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对戏剧编剧的价值作用

2021-04-13马霞

参花(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舞台价值

摘要:戏剧具有文学性特点,兼具舞台性和艺术性。在戏剧创作中,编剧需要考虑舞台以及戏剧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上述要素,才能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戏剧作品。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舞台对戏剧编剧的重要性,并明確舞台、戏剧编剧二者的关联,提出将舞台要素向戏剧编剧当中融入的思路。

关键词:舞台 戏剧编剧 价值

在舞台艺术中,戏剧属于核心艺术类型之一,其突破了案头文学浅层次的艺术形式。从编剧角度分析,只有戏剧剧本具备舞台性这一前提,才能将其艺术效应以及感染力充分体现。所以,在编剧环节应充分将舞台要素融入其中,以呈现戏剧表演活力及其独特的魅力,通过舞台表演,让受众体会戏剧艺术的感染力。

一、舞台对戏剧编剧的重要性

民国初期戏剧作家始终处于摇摆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田汉、吴光祖等戏剧作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戏剧成为宣传的重要载体;涌现出各类样板戏,导致戏剧文化批判性不断削弱,在文学深度方面也略有不足。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文化市场充斥着娱乐性特点,真正高雅的文化凤毛麟角,在戏剧创作方面也逐渐脱离文化本质,其中包含舞台艺术。由于戏剧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意识是由当时时代特点所决定的,通过舞台表演能够知晓创作者的感悟。成功的剧作家,通过舞台表演即可感受到其作品的文学气质,因此,舞台能够抒发编剧的创作感悟。[1]

二、戏剧舞台和戏剧编剧二者的关系

戏剧的本质为舞台表现性的体现,所以,戏剧创作也并非简单地编写剧本,需要冲出文字表面含义的桎梏,并将更多层次的舞台要素融入其中。在戏剧编创以及戏剧表演等流程中,作为编剧都应该将舞台要素考虑其中。原因是戏剧编创的完善性最终会在舞台表演方面有所体现,所以,如果忽视了舞台要素,那么就有可能陷入单一化或者过于僵化的状态。整体来讲,戏剧编剧、戏剧舞台二者之间关系如下。

(一)戏剧需要依附舞台

所有的戏剧作品都应依附舞台而存在,如果脱离舞台表演,那么就难以完成编剧的最终目标。剧本是戏剧的灵魂,必然难以脱离舞台以独立形式存在。编剧需要通过舞台表演,在独特的时空内,将自身编创的魅力显现出来。所以,编剧人员要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明暗相融的创作思路体现出来,通过多样化的舞台形式,将戏剧人物的内心动态体现出来,呈现多个层次人物特点。

(二)戏剧具有舞台观赏性

戏剧创编的重要宗旨就是审美水平提升,编剧创编戏剧主要为了将其观赏性体现出来。所以,剧本编写手法的运用需要联系戏剧剧场性以及舞台性等特点。从本质上讲,剧本创作需要摆脱戏剧内容局限性特点,以欣赏者的视角,考虑受众感受,将特定场景融入其中,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受众面临特定的舞台情境时,可以对戏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等舞台形象有独特的感知。[2]

(三)通过舞台体现创作要素

戏剧的创编目的是为了优化戏剧舞台效果,进而带给受众更加直观和整体的印象。所以,若戏剧剧本被重新创作,需要将受众因素考虑其中,因为戏剧是面向受众而存在的。部分受众艺术素养较高,欣赏水平也相对较高;还有部分受众为普通观众,不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由于受众欣赏水平存在差异,所以,编剧创编戏剧的过程中,要杜绝“书本气息”,要“雅俗共赏”,使戏剧能够被大部分受众所接受,从内心喜欢上戏剧。因此,戏剧编剧不但要完成内容设计,还要考虑戏剧舞台性和受众特点,以此为基础,把握上述关键要素,才能使剧本内容符合大众审美。

三、在戏剧编剧中融入舞台要素的思路和策略

(一)融入思路

分析戏剧创作以及舞台表演二者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戏剧创作最终目的是将其舞台特征体现出来,如果脱离舞台,那么戏剧内容也会出现枯燥性以及空洞化等问题。与此同时,舞台表演过程能够验证戏剧的编剧是否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大众性的把握能力,所以,在创编环节,应重视舞台要素的融入。

1.体现出编剧内容的大众性

戏剧的编创人员要深入生活,对于受众反应要全面观察,把握受众喜好,进而展开戏剧创编,如此才能使戏剧作品受到大众欢迎,彰显戏剧魅力。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受众,还要将其审美需求以及心态特点考虑其中,并将其和内容设计相互融合。因为受众类型存在差异性,体现出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所以,戏剧创编方面,要有对受众注意力的设计,体现出编剧大众性特点,如此才能增添戏剧自身对受众的感染力。[3]

2.突出戏剧的表现性

如果戏剧内容表现力缺乏,那么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就会令受众感到乏味,会丧失观赏兴趣,不愿意继续欣赏。从这一视角分析,戏剧编剧要将编创重点向表现性方面落实。在实践过程中,编剧应该关注戏剧内容多样化特点,保证剧本内容能够吸引更多受众。所以,戏剧编剧要秉承戏剧艺术性这一前提,使剧本编创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戏剧作品不断改进,让戏剧有效展现其表现性,与舞台意境相互融合,带给受众美的感受和深层次的心灵启迪。

3.展现编剧的灵活性

戏剧编剧需要将剧本内容灵活地体现出来,对于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剧本应该选择差异化的编剧形式。具体来讲,舞台戏剧具有显著的多变性特点,编剧设计的过程应该立足剧本从整体上进行设计,从多个角度对戏剧内容加以优化,保证编剧过程的灵活性特点。舞台戏剧应避免纸上谈兵或者坐而论道的创作方式,要利用灵活的创作手段使舞台戏剧更具有吸引力。

(二)融入策略

1.考虑受众心态

因为戏剧的本质是反映特定阶段社会的现实问题,也是从深层次对人类情感的揭示,所以社会性以及情感性共同组成戏剧的内涵。戏剧编剧在作品创作期间,应考虑到戏剧社会性和情感性相关要素,并将上述要素在舞台上呈现,以吸引更多受众。编剧的创作需要基于受众心态的调查研究,对创编模式加以优化。实际上,不同时代、不同群体受众的心态是变化发展的,所以,编剧要紧跟时代脚步,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不要模式化地进行创作,而要深入生活,把握受众心态,换位思考,将生活艺术化地搬上舞台,不断提高自身的创编水平。

2.提高自身认知

一部分戏剧编剧对剧本的创作方向不明确,认为剧本创作只是单纯地为了舞台表演,向其中融入功利性元素,忽视了剧本的艺术性特点。编剧应该不断转变自身创作认识,否则必然会对戏剧创作整体性产生影响。为了从源头上改变创作状态,编剧应该充分明确自身职责,在作品创作阶段融入更多美学要素,在潜移默化中使大众欣赏之后审美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同时,编剧还应不断提高戏剧的编创水平,摒弃传统的单纯模仿创作模式。因为这种创作模式下会限制创作人员思路,使戏剧作品内容的创新性不足,这种创作现象亟须得到改变。除此之外,编剧还要摒弃自身惰性因素,不断赋予作品创新内涵,使戏剧内容更具吸引力。

3.联系舞台实践

戏剧创作的典型特点是将经济性以及商业化各项要素融入其中,而创作中融入商业化要素往往会将戏剧自身的艺术性淡化。所以,此种创作现状亟须改变。戏剧编剧要联系舞台实践,让戏剧创作真正回归舞台表演,将舞台要素和编创巧妙融合,防止创作过程受到商业因素干扰。编剧还要设身处地将听众感受考虑其中,在此基础上彰显编剧艺术性以及灵活性特色,凸显戏剧舞台效果。

比如,著名话剧作家田汉自小热衷戏曲艺术,经常在剧场中穿梭,对于舞台较为熟悉,经过实践积淀,创作出《关汉卿》以及《文成公主》等优秀的话劇作品。作为话剧作家的曹禺,在少年时期参加话剧演出,像《压迫》《织工》《娜拉》等都是他的作品,由于民国时期的女演员相对较少,因此,他常常扮演女角,由于表演才能出众,更有“南开戏剧之花”的美誉,后来创作出的作品《北京人》《雷雨》等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4]

除了话剧以外,戏曲的创作也同样离不开舞台实践,像京剧名作家齐如山,由于其重视舞台实践,并且知晓表演艺术,所以创作出《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经典戏剧作品,成为“梅派”戏剧的典型代表。范钧宏也是著名的京剧作家,其通过在京剧班演出,有大量实践积累,创作出《杨门女将》和《九江口》等系列剧本。吴素秋也是京剧演员兼作家,具备演员的实践经历,改编《白毛女》作品,还创作出《黛诺》。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编剧来讲,熟悉舞台至关重要,只有经历大量舞台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戏剧作品。

四、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知晓戏剧舞台、戏剧编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戏剧编剧在创作环节要考虑受众因素,同时,可利用多重感官冲击对舞台环境加以优化。随着戏剧创作模式以及方法的不断更新,戏剧编剧要从整体性入手开展剧本创作,提高自身认知,通过舞台实践熟悉戏剧舞台,不断创新戏剧舞台效果,以多样化形式为受众带来更好的戏剧欣赏感受。

参考文献:

[1]李佳鑫.戏剧编剧赖以生存的土壤——戏剧舞台[J].幸福生活指南,2019(08):191-192.

[2]郭建鹏.戏剧编剧与戏剧舞台[J].中外交流,2017(1

0):42.

[3]李丽来.浅议舞台对戏剧编剧的重要作用[J].明日风尚,2019(19):113+115.

[4]赵恒武.戏剧编剧赖以生存的土壤——戏剧舞台[J].中国文艺家,2017(4):41-42.

(作者简介:马霞,女,甘肃省歌剧院,三级编剧,研究方向:编剧)

(责任编辑 星星)

猜你喜欢

舞台价值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春天大舞台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