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2021-04-18黄正平何建华

领导文萃 2021年7期
关键词:纱厂张謇实业

黄正平 何建华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41岁时考中甲午恩科状元,但他“能在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道路”,并把自己毕生的“皮骨心血”奉献给了社会和百姓,可谓“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实业救国”有四个动机

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189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面对甲午战争后的国内危局,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康有为选择了改良,张謇选择了实业。

很多人对张謇由官场进入商界不甚理解。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介绍,大凡状元以后多当官、最好能官至宰相,曰“状元宰相”,而其父弃官离京直接从事实业,有这样四个动机:

一是祖父去世,父亲名场欲望低落;二是国势危迫,要使中国不贫不弱,唯有振兴工商业;三是做自立、做事的读书人,为“书呆子”“书蠧头”出气、争面子;四是大暴雨中文武百官侍奉、接驾太后慈禧,深感这种官“没志气”。

每一条动机都是弃旧图新、避弱趋强,其勇气和胆略可见一斑。

深感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张謇,与两江总督张之洞在联英抗日、创办实业等方面有不少共同语言。1895年,张之洞委任张謇负责通海一带商务,授意其创办纱厂。于是,张謇奔走于南通、上海之间筹措资金,囊中羞涩之际不得已卖字为生。

最终,在1899年,一座拥有20400枚纱锭的近代化纱厂在南通建成。张謇根据《周易》所载“天地之大德曰生”,给纱厂取名“大生”。为保证原棉供应,张謇还先后在黄海海滩办起20多家盐垦公司。到1907年,围垦近10万亩。

以“忠信笃敬”践行信用

与那些闭目塞听的腐儒不同,张謇不仅大力倡导新学,还积极践行企业家精神。

张謇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先驱者。1917年5月6日,蔡元培、张謇、梁启超、伍廷芳、宋汉章、黄炎培等48人,联合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之初,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以及“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

同时,他还先后创办通州师范等近400所学校,创办医院、养老院、育婴堂、贫民工场、女工传习所等。从生活资源到文体设施,从城区市镇到滨海滩涂等,多层面致力于民众生活的改善,体现了其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分责任的思想高度与精神境界。

自幼浸润于儒家经典的张謇,对于“诚”和“信”亦不陌生。他对诚信的提倡并未局限、停留于个人道德范畴,而是将其与现代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

他以“忠信笃敬”解释信用:“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忠心无二,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专心致志,踏实进取;爱岗敬业,积极有为。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张謇非常注重企业信誉,自觉诚实履行契约。即使资金周转困难,也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他曾恳切嘱托财务负责人,对于前来结账之人,立即核实结清,应该偿付、应该索要的账目不可稍有含混。

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还陆续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

“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张謇出生在乡村,亲历田间耕作之事,熟知农业之艰难,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面对近代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他既为民生福祉大声疾呼、慷慨陈词,也通过实干苦干为改善民生作出不懈努力。即便在企业陷入困顿之时,也没有停止过兴办社会事业。

1904年,张謇出资筹建新育婴堂。建成后一年内,收婴即达千名。然而,育婴堂所收婴儿不断增加,“嗷嗷待哺,耳不忍闻”。张謇说,既然叫育婴堂,就“无拒婴不纳之理”,但“岁月遥遥,殊难为继”,于是就在报纸上又刊登鬻字启事。

张謇计划每季度以卖足500元为止,一年计得2000元,可够百名儿童一年之用。他在启事中说:“我的字虽不足称道,但是卖字的钱是用来育婴的,百余名儿童的性命都绕系于我的手腕,大家如果不吝啬钱的话就包涵点我的字吧。”

1916年,随着盲哑学校等建成,张謇创办的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增加,“旦旦而救人之助,不足济缓急,而仆之力用于教育慈善事者,又以途多而分,无已,惟再鬻字”。于是,他又不得不在百忙中以字易资,计划每天抽出两小时写字。这一轮集中卖字前后持续了三年之久。

张謇是这样表达自己心愿的:只要能够提供资金,任何人都可以像使唤牛马一样使唤他,为的就是能够向那些病残无助的人献出一份爱,“使城南山水胜处,不复有沿途群丐之恼人”。

他还进一步感叹:天之生人也,與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

总的来看,从异乡再回故乡,从官场再战商场,张謇的人生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1895年前,主体是学业,苦学传统国学,丰富人文精神,为国家找道路;1895年后,主体是实业,精学新兴西学,履行科学精神,答好实践问卷,并为家乡开辟新路,可谓创造了学业、实业从传统走向现代演进的“双峰”。

(摘自《今参考·政界》)

猜你喜欢

纱厂张謇实业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论张謇的日本观
华商纱厂经营困境及对策——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例(1922—1925)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实业为何盯上了
联墨双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