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三位一体”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21-04-22任彦涛赵玉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中职学生实践研究

任彦涛 赵玉星

【摘要】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铸造“课程·教学·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参赛·研发·生产”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基地·基体·基金”的创新创业保障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7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富民之道、强国之举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就为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发展与行动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早在2011年就成为了浙江省首批创新创业课程试点学校和创新创业教研大组副理事长单位。2018年,学校成功申报为浙江省彩虹创新创业实验室。近几年,学校从“课程·教学·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参赛·研发·生产”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基地·基体·基金”的创新创业保障三个方面铸造“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一、“课程·教学·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建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多位一体的教育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培植意识;建立健全指导服务机构,组建学生导师团队,鼓励学生创建社团。为此,学校从“开设课程,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组建社團,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三个方面实施“课程·教学·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

1.开设课程,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课程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要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就必须开设相应的课程,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等纳入课程。为此,学校一方面每周在高一年级开设1节《创新》限定选修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1节《创业》选修课程,在高三年级开设5门创新创业类自由选修课程;一方面在不同的班级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和SYB创业培训课程,聘请对创新创业理论卓有研究的大学教授和在创新创业实践上卓有成效的成功人士来校讲课。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即培养意识的基础类课程、提升能力的专业类课程和孵化成果的实践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此外,为了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执行力,有效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研组,由教研组组长组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研讨工作。

2.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取得教学高效益的因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就必须精心建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出了富有成效的以项目为教学单位,集趣味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从趣味性来说,学校组织教师收集学生感兴趣、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创业案例,编印校本教材,完善教学设计;从参与性来说,学校借助于橱窗宣传、报纸广播、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教学活动,畅谈项目教学的学习感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实践性来说,实践出真知,学校让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集趣味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的项目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组建社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社团指各种群众性的组织的总称。组建社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此,学校对接专业特色搭建平台,面向有较强意愿和潜质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类社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学校组建了DI创新社团、创新技法和发明专利社团等,每个社团有队员30名。在这些社团开展的活动中,队员们编制创业计划书,开展“五小”活动,大胆进行创新创业项目教学的实践,把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好的创意转化为创新创业的作品和产品,而且不少作品和产品在参加浙江省DI创新思维大赛和创新发明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可以说,在社团这个展现创意梦想的舞台,每一位队员都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参赛·研发·生产”的创新创业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把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从“积极参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展示”、“合作研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批量生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必要手段”三个方面进行“参赛·研发·生产”的创新创业实践。

1.积极参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展示

创新创业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和职业高中办学成果的重要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又可以通过比赛展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为此,学校对接社会需求,注重教学实效,促使创新创业教育由课程项目向项目实践、由项目实践向实践成果、由实践成果向大赛成绩转化。学校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组队参加国家、省市区的创新创业大赛和DI创新思维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14年至今,连续5次获得浙江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特别是2014年获得全国特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一等奖。参加的DI创新思维大赛,分别获得省三等奖、二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三等奖。

2.合作研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途径

合作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素质要求。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形成团队精神,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道路上取得进步。因此,合作研发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与具体实践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建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匠心坊、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校企合作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校师生的产品研发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与企业的合作研发中思维越来越活跃,创意越来越多,而且不少优秀创意获得了国家专利。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专利40多项,发明专利3项,有些专利发明已经转化为畅销商品。这些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富阳重点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富阳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3.批量生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必要手段

让学生把创意的金点子设计为作品,再通过批量生产把作品变成市场认可的商品和受百姓喜欢的精品,这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必要手段。为此,学校制定并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校地互动、引导服务、项目推进、创意发明、批量生产”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实际上是将批量生产程序化。校地互动指学校和地方共同探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目标。引导服务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并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引导作用。项目推进指以项目形式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创意发明指将学生在项目教学和合作研发中产生的创意发明设计为作品。批量生产指把作品变成市场认可的商品和受百姓喜欢的精品。根据这一程序,通过师生集体攻关、研发的宠物厕所、DIY狗粮机、宠物烘干机、开跨器等系列新产品获利近百万。

三、“基地·基体·基金”的创新创业保障

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学校就必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自身基体,投入专项基金,让这些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为此,学校从“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保障”、“强化基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保障”和“设立基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基地·基体·基金”的创新创业保障。

1.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保障

和普通学校不同的是,职業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基地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保障。为此,学校加强基地建设。2016年,学校建成了“曼京创新工作坊”、“无人机工作坊”、“DI创新思维工作室”和“木艺雕刻工作坊”等具有学校特色的众创空间——匠心坊。2019年,学校将500余平方米的8间场室改建为“创业一条街”。2018年,学校建立了创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机修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创业工作室。这些实训基地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活化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扩大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空间和平台,对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强化基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保障

基体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制成的材料或物品中,作为主体部分的物质叫作基体。社会学上常用基体喻指事物的主体部分。建立组织和制定制度是学校的两个主体部分,强化基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保障。为此,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由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产学研工作小组,由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的创新创业教研组。由这些组织负责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制定了《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专利发明奖励办法》和《教研组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保障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开展和有序推进。

3.设立基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比普通学校要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活动的展开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实训基地建设一项每年就需花费20万元。以前学校往往是由于缺乏经费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难以按照项目教学和实施的要求进行。因此,设立基金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这些基金取之于两个渠道:一是学校自筹,2018年,学校借建校60周年之机,成立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基金;二是校友捐赠,我校优秀校友、杭州帝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宏向母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创新奖和教学奖基金。这些基金的设立充分激发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源泉。

模式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近几年来,学校从“课程·教学·社团”的创新创业教育、“参赛·研发·生产”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基地·基体·基金”的创新创业保障三个方面铸造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独具特色的标准样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3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单位”,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达到了98%,学生就业后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此外,不少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学校取经。当然,学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教师很难胜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学校今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R].2017.8

[2]张红保.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吴悦双,梁明骅.浅谈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3.11

[4]王建伟.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12

[5]方园.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9.6

[6]于丹梅.中职学生创业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3

[7]王红玉,李琰.基于“三元一体”理念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魅力中国,2017(50):5.

[8]李阳,于辉,李文赫,等.黑龙江省高校“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120.

[9]叶林喜,石望东,王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9(1):8-9.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中职学生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