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量意识的途径

2021-04-06凌一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体验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低年级学生数量意识的途径,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关键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紧紧扣住“感”“思”“悟”诱导学生由感知切入的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感知数的大小,思考运算规律,以获得数量变化的体悟,实现对数的认知心理的自我唤醒。

【关键词】生活实际 数量意识 感知感悟 体验

直观形象地认知事物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直接获取数字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的数感应从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来抽象和概括。生活中的物品表象更能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并且激活学生原有的、与算术紧密相关的生活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多姿多彩的生活物品创设学习情境,通过生动、俏皮、形象的语言、图片、动画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问题情境中感知数学、领悟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量意识。

一、在生活实际中学会感知

例如,在“我们认识的数”实验活动课中,笔者在教学“认识100以内数的概念”时,高度还原生活情境:

师:大家好,我们已经学过并了解了100以内的数,谁能随口举出一例?

(学生随口说出一些100以内的数)

师:这些数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今天就让我们以这些熟悉的数字为对象,做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大家可以尽情交谈、猜想、点算。

师:(出示课题)大家会用一个100以内的数造句吗?

生1:操场上种植了56棵樟树。

生2:我写了一篇日记,一共有60字。

生3:我爷爷今年已经80高寿了,已经到了耄耋之年。

师:刚才有同学用到“耄耋之年”这个词,很好,耄耋之年就是指八九十岁,大家还知道其他家属的年龄吗?并说出雅称。(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集体评议)

生4:我今年8岁,总角之年;爸爸今年35岁,妈妈今年34岁,已过而立之年。

师: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智力比拼游戏,比比看谁最机敏。(投影出示图片)这是小明的全家福,他们家有一位成员今年已经64岁高龄了,请大家开动智慧的小脑袋,推断一下此人是谁?

生1:应该是小明的父亲。

生2:64岁已经是花甲之年,怎么会是爸爸这个级别的呢?

生1:(难为情,思忖片刻)我口误,应该是小明的祖父。

生3:那可不一定,是小明的祖母也不奇怪,祖父和祖母的年龄相仿,同龄是合情合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力,深化对100以内数的量值的理解。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采取直接识读数字的教法让学生感知这些数字,而是在谈论、猜测、评议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搜寻带有数字信息的生活场景,使用100以内的数进行生活事件描述,使学生深入揣摩这些数字的含义以及与量词联合起来后数量的值域大小。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这些数,获得了真切的体验,也借此机会建立了100以内数大小的量标,加深了对这些数的感知。

二、制造认知冲突激活思维

思维既是一种脑力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映射,是联结“知觉”与“感觉”的枢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精心布局、步步为营,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几次后,就可以“鹦鹉学舌”地识读数字了。其实,数字意识的形成,最好的获取途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而强行灌输数字的意义的课堂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摒弃形式主义的教学,要设法在教学中制造和挑起“认知冲突”和“思维矛盾”,让学生感到困厄不堪、百思不解,然后通过交流、研究等各种措施,引导他们解开疑团、打开心结,冲破思维障碍,引发他们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使真理越辩越明,思维格局越来越开阔。

例如,在“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仅有10以内数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疏通“将10根木棒扎成一捆,视作数字里的‘1个十的抽象形态”通道呢?课前笔者准备了数量不等的学具(如小金属片、小正方体橡皮泥、木棒、蜡笔等),每人分发一盒,并精心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你知道发给大家的小礼品有多少个吗?谁来猜测一下?(学生猜测)到底猜得对不对,我们如何来证实?

生:这还不简单,倒出来清点一下。

师:那就依你所言,倒出来点算一下。(学生将学具一股脑儿倒在桌上,一个个数起来)

生1:1,2……9,10,11,我有11块金属片。

生2:1,2……18,19,20,我正好有20根木棒!

生3:我只有10支蜡笔。

师:你们面前的小金属片、木棒、小正方体橡皮泥、蜡笔都一堆堆摆放好了,但是别人看不出具体是多少,能不能设法让别人一目了然呢?(学生思考后组内交流,并开始重新摆放)

在本案例中,活动任务变得富有挑战性,学生有了自由裁量权,也有了创新的空间,思维被有效激活。首先,根据学生以往的数数经验,设计了首轮数数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受20以内各数的大小;然后,让学生体验十进制的含义。当发现他们数数局限于“1个1个”往上累加,而且清数之后又将学具归拢的时候,笔者加大问题的挑战性:“能否设法让数好的学具让人一目了然?”此时学生由刚开始的信手拈来到现在的手足无措,成功制造“认知冲突”。最后,笔者又不循常规,鼓励学生共同商议,在集思广益中,出现了10个摆一小堆的方案,初步建立十进制的数字模型,学生对数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自主活动感悟数量

“悟”表现为洞察原理,这是思维的最高形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情境、合作、对话等元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由感知上升到感悟的高度,掌握解题要领,理解数的意义。

例如,在“两位数乘整数的口算”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师:有机纯牛奶营养价值高,经常饮用有机纯牛奶,可以增强体质。(出示有机纯牛奶配送图,图中显示5箱有机纯牛奶)看,我们订购的有机纯牛奶又到货了。

师:读图后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奶企送来5箱有机纯牛奶,每箱12瓶。

出示问题:三年级共有117名学生订购有机纯牛奶,每人领取一瓶,搬来5箱够发吗?

师: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生2:12×5=60(瓶),60<117,因此5箱有机纯牛奶不够发。

生3:口算就行,每箱装配12瓶,5箱一共有60瓶,比117瓶差太多。

师:那你计算一下,还需要增发多少箱才够数?

生3:再增发4箱应该够数了。

生4:我觉得增发5箱才够数,因为5箱一共有60瓶,两个5箱有120瓶,120瓶刚好超出3瓶。

生5:我也赞成,总共运来10箱有机纯牛奶才够分。

该案例中,笔者对新知没有强行要求学生强记于心,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针对“还要增发几箱才够数”展开讨论。通过估计、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数量上的变化带来实际问题的解决。期间,学生的思維一直很活跃,所思所想十分到位,对数的认识也完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

作者简介:凌一萍(1976—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体验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