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家窑文化中人物形象的探讨

2021-04-18王晶晶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摘要: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部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文明记录了数千年前祖先的生活方式。马家窑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古类型学方法和美术考古学方法以及考古地层学方法,对马家窑文化陶艺制作工艺纹饰等多方面进行人物形象的分类和研究,主要从彩绘人物形象和雕刻彩塑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马家窑文化于1923年首次被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所以用马家窑命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以及湟水流域、凉州无水流域一带。马家窑文化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文化,曾经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考古学界认为,人口压力、狩猎、采集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结合是马家窑文化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也是其从仰韶文化当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齐家文化的源头之一,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其形成后最先是由渭河上游向大夏河、洮河、湟水流域传播。数千年历史的演变和传承下,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文明的印记也越发闪亮,发展到现代呈现出多元化的文明纪元,而所有历史文明只能通过遗迹、文物去追忆和探寻,依靠历史流传下的古迹去观察人类发展形成的璀璨文明。

一、马家窑文化的神秘魅力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能够通过文字考证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更加久远的远古时代留下的纹饰与图案则是引领着现代人领略远古文明、穿越千古岁月观察历史场景的载体。

马家窑文化距今已有数千年,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是陶器,所出土的陶器文物造型优美且纹饰绚丽,陶器纹路方面有着明艳的色彩,这表明了祖先们在马家窑文化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运用色彩,这对中国考古界研究远古文化极具参考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虽然没有产生文字,但远古的人们依然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将自身的情感、对文化的崇拜流传下来。

考古学家研究马家窑文化出土文物时,虽然没有发现文字,但依然能够通过对彩陶、纹路和纹样的研究和解读对其文化进行还原和再现,帶领现代的人们穿越数千年历史,观察到远古先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场景。

无论从考古价值还是文明的传承意义来看,马家窑文化都无愧璀璨之名。马家窑文化以陶器文物为载体,诞生于文字没有产生的时期,这使人们只能通过陶器的图案和纹路去领略远古文化的风采。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彩陶类文物,出土地点为甘肃林瑶马家窑村,马家窑文化也因此而得名,根据相关时间的考古推算,其所处时间约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900年,距今已有4900年。《说文》中对马家窑文化的描述为:“洮水出陇西西临洮,东北入河洮水,俗称洮河。”其位于甘肃西南部黄河上游的支流,经临洮县入黄河,洮河中“洮”字本身具有“陶洗”之意,马家窑文化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是陶罐。在陶罐之上的纹路以及彩画中的人物形象为现代考古学提供了极为珍

贵的研究材料[1]。

二、马家窑彩陶艺术下人物形象的探讨

事实上,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是中华彩陶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彩陶文明能够追溯到7000多年前,而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文化更是处于中华彩陶文明繁荣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石岭下类型时期(公元前3100年)、马家窑类型(公元前3300—公元前2900年)、半山类型(公元前2650—公元前2350年)、马厂类型(公元前2350—公元前2050年)。

最早时期为石岭下类型,其出土文物中的陶器明确体现了远古时期先人的智慧,而后续的三个发展阶段,则更加说明了中华彩陶文明的璀璨。

马家窑文化发源于黄河上游,覆盖四川、宁夏、甘肃、青海等多个省区。因此,马家窑彩陶艺术有着独特的水纹特点,与水、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其他文化类型相比较,马家窑文化彩陶文明有着明确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一)初始时期

石岭下类型是马家窑文化发展初期,文物多数为泥陶,部分文物通体彩绘,但其颜色运用方面以黑彩为主,以少量的虹彩为辅助。在整体纹路设计上,石岭下类型传承了庙后文化特点,以圆点、三角涡纹为主。

(二)发展时期

马家窑类型阶段文物在色彩的运用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彩陶的整体构图开始变得精巧,极富线条感,变化也更加丰富,有着分明的层次。图案也多为平行线、同心圆等曲面,另外,还出现了同心圆纹路的纹饰,同样有着很强的变化性,而且在凹纹、水波纹和鸟纹等方面有着极大的进步。最令人惊叹的是,1973年于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彩陶纹盆当中出现了人物形象,即舞蹈彩陶纹盘。当中绘制了五人手牵手跳舞的图画,一共出土了三组,在整体人物形象设计方面极具动感,形象也较为鲜明,这代表马家窑类型阶段产生了祭祀等活动,这一时期的先人开始懂得向神明祈愿,并为其所崇拜的神明举行祭祀仪式。

(三)顶峰期

半山类型阶段的彩陶是马家窑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其陶器的色彩产生不同的变化,艺术水平登上了新的台阶。例如波形纹、圆形纹和神人纹,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逐渐发展扩大,最为经典的纹路是锯齿纹,其图案设计感十分鲜明,色彩运用普遍为红陶,马家窑类型和石岭下类型基本看不到红陶和人物形象[2]。

(四)最后阶段

马厂类型时期属于马家窑文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陶器色彩以红陶黑彩为主,纹饰设计上也开始出现更多样式,圆圈纹、波折纹、回形纹、变形神人纹和三角纹等都产生于这一时期。但从纹饰绘制范围角度来说,马厂类型彩陶文物更重设计感,纹饰常在陶器上部,继承了半山类型彩陶文化,虽然是最后一个阶段,彩陶文化逐渐走向衰落,但陶器仍产生了很多不同且神秘的符号和图形,从考古学角度来看,这些符号与图形是部落的独特印记,部分考古学研究者认为其是文字的前身[3]。

三、马家窑文化意涵下原始人物形象及其崇拜

马家窑文化意涵下原始人物形象及其崇拜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水波纹。水波纹代表黄河发源的农耕文明,从纹路设计就能够看出,水波纹的使用较多,已经成为马家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纹路,这从大量出土文物的图案设计中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马家窑文化陶器的器型多为小孔瓶颈陶器,考古学研究认为,这是当时所处潮湿气候条件导致的,也说明了这些文物陶器大多是用于取水的器皿。大量取水不只是用来满足日常生活的,也意味着祖辈的取水用水意识已经十分明确。通过推断可知,处于这一时期的先人有很大可能已经开始进行农耕劳作,这意味着当时的人们开始进入农耕时期。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远古先人们对于水的需求也极为明确,这也解释了为何先人偏好水波纹。如甘肃永靖出土的螺旋纹彩陶盆是马家窑类型时期的文物,整体纹饰设计、色彩等方面运用大量圆圈纹、线条进行装饰,带有强烈的动感,盆身纹路与盆内装饰协调且统一,这也可以看出当时水域和对水的崇拜占据马家窑文化的一大部分[4]。

事实上,纹饰的出现体现了先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信仰,水波纹发展后期,马家窑文化先人又设计了鱼纹和蛙纹等陶器纹饰,但文物并没有出现植物纹路,这使很多考古学者对农耕文明出现的时间无法作出清晰的推断,或许当时先人已经懂得耕作,只是并没有体现在陶器上[5]。

多数考古研究者认为蛙纹代表先人对水中生存能力的崇拜。对于先辈来讲,蛙所拥有的在水中来去自如的能力或许是一种神明的象征,也是人不具备且难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

另一个体现马家窑文化意涵下原始人物形象及其崇拜的是变形鸟纹。在马家窑文化的纹饰演变过程当中,能够看出先人的智慧也在不断地发展。从马家窑文化文物的纹饰变化中就能看出,当时陶器纹路设计有着较强的演变性,石岭下类型时期的陶器纹饰中明显能够发现,其线条简洁,图案设计以点、线为主[6]。

石岭下类型出现的变形鸟纹,图案设计线条虽简陋,但在马家窑文化的演变中,鸟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演变,产生了新的样式。马厂类型中鸟纹演变得更加精致,包括色彩和工艺以及整体规整水平明显可以看到进步的痕迹,相比石岭下类型文物的代表性意义也毫不逊色。由此可以看出,早在数千年前,鸟图形就成为人类祖先的神明象征和精神崇拜,这赋予了鸟纹很大的神秘感,也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与考古研究价值[7]。

藝术灵感大多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诸多器皿、漆器皿上的纹饰设计能够反映出5000年前远古人类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先人的原始崇拜。

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器皿纹饰,很大可能源自祭祀,先人以祭祀器皿为传递渠道,借助祭祀将内心的愿望或思想传递给神明[8]。

四、结语

在马家窑文化当中,最为著名也最令人心醉神迷的是彩陶文化,也就是目前考古学界所说的马家窑彩陶文明中极为著名的古代石器时代文化。马家窑彩陶文明记录的数千年前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和原始崇拜,展现了数千年前人类最早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发源。

王晶晶

1988年6月生,女,藏族,甘肃临夏人,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博。

参考文献

[1]杜马玉.浅谈马家窑文化中的人物形象[J].文化产业,2019(11):16-17.

[2]龙丽朵.马家窑文化人物形象分类研究[J].文博学刊,2018(02):29-42,59.

[3]孙晓峰.马家窑文化在幼儿园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7(02):123.

[4]裴蕾,李淮东.试论马家窑文化的历史地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03):96-99.

[5]魏坚,常璐.庙子沟文化与马家窑文化比较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5(02):135-148.

[6]王林奎.略谈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发展及内涵演变[J].现代装饰(理论),2015(07):160-161.

[7]马建功.如何识别马家窑文化的四种类型[J].考试周刊,2013(21):26-27.

[8]李祥林.一个贯穿古今的中国文化符号—从川西北羌区到马家窑文化[J].文史杂志,2016(02):37-42.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分析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