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2021-04-19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4期
关键词:白银市封育市级

何 勇

(白银市水土保持总站,甘肃 白银 730900)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重要途径[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对重点预防区需要采取预防保护措施,维持区域生态屏障作用,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对重点治理区应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2]。

本研究在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白银市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利用GIS技术,划分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期望能为白银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和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白银市地处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将境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现辖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共5个区(县),全市共有69个乡镇、9个街道,土地总面积20 098.54 km2。白银市地处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欧亚大陆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地带;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气温8.7 ℃,年均降水量240 mm,年均蒸发量1 900 mm,年日照时数2 600 h,年无霜期152 d;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分为13个土类、25个亚类、47个土属、52个土种,以灰钙土、黑垆土为主;植被类型分为荒漠、荒漠化草原、干旱草原及草甸草原;分属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以黄河流域为主。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2012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4 520 km2,土壤侵蚀模数为3 174.09 t/(km2·a),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及面积统计见表1。

表1 白银市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及面积统计 km2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资料涉及水土流失、气象、地势地貌、乡镇行政区界、土地利用、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其中:水土流失数据来自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白银市各县区气象站点1985—2016年相关数据;地势地貌数据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从甘肃省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的;乡镇行政区界数据来源于各县(区)1∶5万地形图;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生态公益林数据来源于《白银市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报告》;白银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参考《白银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及各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于各县区公布的2017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

2.2 划定方法及指标

2.2.1 重点防治区特性分析

依据水土保持法定义,重点预防区是指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而重点治理区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因此,结合白银市自然生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分布等情况,市级重点预防区需具备的特点有:经过多年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禁治理等,现状植被覆盖较好的治理成果区;水土流失相对轻微,现状植被覆盖较好,是国家、省或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存在水土流失风险,人为扰动和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危害较大,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和治理的区域[3-4]。白银市重点治理区应具备的特点有:水土流失现状严重,对江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影响较大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土地资源,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急需开展抢救性、保护性治理的区域;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适宜以小流域(或区域)为单元布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水土流失区域[3-4]。

2.2.2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定方法

划分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完全满足,定量指标基本满足。定性指标满足水土流失程度较轻,但涉及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或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植树造林成林地的确定为重点预防区。根据白银市重点预防区特征分析结果,选取林草地占地率、侵蚀类型、侵蚀强度、森林覆盖率和集中连片面积为确定重点预防区的定量指标。其中:林草地占地率指统计范围内林草覆盖度达到设定标准的林地和草地面积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白银市的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水复合侵蚀和风力侵蚀等;侵蚀强度是反映水土流失轻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作为划分重点防治区的重要指标;集中连片面积是指省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退耕还林还草地、公益林地与保护区连片,面积大于10 km2;退耕还林区和生态公益林区可不连片,但累计面积应大于10 km2。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分定量指标见表2。

表2 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分定量指标

2.2.3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方法

划分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完全满足,定量指标基本满足。定性指标为满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较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较低,治理需求迫切,预期治理成效明显的区域确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白银市重点治理区特征分析结果,选取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集中连片面积为确定重点治理区的定量指标。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定量指标见表3。

表3 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定量指标

2.2.4 判定标准

根据白银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特点,进行定性和定量统计分析。以集中连片面积为控制指标,初步确定市级重点防治区划分范围[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及卫星影像等,采取空间叠置分析、相关区划(分区)整合分析等技术手段,依据重点防治区划分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明确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范围[6]。

防治区命名由“地理位置(区位、特征地理或水系名称)+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治理)区”构成,编码预防区用“F”表示,治理区用“Z”表示,序号用Ⅰ、Ⅱ、Ⅲ……按从西北到东南的顺序进行排序。

3 结果及分析

3.1 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依据白银市自然概况和重点防治区划分原则,全市共划分10个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5个县(区)共55个乡(镇),重点预防面积2 840.24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4.13%,划分结果见表4。

(1)昌林山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Ⅰ)。范围包括昌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残存的天然林及周边封育保护地带,以风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为主,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表4 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范围

(2)寿鹿山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Ⅱ)。范围包括寿鹿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封育保护地带,以风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为主,通过人工抚育营造生态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恢复多样的森林景观,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3)哈思山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Ⅲ)。范围包括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封育保护地带及周边退耕还林还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为主,通过人工抚育营造生态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恢复多样的森林景观,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4)南掌山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Ⅳ)。范围包括南掌山、黄家屲山及周边林草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林草地及周边退耕还林还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为主,通过人工抚育营造生态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5)白银区城郊人工生态林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Ⅴ)。范围包括西大沟、金大沟、东大沟及楼房沟林场范围内的人工生态林地及周边退耕还林还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抚育营造生态林为主,封育保护天然植被,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保护现有治理成果,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6)中北部荒漠灌丛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Ⅵ)。范围包括国家特别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覆盖度≥30%具有特殊生态地位的灌木林地,从南向北由水力侵蚀为主向风力侵蚀为主过渡,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促进自然修复为主,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现有治理成果,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7)崛吴山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Ⅶ)。范围包括崛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封育保护地带及周边退耕还林还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为主,抚育营造生态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8)铁木山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Ⅷ)。范围包括铁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退耕还林还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封育保护水源涵养林及其生态系统为主,抚育营造生态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9)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Ⅸ)。范围包括会宁县各乡镇集中的退耕还林还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抚育营造生态林为主,封育保护天然植被,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自然修复,保护现有治理成果,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10)华家岭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FⅩ)。范围包括沿310国道栽植的人工防护林带及退耕林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下侵蚀,水土流失治理以抚育营造生态林为主,保护现有治理成果,退耕还林还草,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促进自然修复,同时强化对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3.2 白银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划分的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有3个,涉及5个县(区)的69个乡(镇),重点治理面积14 957.6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4.42%,划分结果见表5。

(1)北部风沙区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ZⅠ)。

表5 白银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统计

范围包括景泰县北部、靖远县北部和平川区除市级重点预防区、县(区)级城市、景泰川灌区和平川区中部、靖远县东北部及黄河干流川区以外的广大区域,以风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建立防风固沙体系,采取封育措施促进天然植被更新,保护现有治理成果。

(2)中部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ZⅡ)。范围包括白银市中部的景泰县南部、白银区全区、靖远县黄河以北区域、平川区黄峤镇等,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为核心的拦沙减沙体系,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北部加强防风林带建设,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

(3)南部祖厉河渭河流域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ZⅢ)。范围包括靖远县黄河南岸至会宁县南部的祖厉河全流域和会宁县南部属渭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为轻度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为核心的拦沙减沙体系,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

4 结 论

黄河流经白银市258 km,占黄河甘肃段长度的28%。白银市属于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推动黄河白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于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障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准则,并结合白银市实际情况,在分析影响白银市水土流失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科学合理地选取了定性和定量指标,制定了白银市重点防治区划分指标体系,对白银市重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划分,为白银市以及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白银市封育市级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2019年白银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