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达成情况评价的大学课程教育改革探索

2021-04-22任宏洋王兵朱天菊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持续改进能力培养

任宏洋 王兵 朱天菊

【摘要】以学生能力培养达成情况为评价对象,结合课程特点和达成途径差异,开展基于课程能力获得目标达成度评价及持续改进的大学课程教育改革探索。根据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基于能力获得的课程目标,分析不同评价方式的特点,评价学生能力获得达成情况,通过分析学生能力获得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开展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课程教育  达成度评价  能力培养  持续改进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18YJYB14);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专项:JG2018-4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174-03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工程类人才需求日益提高,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现代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除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外,更需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工程与社会实践能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现代工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1]。2018年8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课程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关键环节,以学生能力获得为评价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特点和达成途径的不同,开展学生能力获得性评价和课程教学持续改进工作,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2]。

2.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探索

2.1 评价机制及流程

课程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确定,评价对象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对课程目标要求的能力达成情况,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如图1。针对不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利用样本数据的比较分析,评价学生个体和整体的能力达成情况,寻找课程目标达成短板,并就低达成目标提出教学改进措施,针对未达成学生提出精准帮扶措施[3,4]。

2.2 评价过程

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后自学和实验教学,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特点,分别采用课程考试、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实验教学环节(含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环境监测》为例,其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过程实施如下:

(1)基于课程考试时间有限的特点,题目设置重点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核心能力和常规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流程。通过优化考试题目,课程考试评价由简单的知识点记忆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方面转变,评价学生解决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达成情况:①能够针对污染物的性质,提出合理的采样方案,识别关键污染物;②掌握污染指标的表征和分析方式,具备应用相关法律、规范,分析监测结果的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课后自学环节学生的能力获得情况。①结合课后作业时间较长,资料查阅较为充分、学生思考较为深入的特点,课后作业以综合性、交叉性、开放性题目为主,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作业题目,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特定环境条件,开展监测方案制定的能力;②通过某一具体问题的课堂讨论,评价学生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干扰项分析及监测方法优选能力。

(3)实验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评价学生:①通过课程实验的监测方案制定,评价学生结合具体实验项目开展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能力;②针对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开展环境样品的采样及利用现代分析仪器设备开展样品测试能力;③针对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结合具体实验项目处理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研究能力[5]。

3.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

3.1 课程能力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分析

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环境监测》为例,课程要求:①学生能够针对复杂环境问题,提出环境监测方案;②掌握典型污染指标监测方法;③能正确采集实验数据,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④具备应用现代工具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测试的能力;⑤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具体实施案例中,某班级课程能力达成度情况表明,学生在监测方案制定,以及应用相关法律、规范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能力达成情况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学过程中,部分同学仅仅记忆规范、标准条文,无法将相关法律、规范、标准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导致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较差。

3.2 基于达成度分析结果的持续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达成弱项,后续课程教学中持續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大局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针对具体能力达成弱项,强化案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学生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应用能力达成情况较差的评价结果,强化案例教学,改变学生仅仅记忆相关法律、规范条文的教学现状,如:在危险废物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应用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中,通过模拟实际的环境监测场景,针对某一种工业废物,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分析该工业废物的危险特性,同时结合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固体废弃物腐蚀性、毒性、易燃、反应性等特征鉴别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鉴别标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相关法律、规范、标准更新较快,应根据当前我国环境法律、标准的进展,将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4)强化对于个体学生的精准帮扶。基于达成度评价的结果,分析学生个体达成情况较弱的实际原因,开展精准帮扶。如:结合个别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实际情况,通过介绍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个别同学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课后辅导。

4.结语

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探索和改革基于能力达成情况评价的大学课程教学机制,构建良性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由知识传授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菲,申华,刘龙,王世勇.工程教育背景下实践项目能力达成度评价方法——以《智能车实践项目》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77):153-157.

[2]王明利,韩振丽,范力茹.基于OBE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

[3]许德泓.大学生学习能力达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2):66-71.

[4]吴秋凤,李洪侠,沈杨.基于OBE视角的高等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05):97-100. [5]任宏洋, 王兵, 朱天菊 等.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联动的开放式“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77+83.

作者简介:

任宏洋(198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持续改进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教育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