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草甸蒸发凝结过程机制研究

2021-04-11李春杰

乡村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蒸发量凝结水草甸

李春杰

(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0 引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其冻土环境对寒区气候、水文、生态十分敏感。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多年冻土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改变了区域的水分收支状况[1-2]。蒸发凝结过程是地气系统能量和物质交换的主要载体,陆面过程通过感热、潜热及辐射通量的变化反馈于气候系统[3-4]。蒸发凝结过程作为重要的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改变了水分在土壤浅层的分布状况,也会影响生态系统中能量潜热和显热的分配,从而对区域气候、水文、冻土环境和生态过程产生影响[5]。

土壤浅层包气带是蒸发凝结过程的界面,包气带最大的特点是固、水、气三相并存,包气带表层孔隙与外界连通性好,其液态水容易转化成气态水逸散出地表而蒸发[6]。蒸发凝结水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是目前全球生态水文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蒸发凝结过程机制的解析,有助于加深对于高寒地区水循环过程的理解[7]。笔者定量分析了高寒草甸蒸发凝结过程及其特殊生态意义,可为蒸发凝结过程机理模型的建立、水循环过程研究、水量平衡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8-9]。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治多县典型小流域,年平均气温为-3.2℃,平均相对湿度为56%,最大风速32m/s,太阳辐射量超过6185MJ·m-2。气候寒冷干燥,气温气压均较低,四季变化不明显。年均降水量为347mm,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份,降水以降雪过程为主,年均蒸发量为1483mm。主要土壤类型为高寒草甸土,植物群落为高寒草甸植被群落。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设计。根据植被覆盖度将高寒草甸按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3种退化程度分类。蒸发凝结过程观测采用自制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微型蒸渗仪由圆柱形镀锌钢板制成,其内径为70mm,管壁厚度3mm,布设5cm、10cm、20cm三种深度(图1)。控制实验分2组处理:第一组用不锈钢薄板将底部密封,使底部与下方水汽完全隔绝;第二组用400目尼龙网封底,底部与下方水汽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图1 高寒草甸土壤凝结水实验设计图示

1.2.2 实验方法。在每日20:00和翌日早晨8:00利用电子天平称重(精度0.01g),测定微型蒸渗仪重量的变化,翌日早晨8:00与前一日20:00重量的差值即为凝结量,早晨8:00与前日20:00重量的差值即为蒸发量。然后在每天早晨8:00和晚上20:00称量微型蒸渗仪的重量,其前后重量的差值为土壤水分蒸发量。根据公式1计算获得凝结量值,所采用的时间标准均为当地地方时。

式中:H为蒸发凝结量(mm);M1土壤的重量前值(g);M2土壤重量的后值(g);r为凝结水量(mm);π为试筒内径(mm);ρ为水的密度(g·mm-3)。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蒸发、凝结过程

从表1中可以发现,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蒸发量和凝结量都逐渐减少,蒸发量均远高于凝结量。蒸发量的均值为1.69mm/d,累计蒸发量未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的累计值分别为334.2、312.6和283.1mm。高寒草甸土壤凝结量的均值为0.13mm/d,未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累计值分别为28.5、25.6和20.9mm,蒸发量约为凝结量的12倍[10-11]。凝结水汽通量的最大值为0.32mm/d,而日均蒸发的水汽通量的最大值却为4.04mm/d,土壤蒸发通量远大于凝结通量,说明在土壤表层与大气、土壤深层包气带的水分交换中,蒸发过程占主导地位,蒸发强度要远大于凝结的强度(见表2)。5cm深度的微型蒸渗仪的蒸发量最大,大于10cm和20cm,说明0~5cm土壤水分蒸发活动最为剧烈。同时土壤的凝结汽通量中,深度5cm的蒸渗仪凝结量要远大于10cm和20cm的蒸渗仪,从蒸发凝结过程可以发现0~5cm土壤剖面的地气水分和能量交换最为剧烈。随着植被的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的蒸发凝结量均有所下降。

表1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日均蒸发量核算

表2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的蒸发和凝结通量

在生长期5~10月观测到的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的蒸发量为399.0、357.8和291.8mm,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累计蒸发量和日均蒸发量都呈现减小的趋势(见表3)。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累计凝结量为28.5、25.6和20.9mm(见表1),随着植被退化累计凝结量逐渐下降[12]。在活动层完全融化期,冻结层上水的蒸发量所占的比例很大,主要是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面,使蒸发源源不断进行,一般可占总蒸发量的20%左右,不同植被退化程度下高寒草甸土壤蒸散发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未退化高寒草甸植被散发量最大(见表3)。

表3 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规律mm

2.2 生长期不同月份的蒸发凝结量变化

从5月份开始月蒸发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7月份蒸发量达到最大值,是陆面蒸发量最大的月份,从8月份开始散发量又开始持续减少(表3)。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吸收和释放热量的速度不同,地表及深层土壤的温度变化规律也不同,从而影响土壤中水汽运移,导致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的凝结量的不同(表4),在7月份凝结量达到最大值,是陆面蒸发量最大的月份。未退化高寒草甸凝结量最大,随着寒草甸退化凝结量开始下降,严重退化高寒草甸凝结量最少。蒸发量和凝结量表现出先略微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的趋势,7月份的月均蒸发量和凝结量分别为62.2mm和4.7mm[13-15]。随着高寒草甸退化,蒸发凝结通量发生了剧变,蒸发凝结过程改变了浅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6]。

表4 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凝结量随季节变化规律mm

3 结语

蒸发凝结过程是伴随着水分和能量转换的复杂地气交互过程,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区,凝结水的产量和形成机制一直都是关注的热点问题。凝结水的产生使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增加,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热力学性质。在高寒草甸植被退化的背景下,寒区土壤的凝结水量整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活动层冻融层会对蒸发凝结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凝结水在高寒草甸生长期的不同月份及不同的退化程度下,具有不同的规律。凝结水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0~5cm土壤范围内,同时0~5cm土壤蒸发最为剧烈。随着高寒草甸退化凝结量逐渐减少,蒸发和凝结过程改变了浅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蒸发量凝结水草甸
近36年来渭河定西段蒸发量时空变化及演变趋势研究
医药厂房蒸汽凝结水热回收的设计与探讨
核电厂凝结水调节阀卡涩时的干预措施研究
馒头草甸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减排降耗技术分析
新巴尔虎右旗沼泽和草甸信息提取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我想在草甸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