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浪屿的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2021-04-06康蓉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鼓浪屿区域经济

康蓉婷

摘 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文章以鼓浪屿为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2017年7月,鼓浪屿以“国际历史社区”申遗成功,为厦门的整体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其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实现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今后鼓浪屿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站在文化遗产和区域发展关系的角度上就鼓浪屿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鼓浪屿;厦门;保护利用;区域经济

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位于福建九龙江入海口,与厦门岛隔鹭江海峡相望,是厦门市最著名的5A级风景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海岛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鼓浪屿在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鼓浪屿的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如何实现鼓浪屿的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良性发展是当下重要的议题。

1 厦门区域经济概况

厦门1980年被设为经济特区,不断获得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厦门被定位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近年来厦门经济增速极为瞩目,在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1世纪厦门逐渐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厦门市产业中心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重点产业有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旅游会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其中,旅游经济近几年持续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品质和水平同步提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厦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900万人次,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1402.1亿元,增长20%。

2 鼓浪屿功能定位的演变

鼓浪屿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美誉的鼓浪屿汇集了各具特色的中外建筑物,至今仍较为完好地留存于这座小岛上。作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鼓浪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共20处28栋建筑(另有两栋为保护范围内建筑未纳入统计)。

2.1 国际社区(?—1988年)

大约宋(具体时间现无法考证)至19世纪初期,以闽南传统文化为主体,聚落中的建筑也多为闽南传统红砖厝建筑。鼓浪屿岛现存的四落大厝、大夫第、黄氏小宗等建筑遗存即为此类风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居民的生活环境及方式。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这段时期内,闽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步融合,中西方建筑在选址理念、布局方式以及风格形态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岛屿上华人和西方人住区的生活及文化边界也初步形成。1903年,鼓浪屿正式成为公共租界,除了西方人在此生活,还有大批的华侨、闽台富商、精英群体等汇聚于此,他们共同创造出吸纳了外来及本土不同文化元素、建筑技术及工艺的独特近代建筑风格,这个时期的鼓浪屿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化公共社区。

2.2 风景名胜区(1988—2014年)

1988年8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成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海域、鼓浪屿、万石山和海滨风景区等部分。2007年5月8日,鼓浪屿景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鼓浪屿景区的旅游管理制度和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文创、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著名风景旅游区,每年海内外众多游客都会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2.3 “文化社区+文化景区”(2014年至今)

《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年)提出,从厦门旅游发展战略出发,遵循鼓浪屿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文化社区+文化景区”作为鼓浪屿发展的新定位。“文化社区+文化景区”从两个维度体现景区旅游发展与社区人文传承的有机结合,突出鼓浪屿人文社区的特色和文化艺术的内涵,在社区和景区相辅相成的发展中,将鼓浪屿建设成一流的文创名岛,成为“美丽厦门”的代言人。

3 鼓浪屿与厦门区域发展

3.1 鼓浪屿与厦门区域的关系

3.1.1 地理环境方面

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等众多小岛屿以及同安、海滄、集美、翔安等区构成。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相隔500米宽的鹭江与厦门岛相望,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景观资源特色。

3.1.2 人口分布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市常住人口已突破400万,其中鼓浪屿岛上常住人口约1.4万,本地岛民人数8000左右,外来人口6000左右,大多为经商的年轻人。拥有鼓浪屿户籍的外迁青年人口约8000人,偶尔才回到岛上居住。如今鼓浪屿人口呈现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人数在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小。

3.1.3 区域发展方面

1903年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对近代厦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公共租界客观上形成了近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于构建厦门人的先进理念和世界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租界的中外先进分子在租界投入建设了大批先进的市政设施并参与市政管理,形成了近代化的管理体制,这一系列的先进性使厦门人意识到自身的落后,激发了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近代厦门市政建设的发展;再次,外来的市场经营思维、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厦门本土的传统经商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厦门近代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最后,租界中无处不在的法律制度、行政制度、教育制度等为厦门学习外来先进政治和文化提供了范本,租界的文化机构、教育场所、学术研究等传播了新思想、新学问,有助于形成厦门近现代的新型文化知识分子和精英群体。

改革开放后,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其经济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将鼓浪屿这个小岛视为“国之瑰宝”,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鼓浪屿的复兴提升了厦门城市形象,推动了厦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反过来,厦门政策优势和经济实力又为鼓浪屿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 鼓浪屿与厦门区域发展的关系演变

历史上,鼓浪屿推动了厦门城市化发展。可以说厦门的历史是从鼓浪屿开始的,五口通商使厦门从一个小小的军港变成为了商港。鼓浪屿作为公共租界存在的这个时期是闽南地区社会治安较好的安全区,吸引了许多西方人、大批闽台富商、华侨及文化精英群体在此定居避难。一方面,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西方先进制度、医疗、教育的引进,促进了厦门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来此地定居的华侨、闽台富商在鼓浪屿和厦门岛进行经济投资,如创办企业、工厂等,大力开发房地产,激发了厦门的经济潜力,推动了近代厦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厦门人的经济生活水平。

厦门现代化进程促进了鼓浪屿的发展。从鼓浪屿旅游业发展角度来看,经济特区的厦门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在国家各种政策扶持下,厦门现代旅游业有了起步和发展,客观上促进了鼓浪屿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鼓浪屿作为厦门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风景区,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视。为把鼓浪屿建设成为国际性文明风景旅游区,厦门政府对鼓浪屿进行严格的保护和多方位的开发,直接推动了鼓浪屿旅游经济的开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城市,厦门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为鼓浪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鼓浪屿文化社区建设角度来看,厦门为更好打造鼓浪屿这个金字招牌,守住厦门城市文化主脉,对鼓浪屿岛上的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社区等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建设,在挖掘鼓浪屿文化内涵、营造鼓浪屿高尚的国际社区品质、积极整治美化鼓浪屿生态环境、推动鼓浪屿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上做出很大的努力。

鼓浪屿的发展既促进厦门区域发展,也给厦门带来负面影响。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经过多年努力,鼓浪屿成了厦门的文化热点和旅游焦点,其旅游业的发展对厦门旅游事业及区域经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厦门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近年来,厦门市旅游业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拉动厦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年厦门通过研究利用传播鼓浪屿文化、华侨文化、海丝文化,举办各种鼓浪屿音乐节、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增强了厦门市的文化品牌效应和城市影响力。2017年鼓浪屿申遗成功,无疑对厦门未来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但发展总是伴随着问题。鼓浪屿近几年人口急剧减少且老龄化加剧,商业旅游开发极速扩张,游客数量不断突破极限,使这座文化历史渊源深厚、景色环境独特雅致的小岛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难题,如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受到污染、文化氛围发生变味、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影响等,景区与社区的矛盾不断凸显。

3.3 关于未来鼓浪屿的保护利用的建议

申遗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利用文化遗产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侧重于鼓浪屿的保护利用方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重构鼓浪屿商业体系。鼓浪屿的多元文化缘起于商业,商业的适度发展是和鼓浪屿的人文内涵相契合的。因此,要对鼓浪屿的业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旅游商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全岛博物馆”格局,精选适合展示的内容,防止过度商业行为,逐步实现鼓浪屿的商业特色化,打造体现文化遗产地独特魅力的商业氛围。可以把观光文化转变为休闲文化,不要因旅游而破坏人文环境;可以推出定制旅游,把商业升格,引进高端旅游业态。

第二,提升鼓浪屿文化内涵。“为有源头活水来”,把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与文化提升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好人文资源的活态传承,提升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岛上的建筑做文章,引入一些交流发展机构,让老房子联通古今中外;充分发掘名人文化,举办一些名人文化节,宣传鼓浪屿文化;多利用新媒体,要深挖“鼓浪屿故事”,发出“鼓浪屿好声音”;力争形成鼓浪屿学,研究门类涵盖鼓浪屿历史、建筑、音乐、艺术、教育等方方面面;扶持社区活动,以节庆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社区活力复兴。

第三,打造鼓浪屿文化产业,做好社区建设。鼓浪屿现有的人文空间和鼓浪屿本身具备文化、艺术、教育的历史基础,使其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批特色的文化产业。比如可以联结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与鼓浪屿相关机构、单位共建共赢,实现资源共享,在鼓浪屿建设具有本岛特色的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还可以多多鼓励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学生到鼓浪屿研学、游学,推出相应夏令营、冬令营等。也可以引进一批艺术家到岛上生活、创作、授课。

第四,加强两岸文旅交流。中国台湾文化在鼓浪屿的历史发展中留下过足迹,对台是厦门区别于其他旅游城市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应该加强同中国台湾地区旅游、文化的交流合作。首先,应积极赴台参加旅游推介活动,加快“鼓浪屿”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可以将鼓浪屿上的菽庄花园和林氏台北本邸缔结“姊妹园”,互设旅游及观光信息交流平臺,举办两园交流活动等。其次,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艺术团体、人士的互访和展演活动,充分发挥鼓浪屿各类节庆活动的平台交流作用。

4 结语

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不仅单指遗产本体,而是文化遗产所在的区域并与区域的发展紧密结合,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遗产的开发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经济开发常常造成遗产资源不可逆转的破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不当也同样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桎梏。所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至关重要。鼓浪屿申遗成功是一个新起点,对于年轻的鼓浪屿和厦门,其要走的路还很长,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鼓浪屿区域经济
厦门鼓浪屿之行
FATE, PLAY, LOVE
名家印迹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