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九潮集镇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征及防治措施

2021-04-15潘佩荣龙正谭潘礼斌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陆源斜坡隐患

潘佩荣,龙正谭,杨 灏,潘礼斌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地质大队,贵州凯里556000)

研究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九潮集镇及镇周边区域,面积约6.0km2。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复合造山带榕江加里东褶皱区南东部的西南段,自白垩纪末达到准平原状态之后,地壳开始抬升,特别是第四纪以来上升较快,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区内形成多个不同级次的山顶剥夷面和剥蚀台阶,并造成沟壑下切,多呈“Ⅴ”字型,造成两侧山体高、中间沟谷低的地形地貌。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4.3℃,最热月平均气温25.7℃,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1310.7mm。

近年来,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以浅变质陆源碎屑岩为基岩的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日益加剧,其中以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较为发育。由于民房多为木结构,且大都修建于斜坡体上或冲沟中,该类地质灾害隐患又存在隐蔽性和较强的破坏性,分布范围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因此,研究分析本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特征,可为相近相似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地质灾害隐患类型

根据2018 年《贵州省黎平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报告》及相关成果资料显示,九潮集镇地质灾害隐患受地形地貌、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组和主构造线的控制较为明显,与植被发育程度呈反比关系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程度呈正比关系较为明显等特点。

九潮集镇分布有8 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滑坡6处,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各1处。由此可知,九潮集镇地质灾害隐患以滑坡为主。

2 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征

2.1 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形态特征关系密切,根据表1、表2可知,九潮集镇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坡度在30°~35°斜坡体上,≥40°斜坡体分布数量次之,且主要分布于凹形斜坡体上,凸形斜坡体分布相对较少。

表1 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形成坡度区间值

2.2 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组对地质灾害隐患影响

调查区的8 处地质灾害隐患均分布于区域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组上,地层层位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Qbq),根据工程地质岩组分类,该地层属于较坚硬岩组,由于岩体内部的力学强度差异大,地下水含水状态不同,使得岩体易风化破碎,其强风化层饱水后,与土体接触面易软化形成润滑层,并形成相对隔水,使上覆土体易沿该润滑层滑动,造成斜坡体失稳,形成地质灾害隐患。

表2 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貌形态特征

2.3 主构造线、河流与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关系

由图1 可知,位于调查区的主要构造为茅贡断层,其破碎带走向与九潮镇九潮河基本一致,地质灾害隐患均沿破碎带边缘地带分布,该地带属于地形坡度陡变地段,主要由于该地段的岩体较为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河流的侧蚀作用造成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使得斜坡体在遭受人类工程活动破坏或降雨浸泡、冲刷等诱发因素的影响后,易形成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2.4 植被发育程度与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关系

调查区主要为常绿针叶和落叶杂灌林混杂丛生,自然植被与农耕作物交错纵横。自然植被发育覆盖程度高的地区由于遭受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弱,不易引发地质灾害隐患;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段,植被遭受砍伐、破坏,使得植被发育覆盖程度差,造成环境地质条件变差,斜坡体易失稳、形成地质灾害隐患。因此,植被发育程度与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呈反比关系。

2.5 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程度与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关系

由于调查区遭受构造作用影响,在后期河流冲刷作用下,形成了两侧斜坡高、中间低的地形地貌类型,造成了人类集中活动区主要为斜坡底部较为平坦的河道一级阶地之上,该区域又属于斜坡坡度陡变频繁地带,在人类的房建、修路的切填方以及农耕等工程活动影响下,工程活动强烈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高,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相对弱的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相对低。因此,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程度与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呈反比关系。

3 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措施

根据对调查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特征分析,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物质形成因素为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组,主要诱发因素为人类切方工程,斜坡体在遭受降雨的浸泡、冲刷作用下,失稳形成地质灾害隐患。因此,对调查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建议主要从人类切方工程方面考虑。

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勘查,清楚地质灾害隐患点遭受人类切方工程的强烈程度后。对于遭受人类切方工程活动强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议以桩板式抗滑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或者多级拦挡坝(主要针对泥石流)进行防护,在斜坡体适宜的位置设置截排水体系,对遭受破坏的斜坡体局部地带进行植被护坡;由于人类切方工程活动相对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切方高度不大,但范围成区成片,主要为群众自建房局部性的切方工程形成,建议对局部切方部位以挡土墙、护坡墙进行防护,并完善该区域原有的截排水体系,局部土体裸露位置进行植被复绿。

4 结论

本调查区属于贵州省东南部代表性的地形地貌类型,其分布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组较为广泛,为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在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局部性集中强降雨的作用下,诱发地质灾害隐患。因此,在对本区以及与本区环境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研究和防治时,建议对遭受切方的斜坡体应及时地进行防护,以免形成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伤亡和损失。

猜你喜欢

陆源斜坡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信仰的“斜坡”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控制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求友声的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