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华林园轶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

2021-04-16老张在路上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园仙人司马

老张在路上

01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被人称为“诗鬼”的李贺因病辞去朝廷奉礼郎职务,由京城长安赴洛阳。

其时,距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一首名传千古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应运而生。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序中的“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魏青龙五年(237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这首诗的背后,是一个著名的故事,它的源头要从汉代那位汉皇大帝说起。

承露盘又叫金铜仙人承露盘(或铜仙承露盘),最早是汉武帝建造的。汉武帝好神仙之道,他遍寻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长生不死”,不惜斥重资去营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筑,承露盘仙人像为其中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

《资治通鉴》卷二十:“春(指汉武帝元鼎二年,即前115年)起柏梁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云可以长生。宫室之修,自此日盛。”

《文选》李善注引《三辅故事》:“武帝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

这说明,汉武帝造承露盘是听信方士之言,以为将玉磨成粉屑后和露水饮用,可以长生。汉武帝没有能够长生不老是肯定的,而柏梁台上的这座承露盘最后也毁于一场大火。

班固《汉武帝内传》记:“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烧柏梁宫。”

柏梁火灾后,张衡《西京赋》:“柏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用厌火祥。”

李善《文選》注引《汉书》曰:“柏梁灾,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又引《汉武故事》曰:“以香柏为之,香闻数十里”。

汉武帝在柏梁宫火灾的同一年,又兴建了建章宫。建章宫里也有承露盘。

毕沅校本《三辅黄图》卷三引《汉书》说:“建章有神明台”。又引《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三辅故事》引《艺文类聚》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服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其实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不过是凝结在盘中的水蒸气。汉武帝把这些凝结的水珠,当成了长生不老的仙露,将承接下来的露水交由方士。方士再将露水和美玉的碎屑调和而成后,让汉武帝服下,并且告诉汉武帝这样就能长生不老了。

公元前87年,喝了仙露的汉武帝刘彻并没有长生不老,他还是死了。

东汉灭亡后,三国时魏明帝曹叡,也就是曹操的孙子,下令将铜仙承露盘从长安搬迁到京城洛阳。《三国志魏志》引《魏略》中的记载说,景元初年,也即公元237年,魏明帝派人去长安,把汉代残存的乐钟、铜驼、铜人和仙人承露盘运来洛阳。《汉晋春秋》中说,拆好装车的时候,承露盘上的仙人突然潸然泪下。500年后的李贺诗歌所咏的这是这件前朝旧事。

在搬迁途中铜仙承露盘就被彻底损坏了,最后破损的部件也被丢弃得不知所终。《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中,对这段历史也有过描述。

汉代武帝铜仙承露盘在搬迁中损毁,魏明帝下令在洛阳重铸承露盘,这座新的承露盘安放在洛阳名园芳林园中。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去,他的儿子曹芳为了避讳,将芳林园改名为华林园。从此,华林园这个名字在三个地方传承了三百五十多年,并在历史的深处,留下浓浓的云烟。

02

洛阳华林园的前身芳林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和帝刘肇永元年间(公元89年到105年),它是当时洛阳众多宫苑中的其中之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洛阳曾被焚烧,芳林园化为焦土。

三国时曹魏定都洛阳,曹丕死后,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继位,曹魏青龙三年(公元235年),魏明帝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大修芳林园,起陂池,引谷水,起景阳山于芳林园。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明帝欲“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魏明帝亲自组织百官臣僚进行义务劳动,堆土成山,修筑园林。皇帝带着大臣们亲力亲为,也算是历史上的轶事之一。

《魏略》又说:“于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棹越歌;又于列殿之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序处其中。贵人、夫人以上,转南附焉,其秋石拟以百官之数。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芳林园作为皇家园林,其内有数千人,规模宏大,歌舞升平。

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魏青龙五年(237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就在这一年魏明帝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到洛阳,因运输途中,承露盘损毁,魏明帝重铸承露盘放置于芳林园中。

魏明帝曹叡死后,他的儿子曹芳改芳林园为华林园。曹芳之后,曹髦、曹奂相继为帝,在司马氏父子鼻息下战战兢兢生存,直到曹魏咸熙二年十二月(公元265年),司马炎迫使曹奂禅位,取代魏国建立晋国,华林园换了主人。

西晋时洛阳华林园在曹魏芳林园的基础上增建了诸多殿堂,并植果木。《元河南志》记载:“华林园内有崇光、华光、疏圃、华延、九华五殿;繁昌、建康、显昌、延祚、寿安、千禄六馆。园内更有百果林。林各有堂,为桃花堂、杏间堂之类。有古玉井,悉以珉玉为之。园有丁壶、蓬莱曲池。”

史料记载,西晋时的华林园内,建“流杯石沟,宴群臣”,宴饮游会频繁。在游宴中,留下了大量描述华林园美景的诗篇,如荀勖《三月三日从华林园诗》和潘尼《巳日诗》等。

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后的第二位皇帝是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司马衷当政后,非常信任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专权,假造司马衷的诏书,迫害皇太后,废其太后之位。同年,杀死皇太后于金墉城。西晋八王之乱,自此开始。

司马衷从小智商低下,王夫之曾有评论:“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司马衷最著名的故事有二:

其一为何不食肉糜。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

其二官私蛤蟆的故事就发生在华林园里。有一年夏天,司马衷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蛤蟆叫声。司马衷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晋惠帝驾崩后,皇太弟司马炽即皇帝位,是为晋怀帝。司马炽即位次年,改元永嘉。在此期间,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匈奴刘渊之子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从华林园北门出逃,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变”。

《晋书·卷五·帝纪第五》:“丁酉、刘曜、王弥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曜等遂焚烧宫庙,逼辱妃后,吴王晏、竟陵王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皆遇害,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

刘渊在洛阳放了一把火,宫殿、官衙全都焚毁,洛阳华林园从此被毁。五年后的公元317年,西晋灭亡。

从公元239年曹芳将芳林园改名为华林园,到西晋灭国,这一阶段的洛阳华林园共存在78年。

03

东魏武定五年(547),东魏抚军司马杨炫之因公务经过洛阳,面对眼前的凄凉景象,感慨伤怀,写下名著《洛阳伽蓝记》,追记劫前洛阳城佛寺之盛,慨叹历史变迁。

西晋“八王之乱”后,皇族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康。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使得江南诸州次第归附,东晋得以偏安。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又有人泛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在中国北方和巴蜀地区,与南朝相对应,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被后代称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天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历史南北朝时期。

鲜卑拓跋氏本来在草原上建立代国,在代国灭亡后,拓跋珪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寄居匈奴独孤部落,公元386年,拓跋珪趁乱复立代国,改称魏王。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确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即皇帝位,史称北魏。

拓跋珪之后的北魏,又经历5位皇帝,北魏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拓跋宏即孝文帝登上历史舞台。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推行改革。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修华林园。

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三月丙寅(初三),孝文帝在华林园宴请群臣以及贵族中退休的老年人和士中的老者,诏令:“贵族退休的老年人,黄发高寿以上者,给予中散大夫、郡守的名誉职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者,给予给事中、县令的名誉职位。士中的老者,直接给予郡、县的虚职,分别赏赐以鸠鸟为饰的玉仗和衣裳。”

孝文帝的这一做法,被一千多年后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学了去,在畅春园和紫禁城举办千叟宴,一時传为美谈。

孝文帝以后,北魏又经历7位皇帝,尔朱氏之乱后,北魏权臣高欢把持朝政。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元修与高权决裂,带领众大臣和手下前往长安投奔另一位权臣宇文泰,建立西魏。

高欢另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新皇帝,公元534年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这个新建立的魏朝,史称东魏。

北魏从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而洛阳从此成为东魏和西魏争战的主战场,城市一次次被焚烧,破坏殆尽。

杨炫之在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528年—529年)曾官奉朝请,见证过帝都洛邑极盛时。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年),杨炫之因行役览洛阳,出现在他眼前的景象是: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於荒阶,山鸟巢於庭树。游儿牧竖,踯躅於九逵;农夫耕老,蓺黍於双阙。”

杨炫之不禁感叹:“《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内外,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追思往昔,难免黍离麦秀之悲,一部流传后世的千古杰作《洛阳伽蓝记》由此诞生。

在杨炫之笔下,华林园是如此富丽堂皇:

泉西有华林园。高祖以泉在园东,因名苍龙海。华林园中有大海,即汉天渊池。池中犹有魏文帝九华台。高祖于台上造清凉殿,世宗在海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台上有钓台殿,并作虹霓阁,乘虚来往。至于三月禊日,季秋巳辰,皇帝驾龙舟鹢首,游于其上。海西有藏冰室,六月出冰,以给百官。海西南有景山殿。山东有羲和岭,岭上有温风室。山西有姮娥峰,峰上有露寒馆。并飞阁相通,凌山跨谷。山北有玄武池。山南有清暑殿。殿东有临涧亭,殿西有临危台。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隋唐以后,洛阳建起新城,洛阳华林园随同洛阳故城一起埋没于荒野农田之中,成了旧时繁华的一个象征符号。

猜你喜欢

林园仙人司马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回乡
看水 听涛
开卷有益
唐诗赏读——仙人
“司马”本不是姓
给仙人的信
“司马”原来是官名
给仙人的信
蓝色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