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1-04-20匡文波张一虹

出版广角 2021年4期
关键词:线下教学资源疫情

匡文波 张一虹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活动,构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文章以新闻传播学科为考察对象,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线上教学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结合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各自优缺点,借鉴相关先进经验,从教、学、管三个方面探讨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学体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变革之路,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供给服务系统,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一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4.001

一、线上教学研究的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意见》强调,高校要择优选取符合本校实际与网络环境条件相匹配的方案,与课程平台密切配合、规范管理,强化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的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线上教学安全平稳运行[1]。这为高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提供了重要指导。

全国各高校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统一将教学形式调整为线上教学。虽然此前线上教学、“互联网+教育”、直播课等教学模式已经开展多年,但这种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将常规线下教学内容转移至线上还是第一次,既是对广大师生的全新挑战,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互联网+教育”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不仅为我国线上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后疫情时代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8日,我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线上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设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2]。

随着线上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研究也紧密跟进,剖析与反思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比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薛成龙和郭瀛霞通过线上教学调查,提出线上教学改革可能发生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育资源从分割向共享转变,二是学生学习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三是课程改革从结构化向非结构化转变,四是教育技术从辅助手段向与教学深度融合转变[3]。郑舒琳则提出,线上教学质量存在不确定性,要构建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亚体系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并将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亚体系分为教学目标、组织保障、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和监控评价系统[4]。郁悦、张绍文和张乐天也指出教学保障和支持系统的重要性,认为后疫情时代高校要实现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融合发展,需优化重组理念、模式、课程、评价等教育教学核心要素,升级再造系统性体制保障、融合性支撑体系、多元化社会参与等教育供给服务系统[5]。杨金玲、曹先革和王霞迎基于测绘类课程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保障等方面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6]。

总体来说,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大多数研究都指出教学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关注线上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疫情的平稳,大部分学生返校参加常规线下教学活动,少部分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和大量留学生仍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成为常态。然而,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难以评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有效推进“线上+线下”课堂融合发展等,成为后疫情时代教学管理的难点。本文以新闻传播学科为考察对象,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线上教学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结合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借鉴相关先进经验,探讨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体系的变革之路。

二、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1.线上教学的总体现状和特征

(1)学习场景突破时空限制

相较于线下课堂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对象的开展方式,线上课堂的形式要灵活很多。线上课堂的开放性、非线性打破了学习场景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直播、回放、暂停、倍速等方式灵活调整学习进度,便于知识的回顾与巩固。不论是疫情地区的学生,还是留学生和外教,都能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多人会议APP、线上直播平台等接入线上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时区之间的协同授课。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非线性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情况灵活安排学习任务,更具弹性。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因事、因病无法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学习的困境也得以解除,教学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分配不均情况也得以缓解。

(2)教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

教育资源共享理念源于线上教学“慕课”的兴起。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开放与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接入各种专业课堂、学术论坛和讲座,共享各高校的开放教学资源。同步课堂和异步课堂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因师资不足而导致的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线上教学资源迅猛增长。教育部组织了37家线上教学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线上教学,带动了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平台主动参与[7]。许多高校将一些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信息资源共享至网络平台,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惠及其他地区和其他高校的学生。

(3)教育辅助技术深度融入教学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数字化为标志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大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辅助系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以呈现和展示为主。疫情防控期间,教育辅助技术不仅承担了PPT展示、实操训练演示、资料共享等功能,还连接了屏幕背后的师生,为双方互动、反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并深度嵌入课程设计、师生讨论、教学反馈、阶段性测验、教学监管等各个环节,成为整个教学体系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一些在线实训课程中,教育辅助技术更是承担着必不可少的媒介作用。

2.线上教学的主要挑战与困境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虽然有序进行,但总体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

(1)教学技术平台不稳定

一方面,大多数教学平台都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不论是多人在线会议APP,还是在线课堂平台,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卡顿、延迟和掉线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线上平台还存在同时在线人数受限制的问题。如腾讯会议最多支持250人同时在线视频,300人同时在线,对一些大型讲座来说,300人的容量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开展大规模讲座可以提前与技术平台申请扩容,但随着接入人数的增加,卡顿、掉线等情况也更加频繁。此外,在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不畅、信号不强等问题也影响了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各个技术平台的版本、支持系统与注册使用规则不尽相同,需要学生与老师提前熟悉与调试。疫情防控期间运用得较为广泛的线上教学辅助平台包括智慧树、钉钉、QQ群、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企业微信等,由于它们各具优势与特点,大多数学生会同时安装两个及以上软件,在这些平台之间来回切换、调试也给线上教学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留学生,不仅要克服这些难题,还要考虑运营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技术供给差异。

(2)教学实施条件受限

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之前,只有少数教师具有线上教学经验,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但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准备不够充分。由于缺乏线上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并不熟悉线上教学流程,对一些突发情况,如网络卡顿、屏幕共享、音视频切换等也缺乏应对经验。加上缺少线下授课的现场交流与互动环节,授课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时听课情况做出判断,调整授课节奏。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新闻写作、研究方法、摄影等,更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边操作演示一边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授课内容。宋洁以《电视摄像》课程为例指出,实践课程线上教学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现场指导等环节,在实践、实操教学方面的弊端显而易见,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受到影响[8]。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管控”能力也在下降,其角色正从“知识的教授者”向“知识的传播者”转变,育人与教化的身份受到弱化。线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小组作业等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线上开展这些环节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教学反馈不确定性增加

线下课堂是在一个相对“隔绝”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线上教学虽然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学习资源共享的边界,但由此带来的效应并非都是正面的:一个开放的空间也意味着更容易受干扰、更容易被打断,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教学反馈不确定性增加。

在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纪律严明,学生与教师能进行即时的具身互动,教师能够通过直接的语言反馈或眼神交流、语气判断、整体气氛等把握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投入度更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更容易被激发。而线上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没有具身临场到一个固定空间中,师生间的互动都是通过网络和客户端来实现,而以视窗的形式呈现和交换的信息有限,对学生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学习反馈不确定性增加。虽然不少课堂会强制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但效果不佳,而且容易造成网络卡顿,加之课件、辅助资料等都可以通过线上进行传输和储存,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控程度也大大降低。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与教学实施工作相对应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处于不成熟阶段。由于教学模式的差异,线上教学对应的教学评估体系也需进一步调整。目前,教学督导人员只能通过访问线上教学活动或者记录来进行教学监控,却不能保障督导监控的有效度。督导、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阻碍了线上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开放共享是互联网的特征,因此网络教育具有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等特点,教学资源的私密化、专有化以及限定在特定人群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互联网效益最大化原则[9],但这些自主与开放也给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在保证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教学质量,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和奖励体系,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也是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线上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的探析

总体来说,后疫情時代对教、学、管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线上教学网络运行环境、线上平台建设、学生自主性激发、教学管理等方面都面临新难题。教师需要具备互联网教学思维,灵活调整“授”与“引”的角色定位;学生应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学工作管理者也需进一步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1.完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1)教学平台的建设与保障

宏观层面,国家应加强偏远地区的网络建设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中观层面,教育部门、各高等学校应着力建设有利于学科课程资源积累的融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国家—校际—校本”优质课程共建共享平台。疫情防控期间所使用的各种线上教学平台普遍存在卡顿、延迟和掉线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的流畅性,很多APP无法满足线上教学需要。原因在于,这些APP在开发之初并不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不论是ZOOM,还是钉钉或腾讯会议等软件,其主要功能都是为企业多人在线会议服务,在线用户数量、视频记录与回放、在线反馈功能等并不完全符合线上教学的需求。

此外,各高校、各学科采用不同的教学平台,造成教学资源较为分散,不仅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也不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积累。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统筹建设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从技术基础上保障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有序开展。

除教学平台建设外,还要保证线上教学工作中人、财、物的落实,配备线上教学的互联网接入设备,把摄像头、音筒等落实到每一个教学单位,并适当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设备和网络流量补贴,保障学生基本的学习条件。2020年9月30日,欧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该报告呼吁欧盟各国从疫情中汲取教训,加强欧洲的一体化合作,使教育和培训系统更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现实发展需要。报告指出,可访问性、包容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等特点,是保证内容、工具、服务和平台有效性的关键[10]。该计划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强调,也为我国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开展线上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教学资源的统筹与规划

除了技术层面的保障,还应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完善“国家—校际—校本”优质课程资源。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一是重点建设新闻传播学科主干课程,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各专业在内,以现有的精品课程为基础,结合专业和院校特色,以优秀教师为主力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课程资源库;二是按照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设立分类专题库,包括理论类、史学类、方法类、前沿话题等专题,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究方法、思想史变革、视觉修辞等内容,一些公开讲座、传媒行业热点也可囊括其中;三是打通“校际—校本”之间的壁垒,尝试一定范围内的线上“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模式,建立学术资源共享联盟,共同管理和统筹规划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此外,还应注重跨专业和国际人才的培养。王保华指出,目前高等学校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11]。后疫情时代,新闻与传媒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加强学科内部的建设及职业和学术两方面的培养,以适应行业对新闻传播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还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的培养。

2.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

(1)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重塑教师角色

在线上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从“知识的教授者”向“知识的传播者”转变,其约束与教化功能受到削弱。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处理师生传授关系,形成“课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整合者,课上是条件与环境的组织者,课后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在一些知识密集型的基础课中,以“授”为主;在一些实训课程中,以“引”为主。各高校应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探索建立“线上为辅线下为主,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如结合专业特点,举办线上广告、摄影比赛,开设线上新闻写作实训课堂等,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投入互联网营销、新闻传播业务、纪录片创作等实践中。

(2)优化教学评价与学分认证体系

与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相对应的是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与学分认证体系。一是要将通识核心课程从院际扩大至校际,通过建立多元灵活的评价体系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二是除通过实践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与学院教研室还可以通过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推广线上教学优秀案例,促进教师之间教学方法改革的交流,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

(3)开展“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在资源共享、灵活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线下教学模式在实训课、操作课、团队协作、交流讨论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各高校应该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根据具体课程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和碎片化知识高度整合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实践能力。在教学质量监控层面,各高校应创新监督方法,针对线上教学形式多样、授课时间灵活等特点减少监管盲区,延长监督时间,保证督导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时对线上教学各环节进行认真监控,形成“反馈—改进—反馈”的质量提升机制,促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线上线下教学过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以及复杂多变的内外传播形势,新闻传播学子更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虽然取决于学生个人,但学校和教师在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更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社交APP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社交性,营造在线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线上教学平台和线下教学的具体目标,借助随堂提问、团队合作和课堂展示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逐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EB/OL].(2020-02-05)[2021-02-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2/t20200205_418131.html.

[2] 在实践中创造高校在线教学新高峰[EB/OL].(2020-05-15)[2021-02-1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1987/mtbd/202005/t20200518_455656.html.

[3] 薛成龙,郭瀛霞. 高校线上教学改革转向及应对策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7):65-74.

[4] 郑舒琳. 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亚体系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52-56.

[5] 郁悦,张绍文,张乐天. 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 教育探索,2020(12):42-46.

[6] 楊金玲,曹先革,王霞迎.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J]. 测绘工程,2021(1):71-75.

[7] 1454所普通高校在线开学 11.8亿人次学生“云上课”[EB/OL].(2020-04-10)[2021-0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585874712611749&wfr=spider&for=pc.

[8] 宋洁. 影视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线上教学探索——以《电视摄像》课程为例[J]. 新闻传播,2020(22):64-65.

[9] 王竹立.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 电化教育研究,20201(4):13-20.

[10] 董丽丽,金慧,李卉萌,等. 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教育新图景:挑战、行动与思考——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解读[J]. 远程教育杂志,2021(1):16-27.

[11] 王保华. 后疫情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改革急需“颠覆性创新”[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16.

猜你喜欢

线下教学资源疫情
战疫情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