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強化專業培訓:善從根源尋找就業問題辦法

2021-04-21麥瑞權

澳门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築培訓專業

麥瑞權

1999年澳門回歸時,澳門的政府財政非常緊張,我們建築行業也是一份工兩個人打,就業問題嚴重並出現工人上街遊行事件,當時勞工局將建築業團體召集起來討論建築工人的就業問題,呼籲聘用更多員工。由於回歸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不能亂,澳門的建築商基本都是打工出身,明白打工仔失業的苦況,故此,我們馬上增加聘用工人開工以穩定人心。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回歸初期大家都沒什麼經驗,當時針對澳門建築行業出現的就業問題,我們建造商會會同中華總商會、工會聯合會、建築業總商會、理工學院等聯合做了個澳門人力資源調查研究,通過問卷和訪談進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和建議是什麼呢?是要進行培訓!如果不對工人進行專業學習和培訓,那麼他們永遠都是廉價勞動力,無法提高技能實現增值,給自己帶來就業的困難。

因此,當時我們建議對本澳的建築工人進行培訓,與國際接軌實現持證上崗。同時,建議對建築商分級,比如A級、B級、C級持牌承攬項目和工程,就如同以前分大工、中工、小工學徒制。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分級管理制度,香港早已這樣運作,但可惜我們當年根據澳門建築行業的實際調研提出的建議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

回顧歷史尋找問題癥結

2003年“沙士”沒有對我們建築行業造成很大的衝擊,但這次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原因是新冠疫情席捲全世界及持續的時間非常長。當初以為新冠疫情只是發生在武漢,為了防止疫情傳播,當時我作為建造商會主席便召集大家開會,要求建築工程暫時停工七天,元宵節後又延期開工七天,我們當時是仍照發工資給工人的。但過後幾個月幾個月的往後拖延,甚至現在很多工程仍未能全部復工,故我們已無法再承受像疫情初期那樣每天支付員工的薪酬。

雖然政府部門建議勞資雙方協調假期不要解僱員工,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前建築行業是這個項目停工但那個項目還在動工,人員可以流動可以相互調配,但去年很多旅遊博彩業的工程出現停工,而很多政府工程因換屆暫時沒推出,私人工程也因前兩年歐文龍事件政府加強土地回收也少了很多,市場上連很多家庭和商舖也改變了裝修的計劃,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建築行業工程減少,從而造成建築工人開工不足。雖然經濟財政司司長和行政長官一再呼籲大家要共度時艱,勞資應該互相諒解,但若整個家庭都沒米,怎麼滿足子女和父母有飯吃,這就是現實狀況!面對這一形勢的變化,希望大家的思維應該有所調整。

雖然政府指將推出183億元政府工程,但未必能馬上解決建築工人的失業問題。因為建築行業的流程是先進行招標和投標,企業中標開始動工已是半年後了。建築業本身實行分包制,每段工期需要的工種都不一樣,從打樁做地基,蓋結構,裝修,不同階段所需要的工種也不同。例如初期做地基工作時很少需要雜工和泥水工,此時雜工和泥水工人就會出現失業情況。對於這種結構性失業,全世界都沒有解決的辦法,也沒有好的福利機制去解決這一問題。

自政府推出帶薪培訓,我也曾參與了培訓講課,當時我培訓班上只有一個初中畢業生,其他多數均是大學畢業,當中有從事賭場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如果培訓這些人做地盤管工,他們也未必願意,所以目前的以工代賑培訓只是杯水車薪,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僅是短期的措施,就如哪裡痛了吃個止痛藥按摩一下,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因此,政府應該採取針對性方案恢復市場經濟。

比如鼓勵更多的居民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屏障以增加推行疫苗護照機會。對有疫苗護照的國內遊客推行豁免核酸要求,從源頭上為占GDP百分九十多的龍頭產業博彩、旅遊解決放寬遊客來澳門的問題。當澳門市場暢旺經濟好轉,包括裝修在內的工程就會開始增多,附帶政府很多工程如A區的地基工程的動工,建築工人的就業問題就可以得到改善。宏觀具體地說,經濟逐步恢復了,就業的問題得以解決,結構性失業的問題也能得到緩解。

而在短期、中期經濟還沒恢復應如何處理目前存在的問題,建議政府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對那些大學畢業生、失業和放無薪假的人,讓他們在經過專業訓練後以實現就業。政府有那麼多公共單位,建議讓這些人士以工代賑,在導師指導下帶著他們學習去做這些工程。只要客戶滿意,過段時間就會形成一種市場的力量,新的經濟產業、新的就業點、新的經濟亮點。例如:對於維修水電的培訓,當這個產業形成市場化,專業的群體具備承接這些維修業務能力,就解決了本澳市民家庭滲漏水和日常家庭電燈電路等的維修問題。

政府要掌握就業統籌主動權

我們建議特區要做針對性的培訓,就政府將推出的183億的工程,現在就應該估算將來泥水工等各工種需要的人數,再根據需要對這些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培訓。政府按項目進度和勞動力資源的市場情況,可以通過對接工程用工情況來安排培訓學員的工作,而不是各自為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統籌,這是個根本性問題。

對特區政府目前推出的就業培訓的有關措施,從短期來說是正確的,因為短期的疫情,政府為短期失業或無薪假的僱員進行一兩個月的培訓,市場復甦就解決了就業問題。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培訓措施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缺乏開展計劃性及針對性的培訓。

我們國家在解決貧窮的問題上做得非常好,因脫貧不是扶貧,扶貧永遠都要扶,如果他自己會走路就不用扶他去走路了,對於澳門開展職業培訓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本地人更好地實現就業,實現自力更生,這是同一個道理。

2000年,政府出資建造商會、中華總商會、工聯總會、青聯會等做研究培訓建議,但政府卻並沒有推行,20年過去問題依然存在,亡羊補牢、前車之鑒。簡單來說,不培訓不提升就難以有專業人才,就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業主,你家裏漏水要找個專業的泥水工,你也不願將工程給個不會泥水工的人來負責,也不會因為他在失業而給予他個工作。

政府不但要對建築行業作針對性的培訓的扶持,還要面對市場競爭將產業優化升級。對於政府的183億工程,建議政府可採取邀標形式,讓本澳每家蓋房、裝修、造橋等企業能承接對口的項目,讓每家企業都有工程可做,這樣馬上就可改變僱主因沒工程引致工人失業的局面。事實證明,困難時期計劃經濟有其優越性,改革開放40年,中國特色社會經濟的巨大成功也需要靠計劃和自力更生來實現。

正如大家這段時間談論政府的消費計劃,大家應從源頭去思索而不應該一開始就覺得會升高物價,官民應該合作,商家薄利多銷,市民也願意因商場大降價、優惠多從而增強買東西提升消費的意願。因此,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而不是鑽進死胡同裏面,要從宏觀經濟的源頭上去解決結構性的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只有診斷方法正確才能治病。

科學用工是建築行業的特性

我非常支持建築行業優先聘用本地工人,如果企業需要1000名專業工人,本地還有2000名同等資曆的失業工人,當然不允許還聘用外勞,因聘請外地僱員是補充本地人員的不足。如果本地僱員不是企業需要的專業工人,外地僱員的專業水準較本地僱員高,那作為僱主會選擇誰呢?澳門已是國際城市、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市場經濟已是國際水準,澳門有些工人沒有技能卻要求日薪1000元甚至更高,如果他來做老闆,他會願意這樣請人嗎?要換位思考問題。

譬如,如果本地工人不會使用建港珠澳大橋用的盾構機,就無法聘用他們,否則很容易出現工作意外,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是專業的工作,是人命關天的事,要講求科學,不能感性用事。

內勞外勞也要能者多勞

本澳現在建築行業外勞比本地人多,原因是年輕一代都希望做工程師坐辦公室做舒服的工作,沒有父母會期望下一代做辛苦的地盤工,建築行業是密集性勞動,所以全世界現在提倡使用組裝式建築。年齡長的僱員倘若無法承受體力勞動,就無法滿足建築工作的需要,這是職業的生命週期,不存在歧視的問題。

現在政府審批外地雇員的制度是根據項目用工的需要而定,本土的絕大部分建築企業都是良心企業,一貫作風是能用本地工人我們一定會優先聘用。這次疫情政府要求我們多些聘用本地工人就業,我們也是儘量配合。

本地工人和外地勞工在工作中待遇是基於僱員的專業水準而定。現在日薪千元也難找到一個精裝修的本地工人,很多外地僱員技術好,大學畢業且有在很多工地工作的經驗,這些人很多時會被聘用擔任主管。而澳門本地的大學畢業生,雖然有理論但缺少實務經驗,故此,我曾力推持證上崗、專業認證,並於2013年後促特區頒布法律,規定不能剛畢業就擔任工程師,而必須經歷累積實際經驗的過程。

有人建議勞工局需對建築行業本地和外勞用工規定比例,我認為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僱主會按應聘者的專業資格和經驗考慮是否聘用,如果本地僱員有相應的技術,當然僱主非常樂意聘用,否則只好聘請有專業技能的外勞了。就如同本地就醫,為什麼出現保外就醫,原因就是本澳沒有這樣的專科醫生。

澳門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尤其是回歸20年來,沒有外地僱員就不會有現時澳門的輝煌成就。作為良心的澳門人,我們必須承認外地僱員對澳門的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而不應只顧及利益導向。

寄望推動建築業的發展

香港建築行業一直推行分判商制度,澳門也應該傚仿建立該制度,本澳建築企業20年前可以做所有工序,但隨著經濟發展,地基越打越深,樓越蓋越高,內部裝飾越來越細化、專業,建築行業細分和專業化分級是必然的,這也是時代進步發展的需要。

政府的工程都要求公開、透明招投標,如果每次都是那幾個“成績最好”的中標,其他企業就無法生存!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政府應該適當使用計劃經濟政策,考慮以救濟的方式邀標本地企業優先承接工程,解決本地工人就業問題。等經濟形式好的時候,就可以完全放開,讓大家都自由參與市場競爭,也可以自由選擇用工,達到一種市場用工的平衡。

對於失業人員與社團組織、甚至是議員一起到政府尋求工作的幫助,透過行業社會組織和議員橋樑,大家商量著互相幫助解決問題,這也體現澳門是一個民主社會,體制的優越性。同時大家都是澳門人,也是中國人,共同建設澳門,不分外勞本地僱員,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強大,中華民族才能團結起來,“一國兩制”就是讓我們創造和團結最大的力量把澳門建設好。

總而言之,期望政府做好專業培訓規劃和實施工作,推行專業認證,建築商實行分級管理制度,專業工人持證上崗,按國際城市的標準與世界經濟並軌。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澳門應該圍繞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就業點,將自己傳統的建築行業優化升級,前瞻性地培養培訓適合未來發展的人才。

此外,政府還應該重視職業教育的問題,目前為止,澳門還沒有一所完整的真正意義上培養應用性人才的職業學校,遠遠落後於德國、韓國、日本及中國內地的職業教育發展。

我們要轉變觀念,尊重勞動,鼓勵多一些學生就讀職業學校。必須承認澳門還沒形成這個氛圍,特區政府也缺乏這種意識,故此,期望政府在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制度》修訂時,提升社會對技術學校的認識和瞭解。

猜你喜欢

建築培訓專業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绘画集锦
totStars
消隱的建築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新書發表
消隱的建築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建築的味道
2017 年度《培训》杂志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