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治疗对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

2021-04-07魏松辉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胆碱药物性磷脂

魏松辉

(平顶山市湛河区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形成、分泌、排泄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肝损伤性疾病,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肝脏代谢有关,约占药物性肝病的25%左右,过量潜在毒性胆汁聚集于肝细胞及胆管中,可严重损伤患者肝功能,威胁其健康[1-2]。为抑制病情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方向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多在停用引起肝损伤药物的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实施保肝治疗,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仍无法恢复至理想状态[3]。痰热清注射液是近年来临床治疗肝胆疾病常用药物,具有退黄、降酶、保肝等多重药理作用[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124例,分析痰热清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 例。观察组男34例,女28 例;年龄32~68 岁,平均(50.17±8.83)岁;病程5~22 d,平均(13.61±4.14)d;肝损伤药物类型:降脂药物19例,抗结核药物17例,抗肿瘤化疗药物14 例,抗抑郁药物8 例,抗癫痫药物4 例。对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33~69岁,平均(51.82±8.52)岁;病程6~23 d,平均(14.38±4.19)d;肝损伤药物类型:降脂药物17例,抗结核药物18例,抗肿瘤化疗药物15例,抗抑郁药物10例,抗癫痫药物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肝损伤药物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5];认知、沟通、精神正常,可有效配合临床治疗及相关检查;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合并其他肝胆疾病;合并脑、心、肾等器官性疾病;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案存在使用禁忌证;妊娠、哺乳期女性;全身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停止服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05)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10]治疗,熊去氧胆酸,0.25 g/次,3 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456 mg/次,3次/d,以上药物均口服。

观察组采用痰热清(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将40 mL痰热清加至25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1)疗效:显效:皮肤瘙痒、黄疸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肝脏超声复查结果显示回声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降低50%以上,肝脏超声复查结果显示回声密集明显减弱;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进展。疗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肝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8000 c701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检验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蓝怡科技。(3)炎性因子: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DPC1000)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验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在测定肝功能指标的同时,以ELISA 法测定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干扰素-γ(INF-γ)水平,检验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所有检验操作均由高资质检验专科人员依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执行,并于3 h内检测完毕。(4)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 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62例,便秘3例,恶心3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9%;对照组62 例,便秘2 例,恶心2 例,皮疹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369,P>0.05。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治疗前两组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组别 n TBIL(μmol/L) ALT(U/L) AST(U/L) GGT(μmol/L)观察组 治疗前 62 223.81±44.39 104.82±5.73 120.38±17.24 327.68±73.23治疗后 29.37±3.15 45.72±2.94 34.89±5.52 90.31±20.02对照组 治疗前 62 227.26±45.14 106.28±5.85 123.49±18.05 322.59±71.63治疗后 41.14±4.66 52.13±3.27 57.27±8.33 124.89±32.93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MIF、INF-γ、IL-10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MIF、INF-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组别 n TNF-α(ng/mL) MIF(ng/mL) INF-γ(pg/L) IL-10(pg/mL)观察组 治疗前 62 6.71±1.05 15.26±2.14 11.82±2.33 17.22±2.71治疗后 3.21±0.69 8.65±1.79 8.35±1.42 34.58±4.52对照组 治疗前 62 6.42±1.02 15.92±2.27 11.43±2.26 17.94±2.83治疗后 4.28±0.77 11.25±1.88 10.06±1.78 25.65±3.97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研究发现,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与蓄积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同时影响肝脏代谢和胆汁排泄及毛细胆管膜上转运器的功能,进而形成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6]。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肝细胞损伤,受损细胞破裂可使其内ALT、AST、GGT等多种转移酶直接进入机体循环代谢,此外,胆汁排泄异常使血清中TBIL 蓄积,且停药后不会立刻改善,存在继发性损伤的风险,因此临床多积极配合保肝、改善胆汁酸代谢等药物实施治疗[7]。中医理论中,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形成与湿热郁阻、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等因素有关,且患者多伴有气滞血瘀,因此应以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通瘀为主要治疗原则[8]。鉴于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属药源性疾病,临床恢复较慢,本研究采用痰热清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实施治疗,其中多烯磷脂酰胆碱属临床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常用药物,其化学结构与人体内源性磷脂相同,口服后可经小肠吸收,在肠黏膜上经酰化作用形成多聚不饱和磷脂酰胆碱,并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后使受损肝细胞酶活性逐渐复常,同时平衡肝脏能量代谢,刺激肝组织再生,进而发挥稳定胆汁的作用。痰热清注射剂,具有利胆退黄、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芩甙、熊去氧胆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多重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GG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痰热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安全可靠,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进而使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还与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有关,可持续性损伤胆管细胞及肝细胞,因此,炎性因子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9]。TNF-α属促炎细胞因子,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直接损伤、破坏肝细胞,同时诱导INF-γ 等细胞因子分泌,进一步加重肝损伤。MIF 可使巨噬细胞锚定于肝脏局部,通过促炎活性放大局部炎症反应,IL-10可对促炎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具有抑炎活性,其水平降低可使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研究结果显示,痰热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TNF-α、MIF、INF-γ 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同时提升IL-10水平,恢复细胞因子平衡状态,抑制炎症反应过度激活。

综上所述,痰热清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猜你喜欢

胆碱药物性磷脂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母乳磷脂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开发研究进展
磷脂结构、膳食来源及营养学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胆碱脂肪酸/氨基酸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萌发的影响
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拉萨裸裂尻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素食或致胆碱摄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