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①

2021-04-15贾淑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视网膜血糖研究组

贾淑华,张 艳

(许昌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南 许昌 461000)

糖尿病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常伴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据调查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达25.5%~27.3%,表现为视物模糊,若未及时有效控制,进展至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可发生视力明显下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进展,阻止病情恶化。国际糖尿病联盟将健康教育列入糖尿病5项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促进其改变健康相关行为[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7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7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2019-08~2020-01),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2)、对照组(n=35)。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9~77岁,平均(63.15±6.1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6例、初中及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8例。研究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62.50±6.3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及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眼部检查等确诊;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黄斑病变;精神障碍性疾病;伴视网膜血管疾病;表达、理解能力低下者;语言、肢体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降糖药物。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特征、发生及发展机制等疾病相关知识;并进行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嘱患者树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出院时发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院外指导手册,每2周电话随访1次。

1.3.2 研究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眼科医师、1名内分泌科医师、1名护士长、3名护士组成,共同查阅文献,编制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面对疾病态度及健康行为。(1)知识干预:由护理成员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根据其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制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如制作动画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发展视频,制作宣教手册图文并茂讲解控制血糖水平对预防疾病进展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视力维护重要性等。(2)信念干预:于每周五14:00组织集中授课1次,30min/次,由既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疾病预后良好患者,分享自身饮食、运动控制及眼部护理经验,分享心得体会,如多食豆类、蔬菜、含糖量低的水果,限制蔗糖、蜜糖、葡萄糖摄入,合理搭配饮食;进行散步、打太极等运动,控制体重同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运动量以自身稍感疲惫为宜。(3)行为干预:小组人员与患者共同评估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降糖膳食食谱及运动方案;指导患者进行眼部按摩,取太阳、丝竹空、晴明、百会、风池穴,采用点按手法进行按摩,每穴按摩2min以感酸胀为宜,1次/d。出院后建立微信群,患者于群内对每天饮食、运动、眼部护理情况进行打卡记录,小组成员定期提醒患者保持健康行为。两组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水平。采用罗氏快速血糖仪及配套血糖试纸,于患者空腹时及餐后两小时取指端末梢血进行测定。(2)比较两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其SDSCA由总体饮食、足部护理、具体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吸烟6个维度组成,最高分为71分,得分越高自护行为越好;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由社会活动、精神心理、身体功能、症状与视功能4个维度组成,分值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FPG、2hP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2.2 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慢性疾病,发展缓慢,但治疗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因疾病相关知识缺乏、自我护理行为较差导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可导致患者眼底出血加重,致使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严重可导致失明,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3]。因此,采取适当护理干预,增加患者疾病认知,提高其自我护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集知识、信念、行为为一体,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其建立正确、积极信念,进而增强患者行为改变动力[4,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本研究成立护理干预小组,调查患者知信行情况,可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提高护理效果;给予知识干预,进行多形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直观、准确接受健康教育内容,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相关认知;通过信念干预,由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患者分享自身经验,可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自我血糖水平控制信心;并进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制定降糖膳食食谱及运动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指导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并建立微信群于患者出院后继续督促患者保持健康行为,有助于延缓视网膜病变发展,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视网膜血糖研究组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