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玉米黑膜通用微垄垄作栽培密度试验报告

2021-04-19王朝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庄浪县垄沟株距

王朝霞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744699)

全膜通用垄沟栽培模式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3 年在小麦黑膜微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广泛适用于密植和半密植作物的旱作垄沟栽培技术。该技术改大小垄为大小一致的半微垄,改沟播为垄上或垄侧播种的垄作栽培,减少因沟播的板苗现象,利于作物全苗[1-5]。庄浪县位于北纬35°左右,是西北春玉米的主产区之一,玉米是庄浪县第三大主要优势粮食作物,又是主要的饲料饲草作物,其年播种面积1.6 万hm2以上,单产达到12 t/hm2以上。近年来,随着密植型玉米品种良种的不断涌现,为高密高产栽培创造了条件,密植栽培技术普遍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了研究玉米通用垄沟栽培的适宜密度,开展本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 年在庄浪县盘安镇焦湾村的梯田实施,试验地海拔1 900 m,土质为黄绵土,年均气温7.3℃,无霜期140 d,年均降雨量550 mm。试验地土壤养分速效氮87.4 mg/kg,速效磷26.6 mg/kg,速效钾199.1 mg/kg。

1.2 供试材料

参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供试地膜为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天宝牌”厚度为0.01 mm,宽度120 cm 的黑色膜(透光率<5%),氮肥为尿素(纯N 46%,刘家峡化工总厂),磷肥为普钙(P2O516%,云南红河化工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肥力均匀、平坦的地块。共设5 个密度处理,即T1:67 500 株/hm2(CK),株距0.37 cm;T2:75 000 株 /hm2,株距 0.33 cm;T3:82 500 株 /hm2,株距 0.30 cm;T4:90 000 株 /hm2,株距 0.28 cm;T5:97 500 株/hm2,株距0.26 cm。采用通用微垄垄作,垄底宽35 cm,垄面宽20 cm,垄高10 cm 左右,垄沟宽 15 cm,120 cm 幅宽地膜覆盖3 垄3 沟,每个垄上播种1 行,行距35 cm,播深3 cm 左右。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38.4 m2(8.0 m×4.8 m),走道50 cm,四周设保护区。于3 月上旬覆膜,4 月中旬采用简易玉米点播器播种。各处理施肥量相同,施纯 N 210 kg/hm2、P2O590 kg/hm2、K2O 30 kg/hm2,磷钾肥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性底施,氮肥30%底施,70%追施。各处理于大喇叭口期人工追施,深度15 cm。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

1.4 气象因素

玉米生育期降雨量560 mm,较年均值增加210 mm。生育期气温正常。

1.5 试验记载

记载生育期、调查经济性状,成熟后每小区按五点取样法取30 株考种样考种,按小区收获计实产。

1.6 试验分析

试验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用DPS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密度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各处理出苗、拔节、抽穗、吐丝、灌浆、成熟各生育期均相同,生育天数同为127 d。

2.2 农艺性状

不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株高、穗位高、总穗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双穗率、穗粒数、百粒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见表1)。与T1(CK)相比,株高 T2、T3、T4、T5 分别增加 2.45%、4.34%、4.45%、5.99%;穗位高 T2、T3、T4、T5 分别增加 15.54%、21.85%、12.84%、22.07%;茎粗分别降低18.82%、27.65%、3.53%、8.82%;双穗率除 T2 增加 3.80%,其余分别降低45.57%、73.42%、96.20%;总穗数分别增加 11.39%、18.07%、26.12%、34.15%;穗长分别降低4.91%、7.59%、10.27%、17.41%;穗粒数分别减少3.11%、4.98%、14.11%、20.12%;百粒重分别下降0.66%、2.66%、6.64%、7.64%;单株生产力分别下降3.76%、7.51%、19.82%、26.23%。综合经济性状T2 优于T3,理论单产T3 高于T2。

2.3 产量结果

产量以T3 居第一位,为12744.05kg/hm2;T2 第二位,为 12608.50kg/hm2;T4 第三位,为 10889.15 kg/hm2;T1 第四位,为 10 877.60 kg/hm2;T5 第五位,为10 396.65 kg/hm2。与 T1(CK)相比,T2、T3、T4 产量分别增加 1 730.90 kg/hm2、1 866.45 kg/hm2、11.55 kg/hm2,而T5 降低480.95 kg/hm(2见表2)。各处理产量变化明显,随密度增加产量呈抛物线变化,先增后减。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区组=1.768,P=0.563 2;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处理=23.146 2,P=0.000 1。以密度为自变量,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y=-8E-06 x2+1.313 x-40 264,R2=0.773 8,对函数进行解析,求得最佳密度为82063 株/hm2,>12000 kg/hm2的密度为 73 000~87 000 株 /hm2。

表1 玉米的农艺性状

表2 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玉米黑膜通用微垄垄作栽培最佳密度为82 063 株/hm2,较高产量的密度为73 000~87 000株/hm2。本试验年度玉米生育期降雨较常年偏多,因而相对较高的密度产量较高。但正常降雨年份,其密度适当降低,保持在75 000 株/hm2左右利于高产稳产。过高的密度会大幅度降低经济系数,增加土壤耗水量,超出旱地的禀赋,同时增大倒伏的风险。

猜你喜欢

庄浪县垄沟株距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