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开放银行理念落实转型发展新要求

2021-04-16总行党校第22期领导干部进修班第3课题组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开放平台银行金融

总行党校第22期领导干部进修班第3课题组

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快贯彻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结合行内“48字”工作思路,紧密围绕“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发展趋势,强化“转型务实、改革图强”的核心驱动力,在如何实现关键业务领域数字化转型,如何加快金融服务的智能重构,我们做了深入思考与讨论,提出以开放银行理念落实转型创新发展要求的几点思考:

一、市场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一轮技术革命促使全球的经济和商业运作模式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以开放银行为主要特征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在经历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转型后,进一步向智慧银行迈进,开放共享的服务生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助推下,全行业开放服务化趋势愈加明显

无论是零售、制造、医药行业,还是旅游、教育等行业,都将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SAAS化服务,进而对行业关联合作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对客户服务一体化的解决能力,并对外部生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已从单一企业间的直接竞争、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发展到开放生态圈之间的竞争,而聚焦银行业,云服务及开放平台是助力银行实现数字化、场景化、开放化从而最终完成智慧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因此开放银行已成为近年来业界高度关注和大力投入的重点业务领域。

(二)从金融同业和互联网企业开放平台建设情况看,生态赋能已经成为服务标配

一方面,四大行均已上线开放银行服务,其中,建行开放银行于2018年11月正式发布,支持账户管理、直销银行、贷款服务、生活服务、惠懂你等8大类服务;中国银行开放了外汇牌价、移动支付、公积金、理财等8大类服务;农行开放银行于2020年1月正式发布,支持用户认证、账户管理、信用卡、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6大类服务,同业在开放银行方面的创新和发展速度均较快。另一方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依托自身业务生态和商业化股权投资能力,从社交关系链类、信息类、营销推广类、支付类等基础API能力入手,逐步建立起AI开放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内容开放平台,具备面向校园、家居、医疗、社保等行业的综合化能力输出解决方案。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嵌入场景,输出金融”,而互联网企业立足“行业赋能”。因此,金融机构相较互联网头部企业在开放平台产品的丰富度和业务规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工行已在开放银行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在产品能力供给上,初步建成了全行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能力的“资源池”和全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共建的“武器库”

截至2020年末,工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开放平台已对外开放基础账户、支付缴费、投资理财、身份认证、信息服务等18大服务类别,共覆盖e缴费、e支付、e钱包等共计125个产品模块,涉及1425个应用接口。同时,在应用范围上已推广至境内36家一级分行以及7家境外机构,平台日均调用量超过3779万笔。

(二)在服务能力创新拓展上,进一步探索“互联网+企业服务”新路径

工行依托自身全面的金融服务、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联合外部合作伙伴和行业力量,共同为企业客户提供与工行金融服务紧密集成的SAAS产品,打造“工行云”品牌,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更便捷、无缝嵌入用户场景的金融服务。围绕公共服务、生产制造、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热点领域,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嵌入工行云服务。工行云平台已累计建设各类云产品25个,覆盖6大行业19个细分领域,各类服务租户数已超过2万户。

(三)在基础平台管理上,已建立覆盖制度、运营、风控的业务管理体系

为确保开放银行管理的体系化,一是制定下发了《中国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开放平台管理办法》,以“全行建,全行办”为原则,强调开放平台以各模块业务归属管理为基础,实现“权、责、利”的统一与协同,重点厘清线上与线下、牵头部门与创新部门、产品部门与研发部门等之间的职责;二是初步探索建立了对外“合作机构准入、接入准入、业务准入”三道运营管理防线,维护合作机构和工行交易数据安全。

三、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为充分贯彻“三比三看三提高”工作方法,我们对标金融同业和外部互联网头部企业创新发展方向,结合工行自身互联网金融建设的深入推进,建议进一步提升开放银行创新能力,强化内外部生态布局,推动管理机制体制升级,加大资源投入与管控能力,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一)基于工行开放金融生态体系加强金融场景创新

目前工行开放金融生态体系对外赋能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支付结算、身份认证、账户服务等领域,但在理财能力、融资能力、风险能力等金融优势较强的供给能力方面还相对缺乏,未来应围绕上述领域进一步开放更多、更优、更新的金融科技能力。在金融生态体系中加强服务场景的创新,重点聚焦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转型战略方向,与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能力共生,持续丰富重点行业领域服务解决方案,继续巩固开放能力数量、合作方数量同业第一的市场地位。

(二)持续提升平台的数字化、综合化运营服务能力

加快建立多维度的业务统一视图,按机构、按产品、按客户等维度形成业务运营全量精准统计分析,实现贯通式、一站式的数据展现,形成平台运维和专业化运维相结合的完善体系,支持各业务板块开展业务分析和精准营销,持续加强业务和技术运营支持团队建设;构建“一点接入、全渠道响应”运营模式,赋能各主体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敏捷运营。

(三)把握行业特征,形成覆盖全链条的业务风控能力

随着开放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展,银行服务与合作方越来越紧密,银行所面临的外部输入性风险、信息安全管控挑战也更为严峻。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风控管理思路,强化开放平台产品准入、风险评估和产品退出,丰富完善对外开放产品的风险监控模型和规则,提升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风险的主动防范和化解能力。一是从合作方准入、业务范围、支付用途、授权与限额、接口管控等方面,加强合作机构支付业务管理;二是通过建立技术规范与工作流程、加强合作方管理等手段,从安全准入、安全处置、安全防护三方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机制;三是详细评估工行生态云业务的关联性影响,明确生态共建伙伴的权责利分工,依托制度、协议划定各方职责边界,有效防范输入性风险。

(四)完善行内组织机制体制建设

开放银行建设不仅仅意味着业务体系的开放化,开放银行的有效运作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业务、科技、财务等内部管理机制,构建更具产业发展特征的组织架构、科技支持体系和内外部资源管理模式。一是强化业务与科技融合的组织架构。推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转型,加快形成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组织体系。创新探索API接口外部通用合作伙伴机制,加强对分行做场景、做平台的专业支持能力,有效支撑场景合作方的快速上线;二是通过发挥我行及科技子公司“科技研发+市场运营”优势,解决场景建设过程中缺乏产品抓手、客户合作黏性度低和投入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在财务资源支持方面,丰富资源配置的层次化,结合市场发展机遇期灵活应用总分行资源配置能力,在市场试点期适当容忍前期探索性投入,鼓励分行先行抢占客户并逐步培养合作回报能力。

(五)加大拓展工行金融生态圈

围绕我行、合作方和SAAS产品最终用户,更加高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与合作伙伴相互弥补服务场景,联合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为企业用户提供嵌入工行金融服务的行业解决方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加大开放银行金融生态圈建设,积极探索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生态。

猜你喜欢

开放平台银行金融
江西银行
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导航电子地图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在线开放平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记忆银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基于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的传统家居智联网解决方案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