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为了和平》 成功因素对档案开发的启示

2021-04-20陈洲

档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纪录片和平

陈洲

一、纪录片《为了和平》热播与概述

2020年10月18日,纪录片《为了和平》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黄金时档播出,中央主流门户网站、“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也同步跟进播出。纪录片《为了和平》是为了纪念伟大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与央视台军事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大型爱国题材纪录片。

纪录片共6集,分集主题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分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采取史论结合、故事讲述的方式,用档案史料和人物口述,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全方位展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和正义性质。纪录片彰显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为观众重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充分体现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卓越贡献。

《为了和平》纪录片播出以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人民日报》评论,“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展播这部电视纪录片,将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激励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1]。《光明日报》报道,“纪录片以时代视角、国际视野回顾了党领导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光辉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军民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质和重大贡献。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历史、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提升民族自信心也有重要意义”[2]。

2020年12月16日,在广州举行的“2020中國(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果发布会”上, 纪录片《为了和平》获得“组委会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大奖[3]。

二、纪录片《为了和平》成功因素

1.恰逢其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所谓“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并多次派出飞机轰炸中朝边境,切实威胁到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巩固政权、恢复民生关键时期,但为了维护和平,反抗侵略者的暴行,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经过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反复权衡,终于在1950年10月上旬,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性决策[4]。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70周年,也是中美关系动荡、战略竞争加剧的一年[5]。从新冠肺炎疫情污名化、印太四国战略联盟、强化对台接触与军售以及美舰穿行台湾海峡等,美国多次推出挑衅中国主权的策略[6],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上个世纪,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的美苏对抗策略导致冷战爆发[7],而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多领域对华竞争中追求脱钩[8],与当年对苏冷战策略如出一辙。2018年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发布对华政策演讲,从全方面指控中国,为美国遏华政策定调。他的演讲内容,被《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是进入了“大国竞争”的新时代标志[9]。种种迹象,让人不禁联想到70年前美国对新中国主权的侵犯,美国的倒行逆施违背了中国的主权原则、民族情感和政策底线,中国也势必在所有领域进行坚定的反制[10]。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推出纪录片《为了和平》,能极大提高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起更多社会大众的关注与共鸣。

2.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融合一体

《为了和平》纪录片突破传统单一品种的档案展出模式,而是将纸质档案、图片档案、声像档案、口述档案等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融合一体,形成真实、有震撼力、翔实的纪录片剧情。本次纪录片中,有许多档案都是第一次公诸于世,据纪录片主创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总编辑魏纪奎讲述,为还原真实历史,摄制组采访了92位国内专家及志愿军老兵,并委托境外专业采写团队搜集了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21位国外学者和参战老兵视频采访及人事档案材料。为重现当年的历史画面,摄制组人员经申请,先后从八一电影制片厂等机构调取了长达150分钟的历史胶片,还向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和军事博物馆等机构调取了近400份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片[11]。

纪录片还披露了一系列抗美援朝时期经典作品的创作经历,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产生过程,以人物口述与档案结合的方式,回顾了作者麻扶摇创作歌词背后的故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是有名的“万岁军”[12],作家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描述38军下属连队在朝鲜松骨峰战斗的战况,纪录片用图片、音像、人物讲述、史料插叙等档案资料回顾了彭德怀司令员通电38军为“万岁军”的前因后果,让这段史实清晰真实地呈现给读者。纪录片中还创作了系列主旋律歌曲,包括主题曲《永志不忘》以及《英雄进行曲》《想和你一样青春无畏》等插曲的创作。

3.采用丰富叙事手法来烘托效果

《为了和平》纪录片采用跨时空的对比叙事手法,将观众在70年前和现在之间进行频繁的场景切换,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在纪录片第一集《正义担当》中,开篇就对朝鲜开城停战签字厅进行了古今场景对比,用今天的环境来展示过去的档案影响,就给人强烈的代入感,牢牢抓住观众观看的兴致。在第二集《殊死较量》中,老兵王凤和在烈士陵园里对牺牲的政委马顺天隔空喊话,将时间的视角顺势切换到1950年,让观众的思路和感情上顺利转换,不仅没有违和感,还筑牢观众情感的纽带。

纪录片还对同一历史事件,将多种档案史料交叉运用,同时结合中方、美方、朝方等多国学者的口述评论,穿插讲解员注解,利用镜头与镜头间、多维度思想间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对比,重塑,营造出交叉蒙太奇的效果[13],带给观众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感。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讲解中,摄制组通过对参战志愿军干部、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美国陆战1师老兵、国防大学教授等众多人物进行采访,运用地图指示、历史影像、历史图片、战场遗址等多类型档案穿插糅合,从众多视角来带领观众认识一个立体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纪录片在艺术上用主线和支线相结合、时间进度与碎片化事例相结合、史实与现实相结合,将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用丰富的叙事手法来烘托效果,《为了和平》纪录片对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应用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三、对档案开发的启示

1.档案开发要具有社会价值

档案事业记录时代记忆,档案无声,而时代有声,档案人在档案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将时代所需要的声音呈现给社会大众,这就要求档案开发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即具有社会价值。如纪录片《为了和平》,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高度关注,就是因为推出时间节点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重要时刻,与时代的脉搏相契合。档案不仅要具有储存功能,还要发挥社会价值功能,这是时代对档案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2020年新修的档案法中,第三十三条明确提出,“档案馆应根据自身条件,为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及政策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支持和便利”[14]档案法也要求档案馆能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宣教功能,还可以与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协作,共同开发史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期间,天津市档案馆发起了庆祝建国70年专题档案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建国后天津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对比资料。江西省档案馆和《南昌晚报》也联合开展了类似活动,还将搜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加工完成后上传档案共享平台,可供社会各界查阅利用[16]。这种利用特殊时间、事件节点来引导档案开发,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宣教功能,引起社会公众关注,有利于档案开发的价值体现。

2.拓宽档案收集与保护的宽度与广度

要做好档案开发,首先要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与保护。在纪录片《为了和平》中,运用大量多类别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的保存时间已经跨越长达70周年,但仍然保护得非常好,仍能给观众呈现良好的视觉感受。一些老兵的口述、环境照片等,按照传统的档案收集规则,可能并不会被关注与收集,但正是这些日常被遗忘的档案资料,在经过档案开发后,还原出来的效果才那么真实。因此,我们要加大档案资料收集的类别宽度,延长档案保护的时间广度。

学者张宁在民族音乐资料保存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要保存真正有价值的资料,档案单位不僅要重视收藏,还要懂得定时查验保存效果、能够实现修复和编号管理[17]。因为很多老档案资料,如张宁笔下的民族音乐磁带、视频等,时间间隔较长,难免在储存过程中存在损坏现象,很难被识别和应用。因此,在保存过程中实现科学管理和动态修复就尤为重要。

我们档案工作者在坚守固有的档案收集范围之外,还应拓宽档案资料收集的宽度和广度。从被动管理者转变成档案记忆的积极构建者,应是档案形成者、档案以及利用者之间的“中介人”和“历史的诠释人”将碎片化的记录整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对历史整体性做最好的阐释。

3.用多维媒介融入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应用

档案资料开发与应用,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资料、图片等展示,应该充分吸收当下信息科技的便捷,运用多种媒介来融入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应用。在《为了和平》纪录片中,摄制组就运用视频的形式,将人物口述、战争史料、战图演变、场景变化等多种类型档案资料,糅合到一个视频中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一个真实、易懂且观感极强的感受,让抗美援朝经历不再是遥远年代的模糊记忆,让历史可触可及、可知可感,充分展示了档案文化的魅力。

在新修订的档案法中,国家也大力提倡档案单位能充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如通过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活动,来继承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运用多维媒介融入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应用,国际档案届目前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日本将过去拍摄的经典电影、电视剧的影像资料,如假面骑士系列、奥特曼系列、超级战队系列等,特摄整合成一种流行文化符号,既有利于支撑本国的影视产业,促进旅游业、玩具等行业发展,还利于民族认同与文化输出。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也推出剧作家作品档案,将剧院自开放以来上演的全部戏剧作品、著名剧作家的口述史、舞台计划、台词稿本以及观众现场的反应等原始记录,融入到多媒体影像中,充分满足了戏剧爱好者的需求[18]。经过多维媒介的整合,孤立存在的档案资料自然融合在一起,焕发出新生命力,也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觅到新的生机。

在数字人文视野下,档案事业有记录、传播国家记忆和建设成果的使命,社会大众也有保存和了解历史信息的需求。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料查询服务,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档案馆势必要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成果与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精神文化食粮。《为了和平》纪录片就突破了传统档案纪录片“缺味”的表象,从多层面实现了档案文化的创意整合,实现了档案成果的故事化、合作化、品牌化,为未来档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即将播出[N].人民日报,2020,10(18):05.

[2]牛梦笛.抗美援朝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20,10(24):05.

[3]刘品然.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优秀纪录片名单发布[N].番禺日报,2020,12(18):A4.

[4]张大华.我在朝鲜战场[M].新华出版社,2013.7.

[5]凌胜利.中美战略竞争与大战略博弈[J].和平与发展,2020(5):70-86+134.

[6]时殷弘,唐永胜,倪峰等.中美关系走向与国际格局之变[J].国际安全研究,2020(6):3-38+153 .

[7]Leffler M.P.A Preponderance of Power:National Security,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and the Cold War[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8]王达,李征.全球疫情冲击背景下美国对华“脱钩”战略与应对[J].东北亚论坛,2020(5):47-62+127 .

[9]任晓.当前美国存在对华战略共识吗?[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6):17-32+2 .

[10]尹继武.中国在中美经贸摩擦中的战略决心信号表达[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0(5):1-24+165-166 .

[11]梁捷.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研讨会举行[N].解放军报,2020,10(22):03.

[12]夏明星.梁兴初:指挥第38军一战封神[J].党史博采(上),2020(10):14-19 .

[13]赵佳凯.浅谈电影蒙太奇剪辑[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122-123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0年6月20日修订通过辑[J].中国档案,2020(7):20-23 .

[15]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新 修 订 的《 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档 案 法 》解 读[J].中国档案,2020(7):24-25 .

[16]韩洁.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中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J].档案管理,2020(2):62-65 .

[17]张宁.信息时代民族音乐档案保护研究[J].档案管理,2020(1):87+89 .

[18]黄霄羽.展望未来 凸显特色 助力社群 维护公义——2019年国际档案界回眸[J].档案管理,2020(3):46-48 .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塔基计划科研项目“运用档案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Y2020JG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档案馆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纪录片和平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Rough Cut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等待
超级蚁穴
新时期地质档案资料修复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探究地勘单位档案资料管理与利用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