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利萍:用匠心托起火箭腾飞

2021-04-19陈海燕刘弦

科学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刀具班组火箭

陈海燕 刘弦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治清华机械厂的一名数控操作工,韩利萍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特级技师、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一次次突破自我,先后攻克了“神舟飞船”“探月工程”“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的加工难题,以毫厘不差的精准托举起火箭的腾飞。

30年来,跟韩利萍一批进厂的很多人都转岗了,但她仍坚守在生产一线;30年来,韩利萍从未停止过学习,一丝一毫,精益求精。她凭着执着、坚韧、勤奋、钻研,埋头于三尺铣台,突破了一个个不可能,为航天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与心血。

下笨功夫学技术

1991年,20岁的韩利萍高中毕业后进入长治清华机械厂,循着父亲的足迹,成为一名航天人。由于没上过技校,没受过正规训练,韩利萍连图纸都看不懂,经常干废活儿,没少哭鼻子,也没少挨师傅的训。

有一次在家做晚饭,韩利萍突然想起白天加工的一份图纸,手里的菜刀不自觉地跟着思绪游走起来,把土豆切成了一个个形状不明的小块。用土豆或萝卜切出零件的模型,这样不就可以帮助自己更直观地消化理解图纸了吗?于是,从那一天起,韩利萍家的餐桌上每天都有一些奇怪的“菜”。韩利萍说:“入厂时基础差,只能白天干活,晚上学习,自己就是靠着这样的笨功夫,让技能往前迈了一大步。”

2000年初,航天装备迎来全面升级换代,长治清华机械厂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韩利萍幸运地成为第一批操作数控机床的工人。不懂编程,就从头学起,看不懂零件内部结构图,就用土豆、萝卜削出模型,一遍遍琢磨。

为了弄懂一个指令代码功能,韩利萍翻着说明书在机床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解决宏程序的逻辑问题,韩利萍骑车一个多小时跑到职业院校去请教老师;为了攻克零件的加工变形问题,韩利萍通宵达旦反复做切削试验,不达目的不罢休…… 干一行,会一行,精一行,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韩利萍终于彻底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

勇于攻关破难题

发射“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火箭重量达到600吨,而托举火箭腾飞的是一双巨大的手——发射平台。在它身上,最关键的零件是韩利萍负责加工的控制阀,它的加工精度是火箭精准入轨的基础。

别看这个零件个头小,但它可是“大力士”,承担着火箭发射前姿态调整控制的重担,火箭加注燃料以后一直到起飞前就靠这个控制阀驱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韩利萍说:“这个零件精度要求太高了,废一个就全部都废了,每一步都得非常小心。”上万条程序一步都不能错,73个孔加工出来都要毫厘不差。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韩利萍反复调整加工方案,不断优化切削参数,摸索刀具磨损规律。那段时间,她走路在琢磨,睡觉也在琢磨,甚至吃饭时突然想到新点子,撂下碗筷就要跑回单位做试验。“曾经一段时间,家人还以为我‘魔障了。”

通过近3个月的反复试验、摸索,在大量的切削数据中,韩利萍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整理出各种刀具的磨损曲线,提出确定了新的工艺方案。

最终,韩利萍有效解决了“长征七号”发射平台阀体孔系公差边界范围窄、冗余空间小的难题,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将火箭发射平台上的关键部件加工合格率从之前的20%提高到了100%;保证了产品状态稳定、质量可靠,实现了火箭精準入轨,为我国圆满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厘不差求极致

在数控机床前,韩利萍用手摸着刚生产的零件,有无刀纹,粗糙度是否合格,她一摸便知。一毫米,对于常人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而在韩利萍眼中,一毫米就是一百丝。

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百分之一毫米的丝和千分之一毫米的微米才是韩利萍心中的尺寸。韩利萍说:“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跟我的机床做‘闺蜜,一路走来付出很多,走的路也比较笨,但收获了技术,收获了自信。”

在声音嘈杂的车间里,韩利萍练就了一身“绝活”:通过聆听机床及刀具的声音,观察铁屑颜色、形状和工件表面,她能准确判断出机床和刀具的运转状态。通过提前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刀具损伤和零件变形等问题发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听声音,看铁屑,研究琢磨编程,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韩利萍一次次突破自我,攻克多项加工难关。

2015年,韩利萍所在的车间承担了某重点装备产品本体加工任务,该零件为大型复杂铝锻件,由多种复合曲面组成,且深型腔结构较多、铣削难度大,有着近乎苛刻的尺寸控制要求。韩利萍带领攻关团队仔细分析零件特点,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合理的加工方案和工艺参数,实现了连续32个批次一次交验合格率100%,确保了产品按时保质交付。

倾囊相授带队伍

2005年,韩利萍当上班组长,在钻研业务的同时开始琢磨团队管理。在她的带领下,班组形成了目标同向、同步推进、和谐共进的“动车文化”,建立起精益生产班组三级指标精细化管理考核体系,开创了自己学、结对学、集体学“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此外,韩利萍在班组内设立创新基金奖,带领大家破解多项产品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的加工瓶颈,在锻造铝合金复杂零件五轴加工和数控高速切削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2012年至今,依托韩利萍班组建设的“韩利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术革新300余项,成功申报并获得11项国家专利,培训交流400余次,平均提高效率40%以上。

在韩利萍的悉心带领下,一支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猜你喜欢

刀具班组火箭
数控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研究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夯实班组文化
硅胶刀具清洁器
浅谈企业如何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生路
生路
建设班组文化 培育文化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