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茶叶初制机械行业标准局限性问题探讨

2021-04-20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3期
关键词:烘干机制茶型式

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 秦军卫

茶叶初制机械是安徽省特色农机产品之一,在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下,茶叶机械化生产成为制茶行业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安徽省企业申报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茶叶机械产品年均100个左右,鉴定产品以茶叶理条机、茶叶烘干机、茶叶炒干机、滚筒式茶叶杀青机和茶叶揉捻机等机型为主。在实际鉴定中,现行茶机校准的局限性已经突显出来,有必要从制茶工艺、产量匹配和产品结构型式等方面进行商讨。

一、制茶工艺方面

制茶是茶叶逐渐失水至干毛茶的过程,各工艺环节均需关注茶叶含水率的变化。现阶段,茶叶理条机和茶叶烘干机的实际应用已不再拘泥于原来所定位的工艺,具体如下。

标准名称 标准中含水率要求 实际应用情况加工原料1. 含水率为58%~62%的原料至少应增加揉捻叶;2. 含水率为40%左右的原料至少应增加理条叶。含水率为75%左右 鲜 叶、58%—62%杀青叶和萎凋叶、40%左右发酵初烘叶茶叶理条机《JB/T12833—2016》成品理条叶绿茶≤39%、 红 茶≤40%1. 75%左右鲜叶经理条机(高温杀青)降水至 60%左右;2. 58%~62%的在制叶经理条机(中温理条)降水至 40%左右;3. 40%左右在制叶经理条机(低温炒干)降水至 20%左右;可见,茶叶理条机并不全部将在制叶降到标准所要求的含水率。加工原料含水率为58%—62%发酵叶、揉捻叶1. 含水率为58%—62%的原料至少应增加杀青型理条机加工后的理条叶;2. 原料含水率的范围可扩展到20%—62%。茶叶烘干机《JB/T6674—2016》成品 干毛茶≤6%1. 58%—62%的在制叶经链板(网带)式茶叶烘干机降水至20%左右;2. 58%—62%的在制叶经滚筒式茶叶烘干机降水至40%左右;3. 20%左右在制叶经百叶(抽屉)式茶叶烘干机降水至不大于6%。可见,茶叶烘干机并不全部将在制叶降到便于储存的含水率。

一是茶叶理条机在保持“槽锅式结构和连续往复运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热源强度和热源型式等,具备制茶工艺上的杀青、理条或炒干功能,可见茶叶理条机《JB/T12833—2016》行业标准已落后于实际产品。目前,若将茶叶理条机按其具备的工艺不同而归入茶叶杀青机或茶叶炒干机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是茶叶烘干机的结构型式较多,并不都是直接将茶叶制成干毛茶,而是根据不同制茶工艺将在制叶烘制成六成干、八成干或足干,可见茶叶烘干机《JB/T6674—2016》行业标准规定的在制叶含水率范围过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茶叶烘干机的实际应用。目前,用单台茶机将含水率58%—62%的在制叶采取一次烘干法或二次烘干法烘制成干毛茶的制茶工艺已经淘汰,常是多台、不同结构型式茶叶烘干机的组合使用,从而实现在制叶分段降水直至干毛茶。标准的局限性已经突显。

二、产量匹配方面

茶机的推陈出新,在满足不同制茶工艺要求时,也考虑到茶叶生产线中各类茶机生产率相匹配的问题。根据相关茶机行业标准,现将茶机生产率公式统一表示为:E=W/T( E—生产率kg/h;W—茶叶质量kg;T—工作时间h),E的性能指标为:应符合使用说明书、标牌等明示指标。

纵观茶机标准可知,茶叶杀青机、茶叶理条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烘干机和茶叶炒干机行业标准中的W分别指:鲜叶质量、投叶量(在制叶质量)、揉捻叶质量、接取茶叶质量(烘后茶叶质量)、三青叶产量。从中不难看出,W的取值既有失水前茶叶质量,也有失水后茶叶质量,更有甚者特指某个制茶工艺过程中20%含水率的三青叶质量。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率的明示值有原料加工前、加工中和加工后三种情况,W取值方法的不统一,不利于指导实际生产。

生产率看似简单,可在推广鉴定用户调查中,企业(或用户)所表达的和按标准方法测定的生产率往往有一定的出入,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或用户)用更为直观的已加工量(即原料加工前质量)作为W;二是企业(或用户)多采用不同的制茶工艺,同类机型用于茶叶的实际降水区间和降水幅度不同于标准要求,常造成T的较大变化;三是当待加工叶充足或过量时,企业(或用户)必然满(超)负荷工作,生产率提高,反之则降低;四是制作春季高档茶时,企业(或用户)更加注重茶叶品质,常减少投叶量,生产率降低,而夏秋的低档茶,常追求量产以期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生产率明示值若满足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用户则需根据经验选配机具,明示值成为摆设;生产率明示值若按实际制茶工艺标注,往往和标准不符,不能满足推广鉴定要求。建议在修订相关茶机标准时,W应取加工前在制茶质量,T应按实际制茶工艺测算时间,防止标准出现“两层皮”现象。

三、结构型式方面

茶叶加工机械立足于茶区、扎根于茶区,同时也激发了茶机生产企业和茶区人民无穷的创造力。或因茶鲜叶种类、或因制茶工艺、或因流水线作业、或因占地面积、或仿照手工制茶动作等原因,各类茶机新的结构型式不断出现,远超出相关茶机标准规定的型式范围。

1.新增的。以茶叶烘干机《JB/T6674—2016》行业标准为例,标准中提到的结构型式仅有链条烘板式、网带式和流化床式,而实际运用的结构型式远不止这些。在茶叶炒(烘)干机《DG/T081-2021》部级大纲中,可进行推广鉴定的结构型式比标准多出抽屉式、百叶式和滚筒式。

2.调整的。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的茶鲜叶具有厚、大等特点,而茶叶杀青机的部级大纲和行业标准中提到的滚筒式、网带式和振动床式等结构不满足上述茶鲜叶原有制茶工艺,达不到所需杀青效果。安徽省企业通过多年实践,将茶叶炒干机中的圆锅式结构(保证杀青所需的高温)应用在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的杀青(闷杀)环节,并得到用户认可;另外黄山太平某企业结合猴魁鲜叶特点,引入扁形茶炒制机的长槽式结构+茶叶炒干机中的炒手结构(保证杀青所需的高温)能使猴魁鲜叶在较为舒展的情况下进行杀青作业。

3.复合的。某机型若具有杀青、理条、炒干和烘干等制茶工艺中两种及以上功能,那么现行茶机行业标准就很难适用,常见情况如下:

一是结构不变,功能复合。宣城某企业生产的间歇式茶叶理条机(电加热),设定好程序的单板机按杀青、理条和炒干先后顺序,按工艺要求精准控制锅槽温度和各阶段加工时间;或连续式茶叶理条机的前段锅槽杀青,后段锅槽理条,从而实现复合作业。

二是整合结构,拓展功能。岳西某企业从减少占地面积的角度考虑,推出双层茶叶加工机械(上层为连续式茶叶理条机,下层为网带式连续茶叶烘干机,整体式机架),该机型类似于复式作业的播种机械(如旋耕施肥播种机),从而单机实现“上理下烘”的复式作业。

四、结语

1.种茶难,制茶更难,其难在变上。在制茶工艺和茶叶机械的相互影响中,两者均在不断创新。目前,制(修)定行业标准需几年时间才能正式发布,在机制茶日益普及的今天,更加刺激了茶机的创新,必然形成标准滞后、无法很好指导生产的局面。

2.推广鉴定工作服务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部级大纲是全国鉴定工作的纲领性技术规范。各类茶机大纲在适用范围、结构型式和试验条件等方面,既要来源于相关标准,又要结合茶机实际应用情况加以补充、完善和调整,力争更接地气、更有包容性。

3.为适应茶叶流水线作业,市场上出现的复合功能茶机、程控式揉捻机组、程控式炒干机组、程控式理条机组等新型产品,代表着茶机新的发展方向,在相关茶机行业标准未制(修)定前,部级大纲应积极跟进,助力茶机向着更高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烘干机制茶型式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面向型式的二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Laundry1 in the U.S. 在美国洗衣服
折叠式衣物烘干机
谷物烘干机的应用分析以及推广策略探究
垂直电梯安全钳受力分析及型式试验
垂直电梯安全钳受力分析及型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