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趣,仁心

2021-04-14米丽宏

乡音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浓墨小虾侵略者

米丽宏

老家临城县南山脚下,有小泉。泉水蜿蜒成溪。溪水里,生活着许多水族:小鱼,小蟹,小虾……小虾有点儿愣,好像不是游动的,而是凭借一种弹力,弹来弹去的。

水是透明的,阳光是透明的,光影水波里,小虾也是透明的。它们倏地来了,又倏地走了,动作莽撞,没打算没定力的样子。实际上,它们谨慎得很,吃东西时,总是先用钳足探一下,探一下,然后迅速后退,再试、再退,最后认定一点儿危险也没了,才放开去吃。

幼年时,我们常趴在溪岸,探头看水中世界,琢磨捉鱼捉虾的大事儿。小虾不知我们在看它,用脚爪辅助,桡足快乐地划动着;有的还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翘起来,自得到忘形。捉虾时总不会落空,用两手猛地掬起,就能捧起一只。虾被困住,在手心里乱冲乱撞,痒酥酥的。

时光一去三十年。当我站在上海博物馆赏读那幅《齐白石虾图》时,被虾弄得痒酥酥的感觉瞬间回归,由手心而至内心;一股青涩纯净的记忆,倏然打破了中年的时光。

画面上,十几只虾,有的弓腰向前,有的直腰游荡,也有的弯腰爬行,个个活泼、灵敏、机警。墨色浓淡间,盎然一种动感。虾们浓墨眼睛,柔软长须,透明硬壳,在眼前溅起一团湿淋淋水汽。那一张白纸的画幅,恍然变作一溪清水。

齐白石画了几十年虾,80 岁左右时,画艺臻于至境。这一时期作品《百虾图》上,102 只虾,每只都画出了龙的气势,被称《群龙入海》。据说,作品拍出了1.28 亿元,堪称书画界的奇迹。

老人总结自己画虾,一生有三变:自40 多岁开始临摹,63 岁时画的虾,外形真实,但精神不足,虾的透明质感没表现出来,头、胸没有变化,眼睛也不活动,很少姿态。66 岁时,虾的神抓住了,头、胸部前端有了坚硬感,腹部节与节若连若断,中部拱起,好像也能蠕动了。68 岁时,画虾眼用两墨点稍外横,腹部小腿由八只减到六只,长须有弯曲变化,头、胸部分,淡墨加了一笔浓墨。这样处理,加重了虾的重量,也表现了白虾的透明度。

齐白石画虾,留下了不少趣事。比如,他的虾在早年论“个儿”算钱,门上贴着润格:“白石画虾,十元一只。”有人请他画虾图,画完,就以画上虾的数量,照只计算。

某天有个人拿到画儿后,求白石老人再添上一只虾。齐白石就添了一只。但添上的那只虾毫无生气,齐白石说:“这只虾,不在价钱以内,画了只死虾,算是免费附送。”

有一求画者,有意刁难白石老人,给了35 元,想看看老人如何作画。白石老人画了四只虾,只只清润透明、栩栩如生;只有一只,半身藏在水草中,只留下一条小小虾尾。童心未泯,妙趣横生。

日本,曾是齐白石辉煌时代的开启之地,所以齐白石对日本同仁是非常友好的。朋友来跨车胡同探望他,他以礼相待;求画索字,他挥毫相赠。但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他表现的是一个中国人高贵的民族气节。

“九一八”事变后,67 岁的齐白石拒绝为侵略者作画,“七七”事变后,日伪当局想请出几位社会名流和贤达之士,为其涂脂抹粉,以显示“日中亲善”。他们几次派人登门,邀请齐白石出山,都遭拒绝。最后,日军的头面人物亲自出马,拉拢、引诱、威逼,齐白石说:“我,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为表明决心,齐白石把院子里的花木砍的砍、拔的拔,以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决绝。

抗战时期,齐白石曾画一幅画:一个老翁用力向葫芦里观看,上题“里边是什么”五个字,意味着落难的中国人民,要努力看穿日本帝国主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日本侵略者不解其中奥妙,大量印刷,散发全国各地。这幅画倒成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最成功的一张宣传品。

所有的虾,都来自水中。一些虾,跃上画幅,成为永恒的艺术;一些虾,端上餐桌,成为鲜美的舌尖记忆。

猜你喜欢

浓墨小虾侵略者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堆雪人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浓浓墨香溢煤海
浓浓墨香溢煤海
饱蘸浓墨写禅声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
小虾弯弯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