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耳根”乐队:黑暗中的追光人

2021-04-07

华声文萃 2021年3期
关键词:杨林耳根笛子

“虽然眼前一片黑暗,但内心世界可以五彩斑斓。”4个盲人推拿师,1个外卖小哥,常这样互相打气。这5个“90后”青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折耳根”。行走在黑暗中,他們选择追光,坚持向世界传递正能量。他们说,自己就像贵州人最爱吃的折耳根(鱼腥草),深埋在泥土之中,积蓄精华,然后慢慢拔节生长。

深埋心底的音乐种子

1992年,陈克兴出生在黔西南一个偏僻山村。他患有先天视网膜浑浊、瞳孔发育不全,眼睛只微微有光感,世界几乎一片黑暗。7岁时,因为爱唱歌,爸爸花了100多元钱,买了一台玩具电子琴送给他。陈克兴爱不释手,两三天的工夫,便能摸索着弹出熟悉的旋律。

彼时,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陈昌海和在大理特殊教育学校的杨志,都迷恋上了吉他。由于爱上了音乐,失去了光明的他们开始变得阳光起来。

也许是音乐能给黑暗的日子带来一点光,他们小小年纪,便都在心底埋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1992年出生的杨林,小时候因高烧导致双目失明。幸运的是,10岁那年,当地残联将他送到了贵阳市盲聋哑学校。不久,他开始跟着学校里的谭毅老师学吹笛子。此后很多年里,他都梦想着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笛子演奏家。

跋涉千里拜师学艺

8支笛子,一个背包,兜里揣着800元钱,2013年初,杨林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去拜师学艺。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首席盲人笛子独奏演员谭伟海的免费指导下,杨林吹奏的笛声从细软变得越来越有张力。

杨林鼓励在贵阳盲人圈里相识的陈克兴到北京寻找机会。2013年5月的一天,陈克兴到达北京西站。为了学习声乐知识,陈克兴只能到街上卖唱来支付学费。

当陈克兴和杨林在北京努力求学时,身在贵州的陈昌海与杨志,已经玩起了乐队。2011年,陈昌海和杨志在位于惠水县的贵州盛华职业学校的盲人学院相识,并同几个伙伴组成了“折耳根”乐队的前身“光明乐队”。他们先是跑到惠水县一家琴行找老师学习,后来又在网上找教程听课。大学的最后一年,两人结伴辗转贵阳、昆明、广州等地卖唱。

聚光灯下的幸福时刻

2018年1月15日,“折耳根”乐队诞生了,成员共有4位,同样热爱音乐的外卖小哥彭万海就是其中之一。彭万海1993年出生,他视力正常,除了担任乐队贝斯手之外,还承担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他所有成员的“服务员”。那时,他们白天忙碌,直到夜晚,乐队才真正“醒来”。

2018年5月,他们筹划开一场乐队专场音乐会,但场地问题让他们犯了难。陈昌海东奔西走,找了很多人,最终得到了贵阳市水东路社区文化馆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没有任何宣传,演出那天文化馆里聚集了300多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现场,感到很受教育,“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这样生活”。

陈克兴是2020年初加入“折耳根”乐队的。陈克兴深知单靠唱歌赚钱也不是长久之计,2020年回到贵阳后开始学习推拿。也是在这一年,乐队开通快手和抖音账号,收获了越来越多粉丝和媒体关注。

2020年下半年开始,热爱表演的他们,每周六晚上只要有时间,都会在贵阳市文昌阁举办室外音乐会。聚光灯下,他们只想快乐地歌唱,并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每一个路人。2021年,他们期待着能出一张属于“折耳根”乐队自己的专辑。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1.29)

猜你喜欢

杨林耳根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寻宝记之采折耳根
做屋
折耳根炒腊肉
笛子演奏家
田间美味折耳根
退休前的敛财“狂飙”
笛子演奏家
离婚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