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105 胶运顺槽掘进工作面支护优化

2021-04-12刘自强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离层锚索裂隙

刘自强

(陕西省神木市孙家岔镇德泉矿业有限公司,陕西 神木 719314)

德泉煤矿12105 胶运顺槽顶底板均为泥岩,掘进过程中涌水量较大,软岩层对巷道的安全稳定性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两帮的原生节理裂隙发育,致使巷道煤壁片帮现象严重,不仅造成巷道断面难以达到设计标准,更给巷道的失稳垮冒等严重灾害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1]。因此,需要对巷道围岩活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测,掌握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优化现有的支护方案[2],在满足安全生产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巷道支护成本,为12105 胶运顺槽的长时稳定以及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奠定坚实基础[3-4]。

1 工程概况

12105 胶运顺槽沿2-2上煤底板掘进。2-2上煤层平均厚度为2.25 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底板主要以泥岩为主,顶底板岩性参数见表1。矿井范围内主要赋存新近系砂砾岩含水层、侏罗系裂隙孔隙含水层。侏罗系裂隙孔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给顺槽掘进过程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表1 煤层顶底板岩层特征表

12105 胶运顺槽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5.4 m,净高2.9 m,断面为15.66 m2。

顶板锚杆采用Ф20 mm×2200 mm 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 mm×800 mm,锚索采用Ф15.24 mm×6500 mm 的钢绞线,“二二”布置,间排距2200 mm×2400 mm。巷道顶部锚杆数量为6 根,肩窝锚杆与煤帮夹角为75°,其余垂直顶板。锚杆和锚索预紧力分别为40 kN 和100 kN。顶锚杆使用一支MSK2360 锚固剂,锚索使用2 支MSK2360 锚固剂。顶网采用Ф5 mm 的金属网,搭接100 mm,网格100 mm×100 mm,捆绑采用14#铁丝。帮锚杆右帮采用Ф20 mm×2200 mm 的螺纹钢锚杆,左帮采用Ф20 mm×2000 mm 的树脂锚杆。左、右帮锚杆间排距均为1000 mm×800 mm,左、右帮部两肩窝锚杆与帮部夹角为15°,每根锚杆使用一支2360 锚固剂。右帮使用Ф5 mm 的金属网,网格100 mm×100 mm,捆绑使用14#铁丝。左帮使用树脂网片,网格50 mm×50 mm。巷道支护断面图如图1,巷道支护断面俯视图如图2。

图2 巷道支护断面俯视图

2 支护方案优化

2.1 提高锚杆索预紧力

锚杆预紧力在巷道支护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在施工安装锚杆索后,对锚杆索自由端施加合理预紧力使得围岩的挤压作用明显,岩体应力状态得到改变,提高被锚固岩体力学性能,控制和减小巷道围岩破碎区、塑性区范围,保持巷道稳定。预应力锚杆对软弱岩层的作用比坚硬岩层更为明显。

根据12105 胶运顺槽的实际情况,将锚杆索预紧力由原先40 kN 和100 kN 的基础上提高至70 kN和130 kN。

2.2 增加锚固长度

由组合梁理论可知,对于存在片帮裂隙、离层裂隙以及水平错动的层状岩层来说,端部锚固的锚杆提供的轴向力不仅将对岩层产生方向上的约束,并且还会使各岩层之间的摩擦力加大,与锚杆杆体提供的抗剪力一同阻止岩层间的相对滑动。对于全长锚固锚杆,由于锚固剂与岩体相互作用范围的加大,使杆体对围岩离层、错动的敏感性增强,能够及时抑制围岩裂隙的产生与发展。同时,锚杆杆体与锚固剂协同控制作用增强,锚杆受力状况明显改善,增加了控制巷道片帮的能力,支护效果明显优于端部锚固锚杆。

根据12105 胶运顺槽的实际情况,在顶锚杆使用一支MSK2360 锚固剂、锚索使用2 支MSK2360锚固剂基础上,分别增加锚固剂数量3 支和8 支,变端头锚固为全长锚固。

2.3 围岩注浆

围岩注浆技术通过浆液渗透进入破碎围岩裂隙中,固结后将破碎围岩胶结成一个整体,将裂隙端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大削弱,改变围岩体的破坏机制,有助于支护结构发挥承载能力,以达到控制围岩稳定的目的。根据浆液的注入深度,主要有浅部注浆加固技术和深部注浆加固技术,浅部注浆通过注浆管实现,深部注浆通过中空注浆锚索实现。

为了降低支护成本,在12105 胶运顺槽支护采用浅部注浆,设计注浆孔排距5 m,孔深2.5 m,孔距1.5 m。

3 工程应用分析

为了评价支护方案优化后的实际效果,对12105 胶运顺槽进行了围岩变形观测和裂隙观测。围岩变形观测主要包括:巷道表面位移观测和深部围岩位移观测。巷道表面位移监测主要包括巷道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底鼓量等[5];巷道深部围岩位移观测主要为顶板离层量[6]。

巷道围岩变形如图3 所示,巷道的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以及底鼓量在巷道掘进初期快速增加,当掘进工作面向前推进至大概50 m 远时,巷道围岩的变形速率开始逐渐减小,变形趋于稳定。从总变形量来看,总变形量为80~98 mm,巷道两帮的变形量大于巷道顶板的下沉量,但小于顶底板的变形量之和,即巷道围岩的水平收敛量大于垂直收敛量。

图3 巷道围岩变形

由巷道深部位移图可知:巷道顶板围岩的变形量由浅部至深部逐渐减小,变形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结合巷道顶板表面位移图来看,从巷道表面至3 m深度,再至8 m 深度范围内,围岩离层量逐渐减小。距巷道表面3 m 深度范围内的锚杆锚固区围岩最大离层量为21~27 mm,小于锚杆的极限应变值。距巷道表面3 m 深度至8 m 深度范围内的围岩最大离层量为36~43 mm,小于巷道锚索的极限应变值。距巷道表面6 m 以深的围岩总变形量为17 mm。距巷道表面8 m 以深的围岩总变形量为23 mm。在锚索的有效控制下,围岩的整体变形及离层处于允许范围之内,优化后的支护效果良好。

巷道帮部不同深度钻孔窥视图如图4,在巷道顶板深部2.5~3.5 m 范围内,围岩较为完整,整体性较好,不存在明显的节理裂隙,说明围岩浅部注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4 巷道帮部不同深度钻孔窥视图

4 结论

(1)针对巷道围岩为泥岩、涌水量较大等条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护优化方案,即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锚杆全长锚固和浅部围岩注浆。

(2)采用新的综合治理措施后,巷道表面总变形量80~98 mm,距巷道表面3 m 深度至8 m 深度范围内的围岩最大离层量为36~43 mm,小于巷道锚索的极限应变值。距巷道表面6 m 以深的围岩总变形量为17 mm。距巷道表面8 m 以深的围岩总变形量为23 mm。浅部注浆后围岩较为完整,整体性较好,不存在明显的节理裂隙。

猜你喜欢

离层锚索裂隙
充填作用下顶板底部单裂隙扩展研究①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巷道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裂隙影响基质渗流的数值模拟1)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采动覆岩离层多层位注浆地表沉陷控制技术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