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辉煌“十三五”: 湖南奋力开拓创新 勇攀科技高峰

2021-04-20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十三五湖南省

本刊综合

科技强国,湖南有责。“十三五”期间,湖南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令人瞩目。

2020年,湖南省高新技術产业增加值增长10.1%,高出GDP增速6.3个百分点;

2020年,湖南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621家,跻身全国前10;

2020年,入库9批73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29%,增速全国第1;

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35.95亿元,同比增长49.98%;

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投入强度预计可达到2.1%;

……

回望“十三五”,湖南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湖南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1世纪是地下空间大开发的时代,面临超深、超大、超长或者高原、高寒、深地、深海的技术难题,挑战人类现有技术极限。

2020年9月27日,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长沙第一产业园下线,再创我国新纪录。这是2017年省科技重大专项“超大直径掘进装备研制与应用”支持下全面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又在2019年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支持下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湖南科技创新的“超级家族”又添新名片。

省科技重大专项是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动湖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湖南省紧扣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布局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等省科技重大专项24个、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340个,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清洁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5年来,湖南省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重点工程32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69亿元,撬动社会资金配套投入20余亿元。

持续的创新投入,一批重大成果涌现,支撑带动湖南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全球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海牛”深海钻机,“鲲龙2000”采矿车等大国重器,担起重任;

基于国产飞腾CPU的安全自助终端、自主可控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全国产固态硬盘控制芯片等多项重点技术,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重卡高端发动机、16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全球最大功率神24电力机车等自主创新产品,有力提升了湖南装备制造产业价值链;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产首台敞开式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解决了行业公认的硬岩破岩难、卡机脱困难、姿态纠偏难三大国际难题;

超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沥青基碳材料、第三代碳化硅纤维、深海深空用高性能钛合金和部件等一批新材料,突破了“卡脖子”技术;

……

2016年至2019年,湖南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7项,居全国前列。

创新发展更加惠民

5年来,湖南创新发展,始终围绕民生热点,彰显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科技担当。

2018年立项实施的“人脑重大神经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及应用”项目,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孤独症等重大脑疾病进行研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重大脑疾病的多中心数据库与协作网,开展遗传变异筛查。目前,已在全国68家医院推广应用,发现了潜在分子诊断和治疗靶点,并获国际发明专利。

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的问题,2019年立项实施的“湖南省出生缺陷协同防治”项目,在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突破创新,构建了出生缺陷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制定了多种遗传性疾病的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地方标准和实施规范,实现多种疾病“孕前—孕期—出生后”的全链条防治、全人群覆盖,形成了出生缺陷精准防治的新模式。

除了聚焦人口健康,湖南科技还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的重大民生需求,进行了系统布局。2018年立项实施的“杂交海水稻研究与应用”项目,鉴定水稻耐盐碱基因6个,开发水稻耐盐基因标记10对,选育耐盐杂交稻品种4个,其中,三优系列杂交海水稻在0.6%盐水灌溉条件下,生长表现良好,具有大面积应用的潜力。建立耐盐碱水稻示范区8个,示范面积5137亩(1亩≈666.7平方米),平均亩产506.52公斤。下一步,有望大面积推广,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可以多解决1亿人的口粮问题。

“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智能环保清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针对洞庭湖区水系治理需求,借鉴深海采矿水下作业技术,研制清淤车工程试验样机,已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现场试验,为改善我国江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紧紧围绕“美丽湖南”“健康湖南”建设,突出民生科技产业主题,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高新技术企业对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意义重大。

高新技术企业数5年增长3倍多

2020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3.8%,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大跨越。其中,最耀眼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投资增长25.4%,增加值也增长10.1%。

通过5年的提质增量行动,2020年,湖南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621家,是“十二五”末的4倍多,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0位、中部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19年达到9472.89亿元,2020年率先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强势反弹,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2%,高出GDP增速6.6个百分点。

到“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在湖南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均有布局。在全省四大区域、各市州的分布总体呈较均衡态势,在高新区、市辖区的数量分布较为集中,其中省级及以上高新区内高新技術企业占总数的45%以上。

从分布领域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和电子信息3个领域,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近六成,其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一批领域内龙头企业已达国际一流水平。生物与新医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航空航天5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四成多。其中,圣湘生物、安克创新、力合科技、三诺生物等新生创新型企业正迈向全国先进行列。

量质齐升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湖南省经济的贡献也在持续提升。2019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48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4%。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发投入的绝对主力,近3年兑现研发奖补4800余家企业、奖补资金达15亿元。2020年疫情期间,在推动“六稳”“六保”落实中,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20年5月,湖南创新领域传来喜讯: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了2019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名单,湖南省2项科技创新真抓实干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这是“十三五”以来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4年内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科技创新能否实现高效发展,政策保障是关键。“十三五”期间,湖南围绕创新创业全链条,完成涉及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长株潭自创区、科学技术奖励等内容的4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创新创业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推进了省级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管理等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成立了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让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更畅通。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即研发投入强度,是反映创新生态的重要指标。科技创新计划被整合为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湖南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1.43%增长到接近2%。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创新主体全覆盖的研发奖补政策,共发放奖补金约18亿元。

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源泉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湖南省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以及省科技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等人才计划,目前湖南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1万,在湘两院院士79名,湘籍院士110多名。

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基础研究的摇篮。湖南省不仅首批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还持续加大投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规模从2015年的27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4亿元。

一项项政策的落地,一个个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湖南省各地的创新积极性,三湘大地上,创新氛围越来越浓,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实施“七大计划”勇攀科技高峰

新时期,新谋划。

2021年,湖南科技将坚定不移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发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芙蓉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等“七大计划”,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科技智慧和力量。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瞄准湖南省产业链供应链“卡链处”“断链点”,部署实施100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推进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大力提升原始创新水平。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力争实现“从0到1”的重大科学突破。实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揭榜制”,强化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原创导向,加强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的支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发展方向。

推进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助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领军企业“头雁领航”工程,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落实普惠性奖补、税收优惠政策,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地。设立院士成果转化专题资金,筹建产学研园区、院士小镇,联合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支持体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聚力“两山两区两中心”建设。抢抓国家实验室布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优化重组机遇,分类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实施园区提质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岳阳临港、娄底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推进创新生态优化计划,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改革,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自主权。探索园区共建、“科创飞地”等异地合作模式,树立对接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标杆。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引领新动能加速成长。支持探索设立并运营科创天使投资母基金,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探索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十三五湖南省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