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建引领描绘乡村振兴“吉安画卷”

2021-04-13刘玮峰严爱群

老区建设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吉安市乡贤党组织

刘玮峰 严爱群

2300余名新任乡镇干部实行轮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占比升至98.1%、44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现全覆盖、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9万名、97%的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100个市级红色名村正在积极建设……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一组组鲜活数据的背后,正是吉安市旗帜鲜明强化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绘写乡村振兴“吉安画卷”的生动实践。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吉安市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年”为契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谱写“大党建”引领“大振兴”的新时代华章。

选优配强“领头雁” 夯实基层党组织

从单一农业产业发展成“千万斤优质水稻、百万羽乌鸡、十万头肉牛、万亩稻虾共作、千亩蔬菜基地”的产业大格局;连续三年举办小龙虾美食文化旅游节吸“睛”无数;环机场乡村文化旅游圈让一批古村焕发古韵新容;探索积分制量化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泰和县螺溪镇的华丽转身正是该县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有力见证。

日前,吉水县盘谷镇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一片生机盎然,赣江库区波光粼粼,万亩养殖基地鱼虾游嬉。几年前,盘谷镇党委通过多方调研,抓住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契机,成功打造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在11月9日举办的全国河蟹大赛上,由该县选送的本土品牌“井赣”螃蟹,击败来自全国80余家单位选送的2000余只河蟹,斩获大赛“蟹王”奖、“蟹后”奖。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乡村振兴才能蹄疾步稳。”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黄洋华表示,为选优配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力量,吉安市以换届为契机,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纳入换届考察重要内容,提拔6名脱贫县党政正职、35名乡镇党政正职进上一级领导班子,目前县(市、区)领导班子中有乡镇正职工作经历的占比提高到45.7%,乡镇领导班子中熟悉“三农”工作的占比提高至80%,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和“前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全面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分期分批对2300余名新任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推动“四项提升” 筑牢战斗堡垒

走进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敖上村,只见树木茂密,风景秀丽,畲乡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坡树丛中。国庆假期,红色文化园、畲族风情秀、军旅体验、水上乐园、空中项目体验、主题酒店等六大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八方游客。这个曾经地处大山腹地的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如何一跃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村‘两委’班子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党建+红色旅游+村级集体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华的一番话给出了答案。今年以来,230余个基层党组织前往敖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8000元增长到2020年29.8万元。

永新县澧田镇九西村有着40余年的种桑养蚕传统,传统养蚕技术劳动量大,效益却不高。村支部书记沈生先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外地学技术,成立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村160户都从蚕桑产业中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吉安市推动实施提升党建力量、提升党建基础、提升党建活力、提升党建保障等“四项提升”工程,建强村级党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一肩挑”占比提升到98.1%。县、乡党委书记和县级组织部长带头包联,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创建10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一批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建设100个市级红色名村。全面推行“强村带弱村”模式,全市97%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基层组织搭台  唱好人才大戏

人才兴,则乡村兴。泰和县上模乡油洲村“田教授”郭秋玉毫无保留传授黄栀子种植技术,帮助乡亲每年增收3万余元;老营盘镇小庄村养蜂能手刘唐祝,擅用客家话向脱贫户和农户传授养蜂技术,让晦涩难懂的技术变得通俗易懂……泰和县1399名“田教授”乡土人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472个“田教授”产业扶贫实训基地,为当地乡村振兴接力赋能。

成片的蔬菜大棚掩映在茂密山林中,修旧如旧的民宅鳞次栉比……走进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一幅秀美乡村的画卷徐徐铺展,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破败杂乱的小山村,推动下坊村“蝶变”的正是乡贤力量。外出创业乡贤们先后捐出100多万元,改造村里基础设施。在外创业多年的王云,毅然舍下上海事业,回乡成立岩前观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赦综合特色种养合作社,带动家乡村民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全市所有230个乡镇(街道)实现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吸引在外乡贤引进项目290个,带动总投资445亿元,吉安乡贤在助力家乡发展建设中绽放异彩。

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吉安市通过打造“政策聚才、平台育才、乡情引才、服务留才”的模式,引领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今年以来,向44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近千名科技特派员到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关于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倍增计划,培育“田教授”“茶博士”“瓜师傅”等人才6.9万名;组建市级党务干部人才库和基层党建“红旗讲师团”,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推进红色治理 培育乡村振兴文明新风

安福县钱山乡是一片红色热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赣省委机关、湘赣边武功山游击队先后在这里驻扎,留下大量革命遗存。该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聚力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让广大群众为“红色钱山”深感自豪。同时将挖掘红色资源与融合产业发展相结合,整合金汤温泉、乡贤茶叶基地、娃娃鱼等特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研学路线,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永新县三湾乡则在基层治理方面推行“十户连心”网格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被划分为66个网格区,选定中心户长66人,每个中心户长连心10到30户农户,中心戶长由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党员、“五老人员”、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和致富带头人担任,及时上传群众的呼声和民意,半年多来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

吉安市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向乡村善治增效。推行“网格化”管理,规范设置农村网格6116个,构建“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引导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推行“十户连心”管理模式,选聘党员中心户宣传政策、联防联控、化解矛盾。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以强化“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为重点,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推动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简介:刘玮峰,吉安市委组织部;严爱群,井冈山报社。

责任编辑:曹高明

猜你喜欢

吉安市乡贤党组织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吉安市耕地资源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外商直接投资对吉安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