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hardcore”和“硬核”对比研究及互译策略

2021-04-12曾姝

关键词:硬核语料库

曾姝

摘要:自2018年起,源自英文“hardcore”的“硬核”一词在网络上迅速刷屏,成为年度流行词。借助Google Books Corpus、iWeb和BCC语料库,总结了“hardcore”和“硬核”在英汉语使用中的主要语义,发现二者在基本词义、语言变化和科技术语方面存在不对等的情况。在两词互译过程中,译者应结合“找译译法”和“现有译法”对术语进行检索验证以追求表达的规范性,培养对语言发展和变化的敏感度,注重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性,在考虑接收方传统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在翻译中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以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树立新时代大国形象。

关键词:硬核; 语料库; 互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21)01-0016-05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1.01.003

Abstract:Since 2018,the Chinese term “yinghe”,originating from English word “hardcore”,has been widely used on internet and become the buzzword of the year.This paper utilizes Google Books Corpus,iWeb and BCC to compare the meaning of the two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s,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non-equivalences in their basic meaning,language variations and technical terms.In view of these difference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combine “translation method of looking for equivalent” and “current translation method” to achieve term standardization,cultivate keen awareness of diachronic language changes,an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spar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Moreover,translators should maintain Chinese cultural traits whilst respecting the traditions of other cultures and raise our own vo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so as to more effectively spread Chinese culture and build the national image through translation.

Keywords: hardcore; corpus; translation

“硬核”源自英文單词“hardcore”,自2018年起迅速出现在各大新媒体和传统纸媒上,成为网络流行词。本文借助谷歌图书语料库(Google Books Corpus)[1] 、智能网络语料库(The Intelligent Web-based Corpus,iWeb)[2] 和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LCU Corpus Center,BCC)[3] 对“hardcore”和“硬核”的现有语义进行对比研究,并讨论其互译策略,为广大译者朋友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译情况,也为如何在翻译中彰显文化身份提供些许参考。

一、“hardcore”的语义

在英语中,“hardcore”也常作“hard core”或“hard-core”。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hardcore”源自美国;又据《韦氏大学英语词典》,该词首次出现于1940年。然而,谷歌图书语料库的搜索结果显示,“hardcore”最早作为人名出现在1813年英国的法律文件中,原文为“Davis v.Hardacre”(A Digested Index to the Nisi Prius Reports,1813:231)。自1810年至1940年,“hardcore”的使用频次较少,主要有两种含义:1) 人名或机构名,拼写为“Hardacre”,自1910年代起变成“Hard-core”;2)(打地基的)碎石,拼写为“hardcore”,如 “hardcore base”。至20世纪40年代,“hardcore”的使用频次稍有增加,并产生了新的语义。例1中,“hard core”不再指“打地基的碎石”,而是比喻意义上的“地基”或“基础”(foundation)。

例1 This conference was unique,too,because it was built around the hard core of United Nations experience in cooperation.(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Volume 12,January 7,1945:1163)

译文 此次会议建立在联合国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其召开也是独一无二的。(《国务院公报》,第12卷,19450107:1163)

同期,“hardcore unemployed”出现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记录中,指“从未有过全职工作或长期无法找到工作的人”,且沿用至今。类似用法还有“hardcore poverty/slum”,“hardcore”表示“难以改变的(状态、问题等)”。

20世纪50年代,“hardcore”的使用频次继续攀升,新的意义也随之出现。如例2所示,“hardcore”指“因年老或慢性疾病而必须依靠政府养老的人”,“difficult cases”一词说明这群人属于“难处理的案例”,故“hardcore”在特定语境中也可释义为“难以处理的(事情、问题等)”。

例2 Senator SMITH When I use the words “hard core” I mean those that we couldnt place through our program under the IRO.We are sending them to Brazil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arent we?

Mr.WARREN Well,the High Commissioner uses a different term.He calls them “difficult cases”…They are either aged or chronically ill.(Mutual Security Act,1954:380-381)

译文 史密斯参议员:当我用“hard core”这个词的时候,我指那些无法通过国际难民组织项目进行安置的人。我们要把他们送到巴西和其他国家,是吗?

沃伦先生:是的,只是高级专员用了一个不同的词语。他称之为“困难案例”……这些人有的年事已高,有的患有慢性疾病。(《共同安全法案》,1954:380-381)

在例3中,“hardcore”被赋予了“中坚力量”的含义。此例表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盛行于美国社会。

例3 Mr.DOYLE In other words,your testimony that you have given us and which you will give us is out of the mouth of a person who was r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as a member of the hard core Communist Party?(Investigation of Communist Activiti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rea—Part 1,1954:6133)

译文 道尔先生:换句话说,你向我们提供的以及你将向我们提供的证词来自一个被共产党认定为核心成员的口中?(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共产主义活动调查——第一部分,1954:6133)

到20世纪70年代,“hardcore”的使用频次显著增加,其中“hardcore pornography”一词应运而生,指“赤裸的、(对女性)暴力的色情作品”。80年代,“hardcore punk”广为使用,指“具有力量感、节奏猛烈强劲的音樂”,成为年轻人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代表了兴起于后现代美国社会的一种亚文化;“hardcore bodybuilding”也开始出现,用来形容“高强度的健身”或“投入的健身态度”。进入21世纪,“hardcore + 学科/领域”的搭配盛行,如“hardcore pharmacology/Java”等,指“某个学科或领域的核心知识”。

由于谷歌图书语料库对该词的收录截至21世纪前10年,笔者还借助包含最新网络内容的iWeb语料库对其常见搭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名词搭配分别为“hardcore fan”“hardcore gamer”“hardcore punk”“hardcore band”“hardcore player”,表明该词多用于游戏、音乐等领域,这与字典释义大体一致。

“hardcore”除用于游戏和音乐领域,还常用于科技领域,多以专业术语出现。计算机科学中的“hard-core processor”指“硬核处理器”,即“经过布局布线优化的处理器”;在食品科学领域,“hardcore syndrome”指“硬心症状”,即甘薯遭遇冷害后在煮制时出现硬心、食味苦涩的现象;物理学中,常见术语为“hardcore boson model”(硬核玻色子模型),“hardcore”在此处用于描述“一个格点上只能占据一个玻色子的状态”,可理解为“无法入侵的”。

例4 Storage of roots in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thylene accumulation or containing exogenous ethylene resulted in a higher incidence of hardcore.(“Involvement of Ethylene in the Hardcore Syndrome of Sweet Potato Roots”,Food Science,Abstract)

译文 将甘薯根部储存在有利于乙烯积累或含有外源乙烯的环境中,更有可能导致甘薯硬心。(“乙烯与甘薯硬心症状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摘要)

显然,“hardcore”的语义随时间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了其现有的字典释义。现今,不同字典对该词的收录并不一致,且未涵盖语料库检索到的部分用法。笔者结合语料库和常用字典将“hardcore”的基本语义总结如下:1)(打地基的)碎石;2)难以改变的(状态、问题等);3)难以解决的(问题等);4)中坚力量,忠实信徒;5)(色情作品)赤裸裸的,暴力的;6)硬派音乐(高音量和强有力的实验性流行音乐);7)最基本的,最纯正的,最核心的。此外,“hardcore”常用于科技领域,构成专业术语。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4],因而“hardcore”在科技术语中多被赋予有别于其基本语义的特定含义,主要包括:8)经过综合和布局布线的;9)(甘薯等)硬心现象;10)一个格点上只能占据一个玻色子的,无法入侵的。

二、“硬核”的语义

“硬核”在汉语中广为使用,但未被收录在《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海》等主要字(词)典中。因此,笔者借助BCC汉语语料库对该词进行多领域和科技检索,分别得出148和1 168个结果。笔者将其语义分为基本语义、专业术语和网络新用语三类,总结如下。

(一)基本语义

(1)名词,指“质地坚硬的核状物”,如“果实硬核”。

(2)名词或形容词,表示“核心的、最重要的(人或事)”,如“硬核人物”。

(3)名词或形容词,表示“难处理的(问题等)”。

(4)形容词,表示“最忠实的、不动摇的”,如“硬核观众”“硬核粉丝”等。

(二)专业术语

(5)计算机术语,如“硬核处理器”,与“软核处理器”相对。

(6)医学术语,指“晶状体核”,如“硬核白内障”,即“晶状体的核硬度为Ⅳ或Ⅴ级的核性白内障”。

(7)化工术语,用于形容“核/壳乳液的粒子结构”,如“硬核软壳”的PUA复合核/壳乳液是以较硬的PA单体聚合物为核,较软的PU为壳的聚合物。

例5 在此值以上,软硬核结构粒子的层越薄,需要越高的干燥速度以变形更多来填充间隙。

(8)农业术语,如“硬核期”,一般指核果类果树的果核开始木质化的时间段,表现为果核变硬。

(9)经济学术语,表示“不可证伪的理论或无法拒绝的公理”[5] ,与“保护带”相对,后者指“保护研究纲领硬核的辅助性假说”。

(10)游戏术语,如“硬核游戏”,即“存在上手门槛并有特定受众的游戏”。

(11)音乐术语,如“硬核朋克”“硬核说唱”等,指“具有力量感、猛烈强劲的音乐形式”。

近年来,中国流行文化中出现了“民工硬核”的说法,指“节奏感强的网红歌曲”。

(三)网络新用语

鉴于BCC没有囊括最新的语料,笔者通过分析网络资源和学术文献将该词近两年在网络上的新用法歸纳如下。

(12)形容词,表示“有追求的、敢于诠释自我价值的”,如“青春励志短片《硬核青春》”。

(13)形容词,表示“厉害的、霸气的、刚硬的”。

例6 “硬核”课堂!化学老师用大闸蟹教学。(人民网微博,20191025)

(14)形容词,表示“高品质的、有内涵的”,如“硬核剧”。

通过以上总结,本文发现“hardcore” 和“硬核”的英汉语义有对应的部分,但也存在诸多不对等的情况。下面将对两词语义进行对比分析,并详细探讨其互译策略。

三、“hardcore”和“硬核”的语义对比及互译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中的“硬核”保留了英语中“hardcore”的大部分语义。其中,“硬核音乐”“硬核游戏” “硬核粉丝”和英语的“hardcore music”“hardcore game”“hardcore fans”一一对应。此外,“硬核”和“hardcore”均可表示“难处理的事或问题”。然而,两词在语义上并不完全对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基本词义而言,“hardcore”可表示“碎石”,亦可用来形容暴力的色情作品,中文“硬核”则无此意;第二,“硬核”在网络上的广泛使用使其语义日渐丰富且变得模糊,而源词“hardcore”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硬核”一词的流行可归因于其本身语义内涵的模糊性、网民和网络的有效推动和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价值追求[6] 。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催生出“硬核”的各种新含义,表明了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变化的促进作用。第三,“hardcore”和“硬核”在多个领域均有对应的专业术语,但二者在医学、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术语表达存在差异。基于语义不对等的情况,译者在两词互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译者应结合“找译译法”和“现有译法”,选用合适的资源对术语进行检索和验证,以追求译文表达的规范性。术语翻译本质上是一个检索和验证的翻译过程,译者需要进行术语背景检索、译本检索和译本验证[7] 。根据原语术语是否存在译语对应词,译者可使用李亚舒和徐树德[8] 提出的“找译译法”或“现有译法”来进行术语翻译。“找译译法”是“依据原语术语的含义,通过适当的方法,直接从译语专业文献中找出与原语术语相对应的译语术语的翻译方法”,适用于有译语对应词的术语翻译;“现有译法”指的是术语直译、意译、音译、形译、音意兼译或借用等翻译方法的统称,适用于无译语对应词的术语翻译。本文运用“找译译法”在知网、谷歌学术和国内外电子数据库等平台对“hardcore”的相关术语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其在汉语里均有相应的术语表达,总结如表1。

如表1所示,大部分“硬核”和“hardcore”术语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二者在医学、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术语表达有一定的出入。笔者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汉字“硬”和“核”与英语单调“hard”和“core”并不完全对等。汉字“硬”可做形容词或动词,比如“硬核期”的“硬”可意为“变硬”,因此译文选用动词“harden”。汉字“核”常指“有实际形态的核”,不同于抽象意义上的“核心”,而“core”可指具象或抽象的中心。表1中,“hardcore syndrome”指甘薯遭遇冷害后变硬的现象,按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应为“硬心症状”,而非“硬核症状”。此外,英文单词“core”“nucleus”“stone”等均可表示“核(心)”,如“硬核期”的译文“stone hardening period”中,“stone”专指“果实的核”。

其次,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译者要培养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结合具体文本和语境进行翻译。近两年,“硬核”一词在汉语中被运用到各种语域和文体中,如“硬核科技”“硬核相亲” “硬核公关”等,其新用法在英语里缺乏对等的表述。比如,在翻译例6中的“硬核课堂”时,可以首先判断“硬核”在此语境中有“霸气”“另类”之意,从而将其意译为 “innovative class”,若生硬地译为“hardcore class”,可能会让英语受众一头雾水。

再次,在翻译语义不对等的案例时,译者应考虑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性。“hardcore unemployed”“hardcore poverty”等术语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而中国没有对应的历史背景,汉语亦无对等的表述,故译者有必要对原语术语寻根溯源,了解其内涵与外延,采用“现有译法”将其意译为“难以改变(或长期)的失业或贫困状态”。又如,青春励志短片《硬核青春》和英语影视作品Hardcore Henry看起来相似,实际却截然不同,两部影片所展示的个人价值和文化特性迥异;同样,“民工硬核”诞生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与西方社会的“硬核摇滚”相去甚远。为避免语义偏差型误译[9] ,译者需要深入了解待译内容的文本语境和文化语境,切忌生搬硬套。

译者最后需要思考如何在外译过程中构建话语体系和彰显文化身份。殷健等[10] 指出,我们不仅在翻译中传播和创造术语,也在术语翻译中构建话语体系,这一点在语言文化势差造成的不平等条件下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翻译中尤为突出。就拿“硬核”一词来说,其词义本身所包含的正能量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导向,如“民工硬核”“硬核青春”和“硬核母亲”等词的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国社会对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等可贵品质的价值追求,在进一步的传播中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因此,如何在外译中体现汉语言变化里的深层文化趋势,如何在传播中国文化和考虑接收方传统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译文里構建话语体系和彰显文化身份,这些都是值得译者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借助Google Books Corpus、iWeb和BCC三个语料库,分析总结了“hardcore”和“硬核”的主要语义及英汉语义不对等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两词的互译策略。研究发现,“hardcore”和“硬核”除基本语义不对等之外,“硬核”一词近两年在中国社会追求正能量的背景下衍生出各种新用法和新含义,英文“hardcore”则缺乏相应的发展和变化,且二者在医学、农业、食品等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也呈现出表达上的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在两词互译的过程中,译者应结合“找译译法”和“现有译法”对术语进行检索验证以追求表达的规范性,还要培养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注重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性,在考虑接收方文化传统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在翻译过程中构建话语体系,彰显文化身份,以更准确地传播中国文化,更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DAVIES M.Google books(American English) corpus(155 billion words,1810—2009)[EB/OL].(20111201)[20201101].http:∥googlebooks.byu.edu/.

[2] DAVIES M.iWeb:the 14 billion word web corpus[EB/OL].(20191201)[20201101].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iweb/.

[3]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等.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3(1):93-109,118.

[4] 冯志伟.术语学中的概念系统与知识本体[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1):9-15.

[5] 方福前.根据“硬核”和“保护带”来划分经济学流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42-48.

[6] 宋萌萌.热词“硬核”解读[J].语文建设,2019(9):65-66.

[7] 卢植,胡健.术语翻译的网络检索策略研究[J].上海翻译,2019(2):72-77.

[8] 李亚舒,徐树德.剖析术语误译,兼论“找译译法”[J].中国科技术语,2018,20(6):67-72.

[9] 杨先明.术语翻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其消减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14,27(3):5-8.

[10] 殷健,刘润泽,冯志伟.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中国学派”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探索——冯志伟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8,39(3):74-79.

(编辑:朱渭波)

猜你喜欢

硬核语料库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硬核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硬核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