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林园景图册》图式特征分析

2021-04-14顾真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2期

顾真真

摘 要:《西林园景图册》是明代画家张复所画的一套山水册页,现藏于无锡博物院。此套册页原为三十二册页,散佚十六册页,现存十六册页,画面清润雅致,别有情趣,画家详细地纪录了当时西林园的建构和景貌,每页绘制园中一景并署名,客观生动地描绘了该山野园林之风貌。画面刻画精微,艺术造诣一流。文章分析该作品的图式特征,發掘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张复;《西林园景图册》;图式特征

一、张复及其《西林园景图册》的产生

张复,字元春,号苓石,明代中后期画家,苏州府太仓州人。张复擅画山水,师从钱谷,又与著名的文坛大家王世贞是太仓同乡。王世贞对这位后辈画家颇多赏识,经常将其介绍给其他友人。目前所知张复的信息,很大一部分也都来自于王世贞的文集中。王世贞在其中一封给友人余德甫的信中这样写道:“张元春者,吾小友也,从思伯游岭南。毋论思伯雅士,元春画品在徵仲、叔宝雁行,书法亦精工。足下试目之,便一日千里矣……”[1]可见王世贞对其评价不低。

《西林园景图册》是万历八年(1580年),三十四岁的张复受无锡出版家、书画鉴藏家安国之孙安绍芳之请,为其家族园林西林园绘制的画作。该园林是在嘉靖年间始建的一所私家园林,大修以后,王世贞写出了《安氏西林记》流传于世。由于西林园占地广袤,不可避免地在建成后的一百多年间因家族财产分割、维护成本高昂等原因逐渐消亡。道光年间的大收藏家,也是《西林园景图册》的收藏者顾文彬就曾去胶山准备“按图索骥”,对照寻找,但“而故老已不能指其处”[2]。2019年,笔者专程多次赴无锡东郊的胶山进行实地考察。虽然西林园建筑已无残存,但是山体风貌仍在,对照史料,依然有迹可循。

目前无锡博物院藏《西林园景图册》中十六景,分别为风弦障、遁谷、空香阁(图1)、素波亭(图2)、息矶、椒庭、爽台、花津、石道、荣木轩、沃山、上岛、鹤径、层磐、深渚、雪舲。从现存的馆藏作品中,可以看到张复笔下所绘的隐士、仙鹤、松石、山川、湖泊等,自然清雅,生机勃勃,表现出了当时文人强烈的归隐意趣。

二、对现存《西林园景图册》十六景图式的分析

(一)构图

唐代张彦远曰“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3],张复的绘画师承于吴门名家,同时自己也形成了构图严谨、笔法工整、布局繁密的章法。

《沃山》《空香阁》采用了中国画构图中的“平远”——平视,从前景带出中景再到远景。《空香阁》近处描绘了岛上郁郁葱葱的松树,两层阁楼隐落丛中,楼中女子寥寥勾廓,用笔极简,但意在点题。连廊曲径环绕,阁楼略加淡朱晕染,连廊栏杆用朱砂描绘勾勒,此处为画面主体部分,与远处用同样方法勾染的船只相呼应。孤舟无人,停靠河滩边,与零散几株松树形成了中景。图中虽未画水波纹,但凭借画面空间距离的纵深感,停靠的孤舟一叶已让人联想到了水面的遥远,与远处的重峦叠嶂融为一体。此屋建于此清幽之境,若是花开时节,花香环绕,一人独坐,可将湖光山色等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整体笔墨浑厚,浓淡合宜,表现的不仅是造园者的智慧,也抒发了画家回归自然的情怀。《遁谷》《石道》是俯视绘图,类似于“S”形,张复将其中虚实关系处理得清晰明确,巧妙地用云雾、烟霞来烘托远山,更增添了山水画苍郁之感。《花津》和《上岛》在构图中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疏密对比,《上岛》中“V”字状的大量留白,让疏密与聚散相结合,形成了构图别致的形式美。

(二)山石法

荆浩在画论《笔法记》里提出“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4],即想要描绘出山石形态的千变万化,就要了解物象的本源,所画作品才能得其“神”。张复用不一样的笔画方式表现错综复杂的山石形态,又用不一样的笔法表现不同质感的山石。张复在画《遁谷》《空香阁》时,以中锋为主来表现山峰,让画中的山石看上去圆浑饱满,互相重叠,秀丽滋润。在山的弯曲转折中,水流顺势而下。《石道》中又用了大量的披麻皴,柔韧的线条错落交搭,浓墨点处显示高低,用笔老道,画面呈现出沉静苍郁之感。在画《雪舲》《层磐》的山石时,侧锋刮擦,以表现山石坚硬之质,显得山石高大雄壮、苍劲坚挺。西林园地处江南,江南的山石形态大多平实圆润,体积饱满。但张复笔下的山石,形质各不相同,苍浑却不凌乱,体现出物象“形”与“神”的统一。

(三)树法

《西林园景图册》中运用了多种山水画中画树叶的技法,如双钩、点叶。图中大量出现的树木,用笔稳实,笔妙锋巧。《荣木轩》《椒庭》中的叶子,用了双钩之法,虽然都是勾写树的轮廓,但是叶形却各不相同,形态千变万化,如白描一般,枝叶双勾,再染以汁绿,勾笔精准苍劲。树枝交错,劲直瘦硬。张复把握住每一棵树特有的风姿,用毛笔的笔尖和笔肚着力,来匹配大自然中树的各种形态变化,还使用了像“点叶”这样的技法,以画出物象之源。如:《沃山》《上岛》中不同的点画——大小混点、散笔等;《石道》近景处绘制树木用两种方式(点叶、双钩),两种画法,幽妙婉转;《花津》《深渚》中叶细小而花繁茂,让人有一眼春日之感;《雪舲》作为唯一一张雪景,画面中的树木虽干枯但仍高耸而有气势。树木好似山石的衣服,张复在用笔描绘树木时尽力做到合乎物象的本性,虚实、轻重、走势、方圆都恰到好处,变化丰富。

(四)云水法

不同的水,如江河湖海、波浪,有不同特征和表现方式。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勾勒的云水,到南宋马远《水图》中十二段不同姿态的水,都运用了不同的笔法展现了不一样的对象特征。和云比起来,水有更真切的质实感。在《西林园景图册》中,勾水的技法多于勾云的技法。水法有勾写和晕染两种。《素波亭》是无锡博物院所藏十六景图册中以水为主要内容画得最为精彩的一张,画面中大部分的面积留给了水。用淡墨勾勒,根据水的方向,保持空隙,中锋用笔,笔锋舒畅且有动势,微风吹起时的水波纹,几只鸭子随水波游荡,提升了整体的动感。《雪舲》里用晕染方式描绘的水,张复在留白后用粗笔墨色略染,画出了一层层水阶的层次。张复对水的描绘“温润而泽”,营造了自在悠闲、安闲逸远的意境,是水的承托让山脉更加地鲜活,皑皑雪山映衬出了水的秀媚,而云的存在又增强了整个山的气势,张复笔下云雾缭绕,水气、烟云营造了山的深邃和宁静。如:《荣木轩》勾写的云在树丛中穿插,若隐若现,云蒸霞蔚,秀润幽远;《石道》中就完全用了留白晕染,舒展畅快,衬托云的水气感;《遁谷》山中环绕的云气,如轻盈的烟,不以丹青为重,不失田野之静谧。山的气势畅通,是靠云和水的流动。张复画中的水清澈明亮,云温和舒展,变化灵动自由。

(五)屋宇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鱼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鱼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5]明朝中期园林画盛行,《西林园景图册》也是园主人请画家来绘制的。点睛的亭榭屋宇是画中的眉目,孤舟鱼钓是画面的精神。册页中的亭榭屋宇大多结构简洁,兼工带写,喜用朱砂少量勾勒,有别于界画喜欢表现的复杂的皇家宫殿。虽然有的只是寥寥数笔,但图册中所描绘的屋宇却依然结构缜密,细致入微。又由于观察视角的不同,同一个景点会在不同的画面中重复出现,只是角度各异,比如说《空香阁》下方的亭子,也出现在了《雪岭》图的上半部。张复笔下的屋宇或隐于丛中,或临水,或倚山,一两只仙鹤、几个书童,平淡秀润的描绘充分表达了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三、结语

《西林园景图册》是张复传世之作,虽然有部分丢失,但尚存的作品依然展现出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图式能力。江南的气候承托着张复笔下的秀润清逸,西林园的山野之气又让作品苍浑朴茂。也许《息矶》里那个隐居傲逸之士,就是画家自己,画景实为画自己,借以表达其对平和散淡的世界的向往之情。

参考文献:

[1]王世贞.书牍[M]//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弇州四部稿:第120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0.

[2]蔡爱国.张复《西林园景图》册及其史料价值[J].中国书画,2006(12):4-22.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俞剑华,注释.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9.

[4]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55.

[5]潘运告.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2.

作者单位:

无锡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