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达栖凤煤业综放面顶板运动特征与采场矿压规律分析

2021-04-10王瑞杰

2021年4期
关键词:步距矿压煤业

王瑞杰

(山西忻州神达栖凤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宁武 036700)

在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中,厚煤层及特厚煤层煤炭资源占40%以上,随着地质条件较好的煤炭资源逐步开采殆尽,厚煤层煤炭开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目前常见的厚煤层开采方法有分层开采和放顶煤开采,其中放顶煤开采具有开采成本低、产能效率高等优点[1-3]。在综放开采过程中,由于一次性采出空间较大,其顶板活动规律与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相对复杂,尤其当其倾角较大时更为复杂,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控制直接关系到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4-5]。为此,本文以栖凤煤业514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工作面直接顶和基本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及所需的支架控制强度,基于此进行支架选型,同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监测支架受力情况,从而揭示综放面采场矿压规律,为工作面布置和回采速度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1 工程概况

栖凤煤业514采区51408工作面埋深257~283 m,位于井田西南部,工作面开采5号煤层,工作面计划采用走向长壁整层放顶煤采煤法,设计走向长度758 m,倾向长度120 m,煤层厚度12.44~18.00 m,平均值为15.22 m,平均倾角21°。该煤层含夹石1~3层,夹石厚0.15~0.60 m,一般小于0.50 m,属结构简单-中等,为特厚煤层,属稳定可采煤层。工作面伪顶为泥岩、砂质泥岩,厚度0~0.65 m,平均0.25 m,岩性为灰色、灰黑色,质软,属软弱-半坚硬岩石;工作面直接顶为砂岩、泥岩,厚度1.03~5.02 m,平均2.15 m,岩性为深灰-灰黑色,含植物化石,质较软,属软弱-半坚硬岩石;工作面基本顶为中细粒、中粗粒砂岩,厚度7.45~16.27 m,平均11.7 m,岩性为灰白色,质硬,裂隙发育,成分主要以石英为主,属半坚硬-坚硬岩石。

2 综放面顶板运动特征与支架选型

2.1 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计算

2.1.1 直接顶来压步距计算

1) 直接顶初次来压步距为:

(1)

式中:L1表示直接顶初次来压步距,h1为直接顶平均厚度,取2.15 m;σt为直接顶岩石的抗拉强度极限,取2.70 MPa;q为直接顶岩层单位长度的重量及其载荷,直接顶容重取2 500 kg/m3,计算得到:

2) 直接顶周期来压步距为:

(2)

计算得到:L2=8.8 m。

2.1.2 基本顶来压步距计算

1) 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

(3)

式中,L3表示直接顶初次来压步距,h3为基本顶平均厚度,取11.7 m;σt为基本顶岩石的抗拉强度极限,取2.70 MPa;q为直接顶岩层单位长度的重量及其载荷,直接顶岩层容重取2 500 kg/m3,计算得到:

2) 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为:

(4)

计算得到:L4=20.5 m。

2.1.3 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预计

根据5号煤层已接近采完的51406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以及工作面顶板初次及周期来压情况,51406工作面直接顶随采随落,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明显。通过计算并结合51406顶板运动控制情况,预计51408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22 m,周期来压步距为8~10 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50 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21 m。

2.2 液压支架强度的计算与选型

根据顶板压力经验计算公式

P1=NHFR

(5)

式中:P1为顶板压力,N为压力系数,一般6~8,这里取8;H为工作面采高,取2.7 m;F为单架支架承载面积,取6.75 m2;R为顶板岩石平均容重,取2 500 kg/m3。则P1=8×2.7×6.75×2.5=366 t/架。

综上所述,确定采用ZF5500/18/29型液压支架,其额定工作阻力换算为P额=561 t/架>P1,满足要求,具体支架支护参数见表1所示。

表1 ZF5500/18/29型液压支架支护参数

3 现场矿压规律分析

栖凤煤业51408综放面开采时,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采取全部跨落法,工作面中部配置73组ZF5500/18/29支撑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两端头配置7组ZFG6000/19/30H型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过渡支架,全面共80组支架(从下向上依次编号),对工作面顶板采取全面支护管理。回采过程中,采用重庆煤科院研发的KJ693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监测了支架受力情况,表2和图1、2给出了工作面上部、中部、下部各5架支架矿压结果汇总数据和统计图。

图1 工作来压强度统计

表2 矿压观测结果汇总

1) 工作面上部矿压监测结果:初次来压步距在51.12~55.97 m范围内,平均步距53.50 m;初次来压强度在25.94~27.83 MPa范围内,平均强度26.69 MPa;周期来压步距在22.09~26.46 m范围内,平均步距24.57 m;周期来压强度在23.40~25.12 MPa范围内,平均强度24.08 MPa。

2) 工作面中部矿压监测结果:初次来压步距在45.23~48.52 m范围内,平均步距47.05 m;初次来压强度在27.16~29.41 MPa范围内,平均强度28.23 MPa;周期来压步距在16.80~19.90 m范围内,平均步距18.69 m;周期来压强度在24.98~26.93 MPa范围内,平均强度25.90 MPa。

3) 工作面下部矿压监测结果:初次来压步距在48.69~51.10 m范围内,平均步距49.96 m;初次来压强度在27.80~30.13 MPa范围内,平均强度29.12 MPa;周期来压步距在20.09~24.45 m范围内,平均步距22.44 m;周期来压强度在25.86~29.28 MPa范围内,平均强度27.02 MPa。

综上所述,现场矿压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了理论计算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现场实测发现,工作面下部矿压显现相对严重,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度最大,动载系数最大,而工作面中部顶板岩层提前破断,来压步距较小。

图2 工作来压步距统计

4 结 语

综放开采一次性采出空间较大,其顶板活动规律与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相对复杂,理论计算了栖凤煤业51408工作面直接顶和基本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及所需的支架强度,现场实测了支架受力情况,结果显示,煤层倾角导致工作面下部矿压显现相对严重,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度最大,动载系数最大,而工作面跨度较大导致工作面中部顶板岩层提前破断,来压步距较小。

猜你喜欢

步距矿压煤业
单线隧道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特别的赛跑
充填步距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论深井矿压开采技术浅析
煤矿回采工作面矿压和顶板管理
基于微型相似模拟架的矿压实验教学研究
膏体充填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及结果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