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浣纱记》选编之“本”

2021-04-24杨守松

苏州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游春浣纱昆剧

杨守松

梁辰鱼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写了《浣纱记》。这是昆剧历史上一个毋庸置疑的关键节点。

梁辰鱼是昆山巴城“西澜漕村”人,正是出于对先贤的致敬,昆曲小镇巴城镇排演了《浣纱记》,如今已经正式上演,专家也多有评介。

关于《浣纱记》,其实早就开始酝酿了。2018 年重阳曲会开始具体接触和筹划,直至选编,最后确定排练、演出,前后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尽管其间诸多艰辛曲折,好在最终是以她独有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在回忆或者说“总结”这个过程时,我想要说的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句是:文本是选编之“本”。

最早看《浣纱记》是十多年以前的事,那时还没有想到要排演,后来企业家沈岗出资,省昆剧院排演了《我的“浣纱记”》,对梁辰鱼有了初步了解,而当决定要自己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看原著。因为毋庸置疑的前提或者原则就是:必须也只能尊重和遵照文本,就是梁辰鱼四十五折的《浣纱记》文本!离开这个,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对先贤的不敬。

工作室收有1960 年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五五级明清传奇校勘小组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浣纱记》,最早就是看这个,之后的选编,也主要是依据了这个文本——剧本剧本,“剧”是一剧之本,而作为“选编”者,我始终也遵循着这个原则:原著为“本”!

尊重原著,首先要理解原著。理解原著,不能不想到王世贞那首《嘲梁伯龙》诗: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什么人在唱?都是那些下三流的艺伎尔!显然,《浣纱记》在当时,尽管流行,它的价值却没有被理解,与之相关,文学成就也非常显赫的梁辰鱼,并没有得到他的家乡人的认可,民国二十四年(1935)出版的《巴溪志》,竟连他的一个字都没有写!梁氏家谱始终没有列入官府志书系列,直到2015 年,才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更令人叹息的是,到了2018 年笔者采访时,梁辰鱼后人还认为他是“另类”(败类),说他“没出息”,意思是没有当官也没有发财。

所以首先要对梁辰鱼的文本有透彻的理解。范蠡和西施,一个是英雄,大英雄,一个是美人,大美人。这是梁辰鱼《浣纱记》的本意,是不可“颠覆”的。如果颠覆,那就请不要用“浣纱记”三个字,不要把它与梁辰鱼联系在一起。经过认真思考,我为我们的《浣纱记》“定性”,或者说确定全剧的基调:吴越春秋写昆剧,时人尽道雪艳词。英雄美人两相惜,成就千古浣纱记——试想,没有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会有《浣纱记》吗?!

《浣纱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才子佳人戏。它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所以《浣纱记》从结构上看,有三条线:除了范蠡和西施,还有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忠臣伍子胥和奸臣伯嚭。这样三条线四十五折,把一个非常宏大的故事全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选编又必须考虑到演员和资金的实际情况。所以“看菜吃饭”,集中选了范蠡和西施的一条线,从“游春”开始,到“泛湖”结束。五折戏,全部围绕范蠡和西施的离合展开——

游春:范蠡游春遇西施,一见钟情定终身。

选美:东施南威巧笑颦,西施想郎病在心。

后访:范蠡大智献西施,美人委屈为家国。

分纱:波涛汹涌情感戏,分纱留住生死盟!泛湖:成就君王天下事,还我百姓平常心!

⊙ 《浣纱记》剧照

五折戏,都是从梁辰鱼四十五折文本中选编的。95%的文字是原著或者是从原著“化”来的

众所周知,剧本乃一剧之本,而选编的成败,也在于:是不是以原著为“本”。

说到“本”,在演出后听到的比较多的意见是,范蠡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给吴王,范蠡是“渣男”。其实在选编和排练过程中就遇到了类似问题。为此还专门给演员上了一课。主旨是,《浣纱记》是发生在2500 年前的故事,如果硬要拿当下年轻人的“三观”来要求范蠡,要求西施,是怎么也说不通的,是没有可比性的。

实际上,在《浣纱记》之前,对于西施的态度,大多将其视为亡国的妖女,认为她的所作所为是“红颜祸水”,在元人赵明道所作的《灭吴王范蠡归湖》杂剧中,甚至连送她去吴国的范蠡也指责她的品行,在越国复国之后坚决地离她而去(如果是,那范蠡的确是渣男中的渣男了):“失泼水再难收,我心去意难留,你有国再难投。俺轻拨转钓鱼舟,乘风波荡中流。”此外,由南戏遗存《范蠡沉西施》、杂剧《陶朱公五湖沉西施》的剧目名来看,都有一个“沉”字,西施沉湖,“祸水”也!

偏偏梁辰鱼反其道而行!他把范蠡和西施都当作正面人物,当作英雄和美女来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尤其是,越国灭吴之后,范蠡不仅“功成不受上将军”,而且,初心不改,依然对西施敬之爱之,携手泛湖——

不能不说,梁辰鱼的意识非常超前。梁辰鱼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写就了昆曲而昆剧的开山之作,而且颠覆了封建伦理道德观,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反抗封建礼制的怒吼!

梁辰鱼是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崇拜和敬畏的。

所以,当有人说,是不是把范蠡当做反面人物来写?我当即站起来说:我不敢……

回到开头,《浣纱记》是昆曲而昆剧的代表作,梁辰鱼所塑造的范蠡和西施的形象,已经成为大英雄和大美女的代称,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也是绝对不可以颠覆的!

这是我们《浣纱记》选编之“本”: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违背梁辰鱼的本意。这是我始终恪守的原则,也是我对先贤的致敬和必须坚守的“初心”。

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的《浣纱记》已经十全十美了。没有!即便范蠡的形象,也需要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前提下,加以琢磨和进一步完善。这方面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 《浣纱记》剧照

还有,别的改编、创作以及有“浣纱记”三个字的其他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及已经有的或者将来还可能有的“创新”和“颠覆”等等,本人一概表示尊重。

顺便说一点,关于第四折“分纱”的开头,原本出场是太监,只是传习所现有演员的块头大,很容易就把主角的形象掩盖了。导演一再斟酌,决定改用艄婆替代。而艄婆的这一情节,也是传字辈演出时有的,周志刚导演建议如是后,再去查出处,顾笃璜先生的《昆曲珍本全编》有,而“珍本全编”是从《昆曲集成》中来的。

总之,巴城版《浣纱记》的选编原则非常明确,而且贯穿始终:以梁辰鱼的文本为“本”。

应该也是这个原则,最早得到顾笃璜先生的认可,之后排演,导演周志刚、音乐顾再兴和统筹薛年春等,都遵循了这样的题旨。

应该说,这是昆曲小镇巴城版《浣纱记》的成功之“本”。

猜你喜欢

游春浣纱昆剧
罗周昆剧创作论
亲子奔跑,遇见美好
风莺图诗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论传统曲律赋予新编昆剧的艺术性与传播力——从罗周新编昆剧的曲调创作谈起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浣纱村姑
老乞丐
无心恋良夜
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