个项目以上资助的单位共有10家;仅获1个项目的单位共有130家,占比达40.63%。从项目金额来看,累计资助经费超过1亿元的单位共有2家;累计资助经费2 000万以上的单位有15家;累计资助经费1 000万以上的单位有35家。获得林学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经费总额排名前20的依托单位情况列于表3。近7年,高等院校承担自然基金1 876项,经费总额90 059.71万元,占比分别为66.64%和65.50%。其中,北京林业大学获批资助的林学自然基金项目数量214个,资助金额10 657.25万元,排名第一;东北林业大学获批项目180个,资助金额10 541万元,排名第二;南京林业大学获批项目153个,资助金额7 372.9万元,排名第三;其次为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一院三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承担项目数量为884个,经费总额为28 571.15万元,占比分别为31.40%和20.78%,仍是我国林学基础科研的主力军。

2.5 不同地区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近7年,2 815个林学自然基金项目涉及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表4)。其中,获得100个及以上项目资助的地区共有8个;获得70-99个项目资助的地区共有6个;获资助项目不足70个的地区有17个。北京市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达511个, 资助金额达27 221.05万元, 占比分别为18.15%和19.80%,排名第一;江苏省获批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排名第二,黑龙江省获批项目数量和资助排名第三,说明上述3个地区林学基础科研水平较高,区域优势显著。山西、西藏和青海地区获批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较少,说明这3个地区林学基础科研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

表3 2013-2019年获得林学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经费排名前20依托单位情况

表4 2013-2019年我国林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

3 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林学学科自然基金的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金额都在稳步增长,有效推动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林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使我国林业行业的基础研究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通过前文的分析,也发现林业行业在基础研究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优秀学术带头人缺乏

杰青项目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2013-2019年,林学学科的杰青项目获得者仅有5人,平均每年不足1人,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这5人申报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林产化学1人、森林生物学(树木生物学)1人、森林土壤学1人、林木遗传育种学2人。林产化学、森林生物学和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期刊影响因子较高,而林学学科方面的其他二级学科的期刊,甚至是顶级期刊,影响因子相对较低。2020年,国家出台《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37号),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11]。相信在之后,林学学科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让我国林业在世界科技前沿中占有一席之地。

3.2 弱势学科亟待扶持

森林资源信息学和森林资源学在2013-2019年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排名最后2位,而在2002-2013年也出现同样的情况[4],说明这2个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一直较低,缺乏高水平科研人才。笔者认为,森林资源信息学和森林资源学不是前沿热点、研究周期长、在短时间内很难产生重大成果,导致很多科研人员不愿意从事相关研究,使得这些学科逐渐没落。虽然《生命科学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到要扶持这些薄弱的学科方向,也纳入了优先发展领域[12],但效果不够明显。希望自然基金委可以对弱势学科适当进行一些倾斜,尤其是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和杰青项目,以延续并推动学科的良性发展。

3.3 地区发展不平衡

2013-2019年,林学学科的自然基金项目涉及除港澳台外的我国全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是各地区获得自然基金的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差异很大。北京由于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等的科研贡献,自然基金的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排在全国首位,而且几乎是第2位的一倍;排在2-5位的江苏、黑龙江、云南和浙江,也都分布着我国的主要林业高校或者农林高校。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13],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排名前5位的是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四川和西藏,仅有云南和黑龙江在自然基金的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排在前5位,而内蒙古项目数量排在19位、资助金额排在20位,四川项目数量排在12位、资助金额排在11位,西藏项目数量排在30位、资助金额排在29位。说明各地区林业基础研究的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水平,而与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虽然自然基金委为扶持一些地区的发展,设立了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但效果一般。

笔者认为,针对森林资源丰富而基础研究薄弱的地区,要通过林业科研较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带动,比如多设置一些符合地方林业基础研究发展的联合基金项目以合作研究,在充分利用地区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带动地方林业科研的发展。

猜你喜欢

林学基金项目金额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二)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地方民族院校复合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立案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