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金岁月 初心不变 桃李竞放 德以玉成
——记国家级武术教练、武术九段李德成

2021-04-14陈青刘红如

少林与太极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李德甘肃套路

◎陈青 刘红如

受教泰斗 得益终生

李德成在建国初期,于北京师从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尚云祥先生的传人陈子江先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拳、龙形剑等诸多拳械。每逢假日,他还从北京西的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骑车往返近百里到北京东的工人体育场,求教查拳名家常振芳先生。常先生每见他骑车大汗淋漓到场,便会让其他弟子离开,单独给他示范解析查拳动作要领。常先生娴熟的查拳技艺,诲人不倦的高尚武德始终铭刻在李德成心中。

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分配至兰州工作期间,李德成有幸得到在兰州久居的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黄埔军校武术总教官、武术泰斗杨松山先生的悉心栽培。杨先生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南京培养了张文广、吴江平、何福生等一大批国家武术栋梁。杨先生文武兼备,谙熟查、华、炮、洪、地蹚、形意、弹腿、太极、八卦等多拳种技法,甚精于散打、摔跤、柔道、拳击、日本剑道等实用技击,文武两科均造诣极深。

此外李德成还多次邀请到当时正在甘肃援建的天津武术名家张群炎到运动队里指导翻子、劈挂技术。八卦掌名家沙国政、形意拳名家何福生对李德成的关爱也都表现在不吝赐教之中,诸多武林前辈的教诲使李德成终身受益。

李德成练功照

李德成练功照

李德成从每位武术泰斗身上看到、学到的是大师们几十年修炼得炉火纯青的武功,诲人不倦、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遇危不屈、临难不惧的傲人风骨,在国家危难时刻,始终坚守“尚武精神”和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操。

2000 年在北京公园展示拳术

北京体院奠定基础

1959年,李德成被特招到北京体育学院。当时学院提出的“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使他系统学习了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多项运动技能,以及运动解剖、体育理论等多种体育理论为他以后的教学训练奠定了系统扎实的基础。

在武术专业方面,他师从张文广、成传锐、夏柏华、翟金生、门惠丰等著名武术教授。在各位武术大师的教诲、引领下,他走入探究武术真谛之门,求艺若渴的李德成得到集诸多武技融于一身的良机,如鱼得水般在武学海洋里畅游,技艺日臻完善。

在体院本科时他是师生公认的自觉苦练的学生。作为当时院武术代表队的队长,每当早操起床铃响起时,也是他满身汗水,手握剑、枪早操结束的时候。由他示范演练的“初级拳三路”被学院“电教科”拍成电影教学片,是武术学生研修的专业入门教科片。

武术超众人 担任主教练

李德成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工作。1972年12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济南举行。他作为甘肃省体委组织的团队成员前往观摩,返回向驻省体委军管会领导汇报全国武术运动形势后,军管会决定成立甘肃省武术队,公开招考省队教练。闻讯前来报考者有甘肃武术名家和数名外地应试者。军管会决定,体委干部都参加教练选拔的现场考试,应考者必练拳术和器械套路,择优选任教练。

李德成首先上场演练了当时称为国家最高难度的六十多个动作组成的“甲组规定拳术”,套路中的外摆莲、旋风脚、侧空翻等整套动作,他干净利落地一气呵成。等再次上场时,李德成演练的是体院成传锐老师亲自传授的“断门枪”套路(国家规定甲组枪术原型)。李德成演练结束后,其余应考者有的上台练了几套,有的比试了几招就下场,有的借故身体不适退考。李德成演练以后,军管会的领导与在座的体委干部一起热烈鼓掌,表达对他技术水准的一致认可。最后军管会公布武考结果:任命李德成担任甘肃省第一支武术队主教练。

李德成(中)与吴彬、李连杰于电影《少林寺》拍摄期间在河南宾馆前合影

1998年李德成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3年参加东亚运动会时与国家体委原副主任、武术研究院原院长徐才同志(右)合影

1995年中国武术代表团在美国

1995年李德成带领中国武术队参加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队员获七枚金牌后合影

1993年河南省人事厅对李德成记大功一次

初露锋芒,震惊武坛

1973年,根据体委领导指派,李德成到地市中学和小学选调了十几名从未听说过“武术运动”的孩子,一切从“零”开始,组建了甘肃省第一支武术队。

为便于管理和训练,他把训练房一侧的休息室改建成男、女宿舍。他和男队员住在一起,每天安排四次训练。

为准备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按规则要求,每个队员要有六项竞赛套路,李德成根据男、女队员的素质、个性特点创编套路。他以超人的创编能力,为全队创编了六十余套参赛项目,内容为:长拳、刀、枪、剑、棍及传统拳术、对练、双枪、双剑、大刀、朴刀、刀里加鞭等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套路。武术队员也以当时盛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朝练昼习。经过不到半年的训练,他们就到兰州兰园灯光场以及红山根体育场、院校和厂矿为群众表演。当观众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队员时,都非常兴奋。武术队不仅表演了新颖的竞赛套路,还表演了甘肃群众喜闻乐见的疯魔棍 、翻子、劈挂拳 、八步转 、鞭杆等传统项目,精彩的表演得到观众接连不断的掌声、喝彩声。社会各界由此对省少年武术队的赞誉广为传播。

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李德成通令嘉奖一次

1997年李德成获得河南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11月3日,李德成、林素朴与武术泰斗张文广先生在北京体育大学校庆五十周年时合影

李德成获得“河南武术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

1974年,组队不到一年的甘肃武术队赴西安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初出茅庐的甘肃队,获得大会团体第四名的成绩,名列在北京二队之前。许多省队说从来没有听说甘肃有武术队,此次比赛却被甘肃队的实力震惊。

真金不怕火炼,威武扬武威

1976年,甘肃省武术比赛在武威举行,李德成训练的武威地区武术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在这次省级比赛中获得“男、女团体冠军”,在36个单项比赛中,有35个获得前三名。骄人的成绩震惊了甘肃武术界。李德成以此证明自己的技能、对武术执着无悔的热爱。

宋震为李德成先生书顾炎武诗句

在李德成离开武威后的十几年里,武威地区凭借他打下的良好的武术基础,在省级武术比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许多队员凭借专业扎实的武术功底,相继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及西北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继续深造。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李德成在武威训练过的队员,都会动情地回忆起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训练之余,李教练带他们乘大卡车长途颠簸,迎着扑面的风沙到沙漠腹地为雷达部队、黄羊镇公社及以厂矿表演。弟子们说:当年恩师严格的教导,从技术能力到意志品德,都给他们打下了良好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重整旗鼓,争创佳绩

武威地区的比赛成绩震惊甘肃全省。省体委急招李德成返回原单位工作。当他重返省武术队时,看到的是:因为长期没有正式教练,队员们如同一盘散沙,技术更是大步后退。

令人痛心的是,队员失去往日敢于拼搏的精神。在重重困难面前,李德成仍以超人的毅力,选留原来的骨干队员,调集部分武威队员,重整旗鼓进行训练。

1983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五运会”上,甘肃队员徐庆祥一把扬眉剑出鞘,获得武术比赛剑术亚军。

李德成在甘肃培养的队员,开始陆续到大学深造或出国发展,骨干队员徐庆祥、刘广齐、张丽娟也担负起甘肃武术队助理教练的职责。

挺进中原,创业建功

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以后,促进了各地武术运动的发展,河南武术跃上更高的台阶。时任国家体委武术处的张山副处长,根据河南领导请他推荐高水平教练的要求及他对校友李德成技术、人品的了解,举荐李德成到河南省执教。李德成谢绝了甘肃体委对他的再三挽留,应聘到河南工作,开始了第三次创建武术队的历程。

1985年11月,应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之邀,中国武术院院长徐才作为团长率领中国武术协会代表团出访日本,李德成任该团主教练。访日期间,代表团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友好交流大会”。访问中,徐才团长博学、睿智、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平易近人的性格给李德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在郑州举行,李德成训练的少年队员刘海波、侯国旺作为主力队员参赛,河南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刘海波、侯国旺单项成绩也名列前茅,总成绩均达到“武英级”标准。

1993年,李德成任上海首届“东亚会”中国武术队“长拳类”组教练,队员分别选调自北京、山西、甘肃及河南(刘海波),在比赛中他们都取得全能冠、亚军的成绩。

1995年8月,在中国武术院院长、国家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带领下,中国武术队(套路、散打)远赴美国巴尔的摩市参加“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国家武管中心指派李德成担任中国武术(套路)代表队主教练。集训地点在甘肃兰州。八名参赛的男队员有:河南刘海波、王二平,天津郎荣标,广东陈崙;女队员有甘肃李淑红,安徽范雪萍,浙江吕丹,重庆刘艳艳。经过激烈的竞争,中国队员技压群芳,一举获得七项世界冠军、一项南拳亚军。赛后中国武术队应邀到美国纽约等城市进行表演,一路追随观看中国武术队表演的美国观众很多,有的直接登台献花表达对中国武术的热捧。

这次世界武术锦标赛,是武术运动首次走出亚洲在美国举办的武术盛会。徐才院长提出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口号,中国武术的影响力逐步显现,武术运动在欧洲、美洲等国家更迅速地开展起来。

李德成带队期间,一直重视队风队纪的建设。他带的团队训练自觉、刻苦,团结互助,赛场上敢于拼搏、争创佳绩。赛后他常找机会带领队员们一起游历祖国壮美名胜,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他启迪大家做人练功要犹如山岳一样的巍峨坚耸,也要有江海的博大胸襟和永不言弃的奋争精神。他希冀弟子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他独具匠心的训练方法指引下,队员在多种比赛中都有良好的表现:刘海波和段志超的对练(朴刀进枪),侯国旺的螳螂拳,董国兴的三节棍,王洪领的双钩,王继强、王丽丹、赵焜、王琮、马勇、孔繁辉的枪、剑、太极拳,唐文漪的双剑、对练,魏亚磊、张坤荣的刀、棍等都多次夺得全国锦标赛冠亚军的优异成绩。尤其是队员刘海波的刀术、棍术竞赛套路,从编创到演练身法技巧、风格,对全国各武术队颇具影响,成为各队公认的,如同武术教科书一样的“示范作品”,各队纷纷效仿。刘海波的八卦掌、朴刀等套路内容,也成为国内外武者练习该项目的“样板”套路,至今依然在武术赛场传习。

1997年,刘海波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八运会”上获得刀术、棍术比赛的全能冠军,为河南省再次争得荣誉。

奉献不止,笔耕不辍

李德成曾受中国武术协会派遣,赴印度尼西亚进行援外教学,为慕名来访的香港武术队进行多次教学辅导,为首次到大陆专程赴河南访问的“台湾青少年武术代表团”训练指导。

多年来,他经常参加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举办的重大的武术竞赛活动,多次在“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担任大会仲裁。

李德成退休以后,经常接受到邀请奔赴全国各地的专业院校进行讲学指导。并曾应邀到法国、意大利进行武术教学。

李德成笔耕不辍,曾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的《少林拳系列规定套路》《中国少林拳竞赛套路》中任副主编、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他主编了《少儿武术拳术》和《少儿武术器械》两册书,徐才为该书再版题词:“把武术传给少儿,让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普及绵延的必由之路。”他还编著出版了90余万字的《武术教学培训教材》两册书。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遴选了《武术教学培训教材》中的三项基础套路,定为河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规定套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德成执教的三十余载里,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培养的感恩之情,以继承中华武术文化为己任,奉献自己的能量。每当弟子们取得新的业绩时都令他感到欣慰。

学生贾瑞从河南武术队转调到澳门武术队后,连续获得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亚运会” “东亚会”金牌共计三十余枚。在“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后,澳门特区为他颁发银莲花奖。李德成、刘海波教练应邀出席颁奖大会,受到澳门特首何厚铧的接见。

李德成教过的队员在磨砺中成长起来。在甘肃培养的李绍成任兰州大学教授、国际A级武术裁判;陈青相继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河北体育学院燕赵武术文化研究室主任;刘广齐为国家级武术教练,现任上海武术院副院长;李淑红曾获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现任上海武术队高级教练;姜贵琴现为美国一武术学校校长,张丽娟现为俄罗斯圣彼得堡武术学校校长;丁慧茹曾荣获亚洲、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现任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

河南队刘海波、侯国旺、段志超、董国兴、王洪领、赵保强、王继强、赵焜、张坤荣、魏亚磊、李炳雷、张士杰、王巍堡、金若尘、王琮、贾瑞、王丽丹、陈静、朱琳、唐文漪、李红、宋晓鸽、郭玉峰、柴云龙、孔繁辉等一大批优秀队员中,有25人成为教授、副教授。他们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河南、陕西、河北、甘肃、澳门等院校、公安、省武术队及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等岗位上建功立业。

李德成说:“一生对武术的热爱与执着,在挫折磨难中不言放弃,力量来自诸多武术名师对我的教诲,信念来自武术传统文化对我的滋养,来自传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李德甘肃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甘肃教育》缩版公告
荡秋千
它是什么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Airbnb上的套路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