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精准调控 确保就业稳定

2021-04-12王根芳罗启东

群众 2021年23期
关键词:群体服务企业

王根芳 罗启东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围绕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提升宏观调控跨周期调节水平,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着力提高青年群体就业质量,大力帮扶困难群体防风险,切实夯实基层基础服务能力,确保江苏就业大局稳定。

江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1—10月,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6.56万人,10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2.60%。繼续保持江苏就业大局稳定,一方面,要充分认清当前就业运行存在的挑战和矛盾有所增加。一是一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持续增大,一线员工稳就业风险隐现;二是受国内外疫情复杂形势影响,城镇就业增长明显放缓,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大;三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不均衡、通货膨胀和债务风险,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江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持续稳定扩大就业,有信心有条件有支撑。一是疫情后经济恢复速度较快,通过“苏政30条”的精准发力,预计减轻企业负担近200亿元;二是市场主体信心整体向好,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1338.5万户,同比增长15.4%,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205万户,企业达50.2万户;三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8.1%;四是创业引领动能持续发力,1—10月,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28.5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10.87万人。

坚持稳定经济增长促就业。着力提高预见性前瞻性。落实跨周期调节部署要求,做好宏观政策和各项工作措施的统筹衔接。加强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稳企业、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确保年前经济和就业持续恢复与明年工作平稳开局。持续优化就业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缚创业的壁垒,加强创业支持,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劳动者创业积极性,放大就业倍增效应。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发挥投资带动就业效应。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省“十四五”规划,聚焦“两新一重”和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密切跟踪专项债券发行及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加大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动态调整重大项目清单,提前谋划布局明年初重大项目安排。

持续推动助企纾困保就业。针对目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实际,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惠企政策措施。坚持保企业稳就业保就业。持续落实应对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保障经济加快恢复的“苏政30条”,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服务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地区,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产业运行总体平稳,推动服务业稳步恢复。准确掌握企业用工变化需求。落实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加强监测预警和服务保障,积极稳妥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调查和就业服务。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增收。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强化社保基金监管。修订完善就业促进条例,确保如期颁布实施,为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健全法律支撑。

着力聚焦重点群体稳就业。重点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等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就业精准服务和就业帮扶,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着力化解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总量压力及结构性就业矛盾,把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围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科研、技术、技能岗位,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招聘规模。鼓励支持青年创新创业。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体,要继续建好各级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办好办实双创活动周,用好创业担保贷款,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优化学校职业专业教育。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切实提升青年群体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储备,做好青年群体就业心理预期疏导,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岗相适,逐步有效缓解青年群体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强服务。基层是做好就业服务的基础,须创新思路举措,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注重以“微治理”为抓手。鼓励基层社区(村)利用微信群、信息平台等,将居民由“大众”细分为“小群”,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就业服务,由专职网格员负责对接“微群体”。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加强教育培训,健全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盘活社区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源,采取灵活方式,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等在规划允许的条件下转为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的服务和指导,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援助等专项活动,做好本省户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密就业困难人员的招聘频率,提供人岗精准对接服务。加强对各项惠企、惠民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跟踪指导。

帮助困难群体就业防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打好政策组合拳,切实为就业困难群体做好服务保障。持续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落实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社会保障补贴、岗位补贴,以工代训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延长实施阶段性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为就业困难人员创造更多岗位。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开发社区公共保洁、环境绿化、设施维护及托老、托幼、托残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岗位。对于大龄失业人员、重度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各地应统筹用好腾退和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并依据有关规定及时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强化风险防范化解。正视企业因停限产导致的员工收入下降,后续稳岗压力持续加大的问题,加强监测研判,未雨绸缪,进一步优化细化应急预案,做好规模性失业和工资拖欠风险防范化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陈学科

猜你喜欢

群体服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