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如何带来全球增长?

2021-04-19农业大数据资讯

商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智慧

农业大数据资讯

规模农业的困境,小农经济的出路

开车从洛杉矶到纽约全程 5 500 公里,一路上除了偶尔迎面而来的卡车,你几乎看不到人烟。取而代之的,是两边的旷野上每隔一段距离都能看见横陈着的巨型农机和喷灌设施。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那段话:“美国有 3.3 亿人口,农业从业人员约 350 万人,占比不到2%,一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 94 个人,吃不完的粮食还能出口给全世界…中国有 13 亿人口,3.3 亿农民,然而一个农民只能养活 4 个人……所以美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是中国的20倍。” 这种单一维度的论断当然不具参考价值,但其背后隐藏着规模化农业和小农经济,这两种农业经济模式在未来的必然博弈。

美国是前殖民地国家,经过近 200 年的土地流转,形成了约 220 万个 150 公顷以上规模的大型农场。从 1920 年代开始,美国的农场就开始采用大型农机,集中作物品种并且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得美国农业的规模和产量急剧上升,到了1960 年代便成为全球第一农业大国。然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虽然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但是也将自然生态逼上绝境,从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因为单一化种植和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美国的农村生态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同时也常常爆发一系列自然灾害。其实,传统规模农业的本质和工业生产一样,它需要通过聚集资源和资本,并通过高效配置来获得更大产出,但人们渐渐意识到这里面的自然资源很难再生,所以传统的规模农业在较长的时间维度里,本身是不可持续的。

从市场供求的角度,传统的规模农业还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弹性问题。美国的大农场为了实现产能最大化通常选择只生产一种农作物,而农户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也都选择了种植玉米、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或者像大豆这类基础油、蛋白质原料作物。而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国内消费能力下降,农民被迫接入全球供应链,应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一变化使得许多美国农场的规模优势失去了竞争力。而那些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较少的小农场快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开始种植能满足国际消费市场的多样化农产品并大量使用新技术,这些农场在 2010 年以后快速崛起,成为了美国农业的新生力量。

相比于规模农业,另一种模式是小农经济,这是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小农户受限于土地规模和产值,没有办法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来生产,也不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期货交易,所生产的农产品通常是自给自足,或者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中国就是典型的大国小农,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 98%,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产品流通性都远低于美国等规模农业国家,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与美国农民比也相差甚远。

小农经济一度被当作是中国农村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但随着近几年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云计算等大量新技术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小农户也能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种植获得新的竞争机会,“机器换人”不仅帮助农民提高了单位耕地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能帮助小农户生产高品质、多样化的农产品。相比之下,美国等传统农业大国的规模农业经济,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快速变化中,可能因单一化种植和生产弹性不足而失去竞争优势。

曾经的制约,如今的优势

小农经济、城市化、消费升级、企业创新和政策支持,是中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在中国,小农经济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比起美国,更具有分散性、孤立性特征,这让大型地面机械缺乏规模化发展的机会,而农民对小型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需求量非常大;近二十年,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农村地区劳动力缺失也愈加显著,人力成本不断升高;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城市消费者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正在倒逼农民改进生产方式;企业创新和智能制造的优势让新技术得以快速转化成新工具在农村普及,也带动了新金融的“上山下乡”。以上4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政府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让智慧农业在中国得以高速发展。盲目、粗放、低效率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逐渐淘汰,高效、低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样“五力合一”的技术发展环境,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过去,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由于山地、丘陵的限制,始终难以实现机械化。那里农民给梯田、台地的农作物施肥完全依靠人工,生产过程受劳动力的约束,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今,他们可以通过无人机,对山地、丘陵的农田进行三维测绘,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变量精准喷洒,对果树、茶园和梯田进行全自主的植保作业,价格还比雇人工便宜。这个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在农村协同发展的结果。高清地图、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智能农机和自动驾驶技术不会歧视小地块,也不会因为山地、丘陵而增加成本,在传统农机望而生畏的地方,它们可以大展拳脚。所以现在,我们能吃到云南新平县农民在1 800米海拔的微型气候带种出的“褚橙”;我们也能喝到西双版纳农户在大山深处培育的“小粒”咖啡。这就是云贵川小农户的未来,高品质、小规模、多样化农产品的未来。这些农产品,有大量的城市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

智慧农业在中国农村的普及,也让数据变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成为农村新金融发展的基础。精准农业设备、智能硬件的普及,能够让农情监测、农事管理变得更加科学与便捷,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可以帮助农户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平等的授信、贷款和保险支持。基于作物、环境、长势、管理方式及产量预测的数据,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能精准地将农户的生产行为量化,更好地管理授信风险,提升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质量。

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市边缘的工业地带,农村是经济低洼地。而随着新技术、新金融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产业优势一旦爆发,农村或将成为中国新经济的核心。

解决中国问题,带来全球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和智慧农业技术进步,也在影响着其他国家,带来全球经济的增长。以拉美和一些非洲国家为例,那里种植着大量的高价值作物,如葡萄、咖啡、可可等,它们的农产品是发达国家大型跨国食品企业的重要原料,但利润稀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当地人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国家的农民也面临挑战。

如今,中国的消费升级让当地农民有了新的选择,这些国家的一部分农民开始种植高品质、小规模、多样化的葡萄、咖啡豆等农产品销往大洋彼岸的中国。而中国的农业无人机、智能种植管理技术也在帮他们更好地管理农田,降低成本。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国家对农业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极飞目前已经在全球 42 个国家提供農业无人机设备与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试想几年以后,这些国家的农田里都是无人机和机器人在管理农作物,他们的单位生产成本可能比现在的美国还要低,而多样化的地形与气候种出的农产品质量比其他地方都要好,这会让他们的农村释放出巨大潜力,成为更有全球话语权的经济体。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将推动全球农业经济与农产品贸易版图带来巨大的改变。

在这些年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又一次看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那就是技术进步与社会演化的摩擦力。一旦智慧农业技术战胜了小农社会的桎梏,其释放出的能量,不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许多现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智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