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

2021-04-11陶卓琳吴翠霞雷元奇邱晓峄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国土矿山人类

毛 龙,陶卓琳,吴翠霞,雷元奇,邱晓峄

(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1 概述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为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目标,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但是,生态修复作为一项全新的任务,还未形成较为统一的业务逻辑,甚至对于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定义在国内也没有统一的界定,对于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系也存在争论,高校教授、行业专家对两者之间的概念及范围界定也有不同的发声。但是不论概念是否明确,业务逻辑是否统一,生态修复作为一项任务和基本工作,我们必须先行谋划,开展实践探索。

2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东接秦地,南邻巴蜀,西接新、青,北靠内蒙古、宁夏与蒙古国接壤。全省介于北纬32°11′-42°57′和东经92°13′-108°46′之间。境内地形起伏多变,山脉纵横交错,高山、盆地、平原、沙漠和戈壁等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甘肃降水稀少,年均气温在0℃~15℃之间,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4。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南到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全省生态系统主要有草地、林地、陆地水生、城市-农田和其他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北方防沙带建设区、黄河长江等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的支撑区。

3 当前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问题

3.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体系尚未建立,业务缺乏统一的引领

2018 年机构改革自然资源部门被赋予两统一职责,成立修复司专门承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能。当前各项机制还处于建设阶段,通过调查和多方交流,各方普遍认为当前生态修复工作体系还尚未建立,地方工作没有抓手,存在无法下手的情况,同时还面临地方整治机构人员配置不足,转型发展困惑等问题。在具体工作开展上,当前全国都正在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还未部署,原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生态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各类项目实施都由各部门单打独斗,项目分别实施,缺乏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3.2 生态修复任务繁重,项目资金短缺

因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甘肃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省份之一,承担着维护祁连山生态保护、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秦岭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的重任,又面临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压力,生态修复任务十分繁重,项目资金短缺,仅靠财政难以支撑。

3.3 已开展项目过度依赖人工措施,忽视自然恢复

当前甘肃省已开展了多项生态修复实践,涵盖的项目类型及工程内容多样,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草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水环境治理等,但部分工程之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部分项目还是以前的分类保护、单向治理模式,项目有较好的局部效果,但整体效果欠佳,且工程措施需要较高资金投入,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的现象。

4 几点思考

4.1 立足于国土空间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国土空间是各类国土要素的载体,也是一个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包括自然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因素来自国土空间上承载着的各行各业,造成的环境影响多种多样,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充分说明各要素之间互利共生、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1],“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方针之一,这要求我们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时,首先要以系统论的科学思想为指导,将整个国土空间看做一个复杂巨系统,将各要素看作是统一整体,统筹考虑各类空间和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施策,推进各类空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三线划定对国土空间进行了基本的分区,对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和综合整治的区域划定要整体研究布局。如何在三线范围内及三线外的空间内研究布局保护与修复的任务区域、处理保护与修复在空间上和业务上的关系,势必要求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基础研究要统一进行,且要多部门合作参与,避免部门之间自说自话,造成业务逻辑割裂。

4.2 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和问题识别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生态修复是以国土范围内各类生态系统为对象,重点改善或治理中宏观尺度上受损的、结构或功能紊乱或遭受一定程度生态风险的生态系统。如何判断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功能紊乱,如何选择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措施,前提基础是开展详尽的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和问题识别,分析判断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面积、健康程度,识别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分布、严重程度、演变趋势,结合区域发展,针对目标导向,开展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4.3 相信自然恢复的力量,科学合理开展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大成效明显,现行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方向是矿山复垦、地质灾害治理、尾矿库治理、矿山复绿等。但是对待矿山生态修复,首先,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科学评估矿山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隐患等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其次,从资源、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开展可行性分析,根据评估分析结果确定矿山生态修复的措施,例如管控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另外,甘肃省历史遗留矿山数量多、分布广、各类问题复杂多样,但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且矿山生态修复的市场化机制未完全建立,资金问题成为瓶颈。为实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创新矿山多元投入方式、创新土地使用政策,激励社会资本参与。

4.4 聚焦人类生产生活空间开展生态修复

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例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人类保护环境意识不强,会直接决定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会直接影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生态修复工作要聚焦在人类活动空间,对承担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应当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生态功能区除开展必要的治理外应坚持自然恢复的理念,让大自然去治理恢复。生态修复除修复已损害的生态环境外,还应防患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造成新的破坏,故生态修复更应聚焦于人类活动空间,解决和排除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生态空间造成破坏的风险,将问题在人类生产生活空间解决。同时,生态修复工作不能过多依靠工程措施解决,要合理评估破坏程度,要坚持将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结合起来,科学选取修复措施,避免资金浪费。

猜你喜欢

国土矿山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人类第一杀手
鲜花盛开的国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