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行在诗歌群文的密林中

2021-04-18董占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典例诗句群文

大家都知道,高考诗歌鉴赏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的,二者同时落实,才能有成效,才能答好的一道题。所以是学生的瓶颈,也是老师教学中较棘手的板块,经常拜读一些名师专家的文章,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生发了许多的认同与共鸣,下面我就自己诗歌教学、备战高考、群文阅读的实践过程与同行分享交流。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营造氛围有群文

多年来的教學经验告诉我,诗歌鉴赏欲速则不达,所以每当进行一个单元的诗歌教学,尤其高三一轮复习诗歌板块时,诗歌更是要充分造势。不造势,学生不诗意,欠主动,四平八稳,没有丝毫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所以第一课时先不急于奔鉴赏,来个欲擒故纵,营造学诗的氛围,激发起学诗的欲望。要造势,必须要有同类题材的系列诗句,这样自然而然便拉开了诗歌群文之幕。

首先,从诗歌之美上去造势,先对学生委婉而深情的诱导:诗歌是中国文学殿堂顶上的珍珠,它高居于人类的智慧之上,用白色的灵魂睥睨着世界,人类的文明从文字开始,而人类的艺术从诗歌开始,顺势让学生背背那些自己最喜欢的唯美的诗句,学生给力地背出了很多,有喜欢别情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有最孤独的“独自守着窗儿,又怎生得黑”,有喜欢豪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也有喜欢那些有特殊手法的诗句“多情谁似南山月”“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尤其文科班的小女生们对诗句特钟情、教与学的配合上特给力。

其次,从诗歌的励志性上造势:古典诗歌中蕴藏着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它可以使人的心灵不死,亲爱的,让我们用生命拥抱古典诗词。学生虽然半信半疑,但当老师一边“煽情”引导,一边给他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时,一下子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储备,“无限风光在险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莫惜少年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明显入戏了,我体验到了有群文的诗歌课堂的几多精彩。

再次,从诗歌在高考的重要性上造势。得诗歌者得语文,虽然有点夸张,但绝不能小觑它的地位与难度,鉴赏战线之长,起码需过关斩将在诗歌鉴赏的密林中穿行一个多月,让学生做好高三一轮诗歌鉴赏复习的思想准备,断了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不辨东西的念想,老老实实学习、背诵、积累。

最后,从未来的诗意生活上造势。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告诉孩子们,诗歌鉴赏的最高境界——充实精神,完美人格。引导学生诗意栖居,徜徉人生的诗意之美。

二、教材范例是源头活水,知识储备归纳需群文

俗话说“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我发现,初涉诗歌鉴赏的高一高二学生,往往对鉴赏题型无从下手,他们对诗歌鉴赏的术语是模糊的,陌生的,诗歌鉴赏是需要一些理论指导的,碎片化的理论指导需要一系列相关诗句的支撑,所以我会以学过的熟悉诗句为典例,先帮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之后循序渐进积累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结合一系列熟悉的诗句认识相关术语的模样,让他们积累相关术语的答题范式,积累能体现诗歌考察对象的经典诗歌;积累诗歌要素的相关知识;触类旁通,在同类诗句的鉴赏中积累答题经验,积累鉴赏经验。诗歌鉴赏,尽管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积累的内容庞杂,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结合群文积累、归纳、识记,有规划有思路的积累,这块儿最难啃的骨头也终被啃下;最难爬的山,也终能翻越。

当然,除了碎片化的群文归纳储备外,我也经常研磨一些大块头的群文鉴赏课,以更好地配套课改之需,满足学生的各种“胃口”。如学习必修3杜甫的《咏怀古迹》,我会在课堂上进行咏史诗群文特色的探究;教学必修4第二单元,那更是婉约与豪放,各类经典群文词作的盛宴。这里有旷古绝今的词坛才女李清照诗词群文赏读、有南渡词人们作品共同特点探赏;有关于叠词的盛宴“暮霭沉沉楚天阔”“寻寻觅觅”“元嘉草草”;有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大才子苏轼黄州期间群文赏读,学生通过对话伟大的苏轼的“耶路撒冷”,更从心底里认识了这个“快乐的天才”,一生被贬13回,竟然全都“笑纳”,词如其人,学生赏此群文,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坚韧—即使逆境,也要乐观前行!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一首诗的过程中,见识到的却是诗人整个人生和思想的过程。

三、落实笔头最踏实,方法指导靠群文

我们在进行单篇的诗歌教学时,有些孩子已经能背下诗句了,那作为老师,又能给他们的诗歌学习以怎样一种新的发现与收获呢?比如整体解诗的方法,从标题,作者、意象、内容、典故、题材、诗眼、注解分类等方面落实;任何一首诗,先读懂,清扫语言障碍,再读透,再深潜诗歌情感,不在教材的外围打转,直抵情感主旨。一类题型,仅靠一首诗的解读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往往要靠这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诗来达到领会的目的。笔者也曾指导学生各类群诗鉴赏中归纳过近几年高考诗歌的设题类型,发现一个规律,其实,任何类型的诗歌鉴赏题:形象、语言、手法等,在答题时,都会涉及情感方面的要点,也就是说,思想感情是必考点。因此在落实每一首诗的典例时,让学生每学一首诗,除最基础的意思、默写外,都要让他们明白诗人抒何情。在学会规范答一道题的收获中,都要渗透情感环节的。我们可通过一些典例诗词再现,不断强化记忆,在落实笔头,在举一反三中,让学生知道相应的得分点,要会表达,给他们训练同类题型相应的答题思路,有板有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绣口一吐,半张试卷。学生阅历浅,理性思维薄弱,习惯于概括性词泛泛而谈,往往不结合原诗句,答题很空泛。比如人物形象类,作答时总是出现将丰富多彩、立体化的人物平面化、简单标签化,心中似有,但笔下却无,总是抓不住要害,以致词不达意。所以落实笔头,形象内涵因词因句而异。这些要长效规范,最终无不靠群文做好长期持续的巩固性思维训练。

四、大而空的鉴赏不可取,群文延伸有节制

还记得自己最初给学生讲解诗歌鉴赏题的情形,至今想来,一身冷汗。对着诗歌鉴赏大辞典可谓面面俱到,一通凌乱地分析,见到什么拓展什么,口干舌燥大半节课,可讲完学生依然不知如何答题,其实这样虽然貌似大容量,其实根本没有鉴赏重点,压根没有突破难点,简直连自己都不知所云了。如今,几个回合下来,我在诗歌鉴赏、群文拓展上有了新的感悟思考,诗歌教学,需要延伸,旁征博引,但要节制,延申要有方向感。如果失去了“节制”二字,就过犹不及,喧宾夺主,学生也消化不了。因此当运用“拿来主义”之法,选有共性的诗歌针对性地练习,选同类型的典例补充整理。比如一些高频考点:学习以景结情的诗句时,可以让学生归纳那些熟悉的尾音,《谢亭送别》的“满天风雨下西楼”“落花帘外自纷纷”“芭蕉雨声秋梦里”《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虽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情甚有情。再如碰到一些难点诗句,必须强化积累,韦庄《菩萨蛮》结尾的“似达而郁”;又如《酬李端校书见赠》“温润如中堂之首”;以及“此诗的思想感情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某句为人传诵,谈谈其妙处“。这些特殊题型、开放题型亦需要重视、延申。

当然,还可补充延伸学生喜欢的诗句,让他们在记忆力最强大的时期记住喜欢的诗句。学生就这样兴趣盎然地穿行在老师为他们架构的诗歌鉴赏的群文密林中而流连忘返。

五、嘴上得来终觉浅,明眸善睐回头看,还是群文

让学生鉴赏中养成在诗句上的留痕意识,咀嚼诗句的意识,记忆诗句的习惯,更重要的是结合诗句,积累归纳类型的习惯,结合诗句及时巩固典例,同类题材的典例,和着诗句倒嚼反刍,理解记忆。诗歌不像小说,听一遍故事情节听一遍就记下了,是需要至少结合诗句记过用过3遍才有深刻印象的,因此,要想效果好,必须让学生在咀嚼诗句中理解提升。

为了达到巩固的效果,笔者常常会向学生直截了当的发问:你能说出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在具体语境中辨识出相应技巧,运用术语准确、恰当地分析其表达效果吗?你能列举出五处学过诗文的含有细节描写的诗句吗?你能说出八种常见的诗歌题材吗?对于每种题材,请说出不少于三种常见主题、意象等。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做起题必然得心应手。

诗歌教学,课堂一直有群文,群文诗处理得法,学生就会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教学质量就会高起来。当然,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要让学生不糊里糊涂学习任何一首诗,要做好它,只有教师平时在群文筛选上多费力,求同而存异、整合而判断。

是啊,水本无华,荡漾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愿群文阅读的路上,你我携手前行。

董占荣,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典例诗句群文
高考动量试题典例评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分式复习指导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含容电磁感应问题典例剖析
群文活动
PH的计算方法及典例分析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