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析

2021-04-21卢维华王保利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新课标

卢维华 王保利

摘要:物理学科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经过初中学习的新高一学生,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学习思维,刚刚进入到高中,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快的对原有学习思维进行转变,因此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非常吃力。所以,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物理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

引言:

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从八年级开始,学生需要进行物理学习,这也是理科学习中的一个新开始。而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则是理科的一项必要学习科目。然而,在实际的物力学习中,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由于高中物理课程的难度较大,同时初中和高中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未能及时适应变化,由此导致物理学科的学习较为困难。

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的区别

1.1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特点

初中阶段的屋里教学内容,主要是声、光、电、热、力。而这些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这些知识中蕴含的规律,具有直观性、经验性的特点,通过实验现象以及演示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同时,初中物理的教学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计算十分简单。除此之外,初中物理的练习题在计算方面都非常直观简单,不需要过多的逻辑推理。

1.2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特点

在我国的教学中,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物理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高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增多,并且知识量增加。比如:就力学而言,初中关于力学的知识点归纳大约有六十个,高中对于力学的知识点归纳上升到了九十个,高中的知识量远远高于初中。另外,高中物理的理论性较强,同时要求学生需要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由于理论性的增强,高中物理的系统性也更加明显。高中物理经常会出现以已有的基础性理论作为纲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结合,最后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物理概念体系。比如:牛顿第二定律。

2、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的问题

2.1难度差异大

高中比初中高一个层次,物理学习的难度也会增大,并且知识点也增多,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难。此外,高中物力教学的理论性也较初中强很多,因此学生学起来会费一些力气。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只是教授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而进入到高中后,则是将初中的知识进行了升华,使其知识点中的系统性更强。因此,高中教材的制定标准往往是以一些基础的知识理论为前提,然后根据一定的逻辑把一些概念、原理等融汇起来,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除此之外,由于高中物理的综合性较强,很多题目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才能解决。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题使,就需要与数学中的函数知识进行结合,如此才能够对题目进行解答。所以,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能对高中物理知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要求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阅读、运算、实验等能力。

2.2对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与高中物理相较,初中物理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基础,而且都是非常直观、明显的,多数都是单一的问题。比如:初中物理学习学生只需要记住知识点以及公式,就能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轻松解释。但是,高中物理学则是由于知识加深了层次,因此导致题目也十分抽象,因此在利用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释时,学生需要利用不同的解题思维、解题技巧来进行问题解决。同时,高中物理的计算也是一大难点,有些学生可能知道解题的思路,但是不会运算,这也不能完全解决一道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并且还需要具有清晰的思路。如此,能够分析一些抽象的题目,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物理的能力。

2.3课时安排具有较大差异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少,同时难度比较低,因此课时也比较充裕,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教师讲解的速度也比较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掌握。但是,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科增多,并且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紧迫,再加上物理知识点增多,因此教师上课的进度也加快。并且,受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多半需要依靠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学生由于需要兼顾更像学科的内容,用在物理学习上的时间也明显减少,这对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造成了更大的阻碍。

3、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3.1通過实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影响下,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所以,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物理知识点,还要给学生留一些自己思考的空间,如此才能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次,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以及现象来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比如: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教师在上课时,通常是按照一个模式,先是利用一些例子总结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然后再利用实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在课程正式开展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前进行问题预习,并且搜集一些材料,为课程开展做准备。如此,学生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还能清楚自己一些掌握不足的地方。因此,可以通过实验法,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物理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成绩。

3.2通过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初中进入高中这一阶段,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不适应。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不能太过急躁。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物理和数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倘若学生的运算能力不足,那么则会无法完成一些物理运算量比较大的题目。比如:作为高中物理的一部分重点知识,在对力的合成和分解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授时,教师需要用到数学中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练习,然后再结合具体的物理题目,解决一些问题,切实的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结束语

总之,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教师也要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案,给学生传授一些物理技能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和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芦苇.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20(17):23-2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11.

[2]郝兴明.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4):34.

猜你喜欢

新课标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The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2017)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