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國語國情教育是澳門融入國家的基礎

2021-04-21微言

澳门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語言環境國家

“愛國愛澳”是本澳的光榮傳統,回歸21年來,澳門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十幾億國人的強力支持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獲得巨大提升,得到了本澳市民的認可,更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肯定,並獲贊為中國推行“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但在取得上述成績和榮譽的同時,本澳切不可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實際上本澳回歸21年來,傳統、僵化、保守、遊離於國家主流文化及國情教育的問題依然存在,體現在國語普通話推廣遲滯,與時俱進的國情教育更是差強人意。

日前本澳一位瞭解內情的議員向筆者道出,特區政府在本澳的大學畢業生中很難找到合適的中文普通話翻譯人員,原因是要麼是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即便是過了語言關,但因為對國內情況或本澳情況不熟悉、不瞭解,翻譯出來的東西往往“不對味”,難以準確恰當地表達出政府官員高層講話的思想精髓及意圖,詞不達意,言不盡意是重要因素。

筆者還多次通過媒體管道獲悉,本澳政府及立法會等公共機關和部門日常對外召開新聞發佈會、座談會、春茗等活動時,基本都是採用本澳確定的官方語言粵語發言、表達觀點,即便設置有同期聲翻譯設備,四個頻道中0、1一般都是粵語,3是葡萄牙語,4則為英語,而普通話則為“省略號”。

本澳官方的正式活動上國語普通話都淪為這般地位,在許多公共場合、商業服務機構,甚至是出入境關口出現遊客與工作人員語言溝通交流時常出現不順暢甚至是爭執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見怪不怪了。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是情感交流的工具,更是心與心碰撞產生思想火花、身份認同的助燃劑和通行證。本澳回歸祖國21年,緊鄰著全球普通話語言使用比例最高、最集中的祖國,卻在推廣、使用、普及普通話過程中如同一頭慢牛,不可謂不是一件奇特而遺憾的事情。

近幾十年來,中國內地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日新月異,城市、鄉村等社會面貌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這些對相當多的澳門人來說還是陌生的、無視的。本澳眾多市民抱著小富即安、遵循守舊的思想觀念,習慣於享受著一個半島加兩個小島的小圈子生活,久而久之,在他們的腦海中逐漸形成了“澳門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澳門”的幻覺。

眼下老齡化困擾的澳門,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因眼花耳聾、腿腳不靈等客觀因素,已習慣於操著家鄉話,喝著家鄉的茶,享受著本土化的市井養老生活;而年富力強的中年一代,有幸經歷過回歸後博彩業一飛衝天的發展歷程,快錢堆起的賭城澳門繁榮盛景和個人收入、社會福利顯著改善帶來的無憂無慮地生活,讓很多人對錢之外的事情已激不起興趣,對本澳政治乃至國情民意同樣感覺無聊,不屑一顧。而這種觀念和習慣長年傳導下來的結果,自然而然影響到本澳年輕一代觀念和認知的形成及視野的局限。這大概率就是本澳這麼多年來,形成鄉音不改、鄉音難改之時,還記得身邊存在著上萬操著土族葡語市民的存在,早早把葡語設為了當地的官方語言之一;同時為了體現自己的國際化程度,也沒忘了英語的存在,但唯獨本國主流母語普通話的使用與普及卻時常在有意無意間地被忽略、被冷落。而這種語言的環境、習慣和形成的社會氛圍,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成了影響本澳市民關心國事、瞭解國情、熟悉內地的人為屏障,造成與國內的融合“皮連肉不連”的現象。

澳門天天喊著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融入國家“雙循環”戰略,但除了政府喊得多之外,民間組織、市民百姓實際與大灣區、廣東省的溝通交流多少顯得蜻蜓點水、不深不淺,更難說與國內大環境的融合與交流能有多密切了。

所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能說多做少,懸掛於空中,必須從重視自己國家的主流語言——普通話開始,而這一工作首先要從特區政府的日常工作抓起、做起。推廣普通話應樹立為一種意識,上升到一定高度,落實到實際工作的各個環節,形成一種全社會重視國語學習,領悟國語內涵,學會國語表達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讓本澳的愛國主義教育從夯實語言基礎,補上普通話語言環境短板做起,讓國情、國事能跨越“一國兩制”的關口,無障礙地實現澳門與國內的交流與融合,真正推動和實現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落實與落地! (澳門/微言)

猜你喜欢

語言環境國家
The wisdom of language 语言的智慧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听不到声音?
良好的环境’”等十五则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海”和“海子”:“北中”語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